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院研究成果喜获首届江苏省护理学会科技一等奖

2024-01-16
来源:智慧中国    作者:陈靖元

  2024年1月11日,第一届“江苏省护理学会科技奖”颁奖仪式在南京举行。会上,对首次江苏省护理学会科技奖获奖者进行了表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护理部主任徐翠荣、副主任封海霞及内分泌科护士长韩晶为主要完成人的申报项目荣获一等奖。

  

中大医院护理部主任徐翠荣(左五)上台领奖

  据介绍,江苏省护理学会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一届“江苏省护理学会科技奖”推荐评选活动,共收到75项作品。江苏省护理学会组织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经过专业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 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其中,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申报的项目《共生理论视域下医院—社区护士分层递进教育培训模式研究及应用推广》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徐翠荣主任介绍,护士在疾病预防、健康促进、诊疗康复、照护关怀等工作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而具备护士岗位胜任力是高质量护理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岗位胜任力是指在护理岗位中促使护士高效完成岗位工作并产生优秀绩效的能力,在培训护士时应考虑其能级相配因素。临床实践具有多样且动态化特征,任何阶段的培训远不足以支撑护士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进行前沿实践。人才成就未来,教育成就梦想,亟需创新教育模式,推进在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护理未来。

  实现高质量在职教育的前提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对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分层、精准、动态定位,而护理管理者常关注护士在某个时间段或专科领域能力的提升,如专科护士培训等,忽视了教育的动态性特征,存在教育资源“孤岛”现象。共生理论(SymbiosisTheory)指出,共生环境、共生模式和共生单元内各要素相互作用,不同要素相互融合、互不分离、互相渗透。该理论既适宜指导在医院内开展层级互联且层级对应、逐级递进的护士分层培训,又与开展医联体协同培训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可阐释医院—社区教育发展理论,指导教育资源整合实践,为破解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在职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

  该研究提出的共生理论视域下医院—社区护士分层递进教育培训模式,将医院、社区视为同一共生体系,共生单元在共生环境内紧密相连,共享、协同、共赢。开展的系列教育培训研究(包括各能级护士、专科护士、新护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病教育者、慢病管理者等培训)贯穿护士职业生涯全过程,显著提升了护士岗位胜任力,为护士提供长期动态支持。

  该项目在共生理论视域下构建的医院-社区护士分层递进教育培训模式推广应用到周边医疗机构,效果显著,完成了5000余名护理人员的培训。在各类学术会议介绍共生理论视域下医院-社区护士分层递进教育培训模式,包括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会议等做大会发言交流,并接待各级医疗机构护理管理者来院专题参访学习该模式达20余次,提升了学术影响力和辐射力。同时,该项目组在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班中分享该教育培训模式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包括“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智慧化护士分层级培训的创新实践与管理”等学习班,推动该模式全面实施和推广,为各级医疗机构培训护理人员共计3000余人次。

  徐翠荣主任表示,该项目是共生理论视域下临床护理教育创新的最佳实践,帮助临床护士夯实护理基础知识与操作能力,促进护士能力专科化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是达成“健康中国2030” 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本项目整合各种培训资源,使护理培训体系更加完善,打破传统护理培训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结合护士的实际需求及学习状况,分层级培训,并针对在护理知识学习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要求网格化布局,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和区域医联体。项目通过多学科团队设计和开发了远程培训平台,经过严密的组织对医联体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通过在线答疑、线上互动、课后测试等环节提升培训效果,不但节约了医院的资源,还能够使护士充分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较长周期的反复学习和实践训练,更解决了集中培训时间仓促,培训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该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不但能够提高医联体内龙头医院与下属单位的紧密度,也对提升区域内基层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据悉,该项目开展至今,发表论文32篇,出版专著8部,获省、市级等课题18项,获软件著作权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江苏省卫健委新技术引进奖5项。

 

 

通讯员:刘敏 程守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