《智慧中国》网讯 城市地下管网是保障城市运行的“生命线”,更是承载民生福祉的“地下脉络”。2025年11月20日,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翟军军详细介绍了全市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工作成效。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二级调研员刘群利,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俊峰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铜川以“惠民生、增福祉”为目标,通过普查建档、系统改造、科技赋能三大举措,推动地下管网从“补短板”向“提品质”升级,让城市发展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精准普查绘就“管网一张图”摸清地下“家底”
针对老旧管网“家底不清、情况不明”的难题,铜川自2021年起依托管网CCTV、雷达探测等技术,全面开展地下管网普查行动。通过出台专项实施方案,对燃气、排水、供水、供热、综合管廊等领域基础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详细掌握管线材质、埋设分布、产权归属等核心信息并建档立卡。截至目前,全市已厘清1200公里燃气管网、576公里排水管网、476.6公里供水管网等各类管线“历史账”。
在普查基础上,铜川同步开展地下安全隐患“精准体检”,建立管理底数和问题隐患“两个清单”,实行边查边改、闭环管理。累计完成390处道路空洞全部整改,整改管网缺陷2607处、雨污水混错接点427处,剩余隐患正按时间表有序推进整改。依托普查数据建成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已录入各类管线1419公里及38座桥梁信息,成功绘就“管网一张图”,让地下世界从“未知”变为“可知”。
系统改造破解“城市痛点”民生保障再升级
摸清家底后,铜川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管网更新改造,编制多项专项实施方案,策划包装240个建设改造项目,总投资达173.98亿元。2025年成功争取超长期国债项目5个、资金1.37亿元,完成37公里排水管网改造。“十四五”期间,全市燃气老旧管网已完成改造430.3公里,供水老旧管网实现全改造,排水管网改造超额完成任务,有效破解了城市内涝、管网“跑冒滴漏”等民生痛点。
为保障设施长效运转,铜川创新构建“责任明晰、流程规范、技术支撑、监管有力”的运维管理体系,推行“厂—网—河”一体化运维模式,完善运营养护、应急抢险等机制,实现地下管网从建设到管理的全链条保障,让群众用水更安心、用气更安全、供暖更稳定。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管网”筑牢安全防线
推动城市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型,铜川持续强化科技赋能,建成厂网河一体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海绵城市信息平台,安装各类监测设备、视频监控及智能传感设备400余套,实现对管网运行、河道水质、城市内涝等情况的实时监测、分级预警和协同处置。
2024年启动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已完成地下管网普查、数据库建立和风险评估,计划年底前开工建设。该工程将实现燃气、桥梁、排水等关键设施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测与联动处置,进一步提升城市安全防控能力,推动管网管理从“人海战术”向“智慧防范”跨越。
翟军军表示,下一步铜川将聚焦重点区域排水管网普查、持续推进管网更新改造、加快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扩展供水、供热等领域智慧监测覆盖,实现与省级监管平台数据互通,让城市更宜居、群众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