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娃来户外玩,亲近大自然,这里现在水清岸绿,能待上大半天!”李女士正带着孩子在山水王家河公园玩耍。如今的王益区,正以生态治理为笔,在蓝天碧水间写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让好生态成为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生态变好,乡村“改头换面”。近年来,王益区不断开展绿色屏障增绿行动、青山保卫战、蓝天保卫战等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攻坚行动,军台岭村就是其中一个受益村。军台岭曾因砂岩矿开采,生态遭到破坏。2022年3月,军台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正式开工,先后栽植树木八万余棵、灌木十余万株、种草约500亩,使曾经裸露的石坑、废渣堆披上绿装,变“疮疤”为景观。村里选取红叶李、七叶树、松柏等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树种,对主干道进行硬化绿化,建设了文化广场、文化墙,整体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呈现出和谐美丽的景象。
如今的军台岭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建成红色军台岭景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的荣誉称号。“刚才带孩子重走了一遍红军路,还在教育基地看了老物件,再来这儿吃一口热乎的农家饭,比在家给孩子讲道理强多了。”游客赵大姐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们开起农家乐、卖起土特产,日子越过越红火,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向奔赴。
走进黄堡镇孟姜塬村,6000余亩桃园一眼望不到边,红彤彤的鲜桃挂满枝头,不仅好看,更成了村民的“致富果”。“我们的桃靠生态口碑,产值突破6000万元!”村党委书记王晓梦笑着说。这“桃文章”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作为“首届陕西特色魅力田园”、全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节点,孟姜塬村更懂“加buff”:把桃木做成文创手办,让游客“把美景带回家”。农、文、旅三股力量拧成绳,让小村庄吸引了八方游客,生态价值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不远处的墙下塬村,铜川润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该企业下辖存栏4万羽全自动标准化蛋鸡养殖厂,年产10000吨有机肥生产厂,70亩高标准双矮化苹果示范园,则走出了另一条生态农业路。“我们蛋鸡下蛋,鸡粪做有机肥,有机肥种果树”——这套“鸡肥果”的循环模式,既减少了污染,又让农产品品质更优,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预计年收益近900万元。”公司总经理党小龙介绍道。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大量收购群众的秸秆和菌种棒用于发酵有机肥,助力群众增收,真正让土地“活”了起来。
生态好了,企业也愿意来。截至今年9月,王益区优良天数达208天,PM2.5浓度同比下降7.4%。王益区一边守护蓝天碧水,一边为企业减负提速。提前介入重大项目环评,简化审批流程,已为企业出具55份无需办理环评的复函,还通过“一对一”执法帮扶解决46个环境问题,让企业安心发展,愿意来、留得住,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今的王益区,抬头是蓝天,低头是碧水,田间是“金果”,村里是游客。从资源型区域转型到生态经济崛起,这里用实践证明:护好生态就能发展好经济,这样的“绿色蜕变”,未来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