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从进博会看未来生活新图景

2022-11-0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11月8日电  题:从进博会看未来生活新图景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从“手术机器人总动员”到个性定制香水,从工业元宇宙场景到节能大师智慧分析诊断系统……在前四届进博会发布超15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的基础上,今年的进博会又迎来数百项首发首展新品,各类好物集中亮相。

  进博会像“广角镜”,纳入世界各地的精品好物、高新技术,满足人们日趋个性化、多样化、便利化的需求;也如“望远镜”,让人们得以透视美好生活的未来样貌,实现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

  尖端技术守护健康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关乎百姓健康,也是进博会首发首展新品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进博会上涌现的诸多医药尖端技术,瞄准百姓不断提升的健康需求。

  

  这是美敦力展出的神经外科手术定位系统。(受访者供图)

  “普通医生的操作精度一般约1毫米,机器人能达到0.1毫米。做一台传统癫痫手术需3名医生操作10个小时,而在机械臂辅助下,手术精确性可提升40%、时间缩短50%……”在美敦力展台,三大手术辅助机器人解决方案集体亮相,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表示,手术机器人正进入加速普及应用的快车道,为国内患者带来创新的医疗解决方案。

  在进博会上,复星凯特展示了在中国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近日公示,奕凯达的新适应症上市注册申请已获正式受理。“这意味着这款抗癌新药将给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未来我们力争实现每年至少一个新产品或新适应症上市。”复星凯特CEO黄海说。

  罗氏带来近10款全球创新产品,覆盖血液肿瘤、乳腺癌等重大疾病领域。赛诺菲带来2款针对罕见病的创新药物……“罕见病领域有巨大的未满足需求,进博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推动这些创新药品加速落地、惠及患者。”赛诺菲特药全球事业部中国区相关负责人俞蕾说。

  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也在不断扩散至一线基层地区。

  第四届进博会首展后,GE医疗的“5G磁共振管家”将基层医生与省级专家“连接”了起来。“过去县里虽有磁共振设备,但碰到病情复杂的病人,还是会转到省里检查。”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张治邦主任介绍,现在,这一实时“连接”能帮助县里提升影像诊断和医疗服务水平。

  个性定制“脑洞”大开

  “个性化”“定制化”是近年来消费领域的高频词。今年进博会的参展商在个性定制方面不遗余力,有的甚至“脑洞”大开。

  让自己的爱车在颜色、外观上与众不同,正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选择。“玄黑”“月白”“霁青”等一系列极具古典韵味的车漆颜色,出现在奔驰展示的“匠心高定”服务中。

  结合个性化定制与“汽车轻改装”需求,日本企业爱普生推出“微喷车艺”。在展台上,由新工艺打印出的彩色车衣粘贴在一辆新能源汽车表面,由工人演示粘贴、撕除等操作。定制汽车外观,正变得日益方便。

  你更喜欢花果香调、木质香调还是皮革香调?在欧莱雅展台,“电波穿香室”前排着长队,填写完问卷,在头上戴上装置,传感器就可记录在不同香味刺激下的脑电波,进行个性化香水推荐。“我们希望不断延伸‘消费个性化’这一概念的边界。”欧莱雅工作人员说。

  “中国拥有非常考究的消费者群体。我们将不断带来新品牌,下沉到更多城市,划分更多精细品类。”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说。

  从引领消费者的需求,到被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引领,越来越多企业已觉察并适应这一变化,将中国视为“提升服务、加速转型的试验场”。

  虚实结合“元”气十足

  “屏幕上的这台挖掘机此刻正在山东青州,距上海数百公里,但我在这里就能开动它。”在卡特彼勒展台,一名工作人员坐上看似平常的座椅,指着屏幕说。只见他握住遥控手柄,一番操作下,屏幕上的挖掘机就挖起了土。

  利用5G通信技术,操作员在“虚拟驾驶室”中,使用机器显示屏和控制装置就可远程操作。这一“虚拟驾驶室”可布置在远离施工现场的指挥中心,用于危险区域的抢险救灾。

  “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力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第五届进博会前夕,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虚拟现实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备受关注。

  

  11月7日,在第五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的人工智能专区,一名媒体工作人员借助VR头戴设备体验虚拟工作空间“元宇宙”交互应用。新华社记者 侯俊 摄

  在第五届进博会上,观众也可亲身体验元宇宙的奇妙应用。

  在英特尔展台现场,观众完成拍球、投篮等动作后,屏幕上的虚拟数字人会同步模拟体验者的姿势和反应,做出一模一样的投篮动作。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套解决方案将相机拍摄的人体姿态实时重构和渲染为3D动画,支持舞蹈、体育领域的数字重建。

  “元宇宙会议”“元宇宙娱乐”……进博会不少展台的集中展示,让人们得以体验“元宇宙世界的一天”。

  与此同时,元宇宙的发展还存在诸多痛点。如何开发更好的硬件设备,如何保护隐私,如何真正做到虚实结合、以虚强实,也是进博会留给人们的思考。

  绿色低碳新风扑面

  适应中国的“双碳”目标,绿色低碳成为越来越多参展商主推的卖点。

  

  11月7日,优衣库参展人员在第五届进博会上介绍参展的环保服装,该服装面料采用源自回收塑料瓶的再生聚酯纤维。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摄

  在优衣库展台,红、蓝、绿、黄……色彩明艳的摇粒绒服装格外惹眼。有趣的是,这种触感柔软、被时下年轻人称为“过冬神器”的面料来自再生材料。

  展台上还原出的“生产线”,展示了回收塑料瓶经过分拣、破碎、融化、纤维再造、面料生成直至制成成衣的全过程。“这个面料的衣服近几年特别流行,今天才知道塑料瓶也能变成新衣,很神奇也很环保,感觉个人的消费选择也能给绿色发展做贡献。”观展者黄昊说。

  “你要哪种类型的洗发水?”在韩国化妆品企业爱茉莉太平洋的展台,操作台边的工作人员左手拿着空瓶,右手扳动把手,洗发水缓缓流入瓶内。

  这是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首秀的新概念卖场——“续装站”。类似于买咖啡自带空杯,消费者可反复使用分装瓶到店“续装”产品,而不用每次都为新包装付费。“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包装浪费问题。”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总裁黄永慜说,“希望携手中国消费者,一起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从塑料瓶智能回收机到含有生物质原料的低碳概念跑鞋,从各类电动汽车到一个充电宝就可带动的打印机……透过进博会场馆可以看到,绿色低碳正变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中国市场对绿色低碳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国外。”3M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总裁丁泓禹说,中国先进企业格外注重捕捉应用世界一流的绿色材料与技术,同时,中国消费者也是推动低碳产品应用普及的重要力量。“中国企业与市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程度远高于我们的预期,这给了我们很大信心。”(记者何欣荣、舒静、王默玲、杨有宗、王辰阳、杜康)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新华社上海11月8日电 题:跨国公司何以对中国情有独钟

  新华社记者 陈瑶 谈昦玄 马玉洁

  “韧性强,复原力强”“灵感来源”“庞大的市场”“稳定的投资环境”“具有科技创新活力”……正在上海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海外参展商们这样评价中国市场。

  第五届进博会于11月5日至10日举办。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前四届累计意向成交额达2700多亿美元。面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本届进博会仍然吸引了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4家,数量超过上届,回头率近90%,全球四大粮商、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五大药品企业悉数到齐。

  进博会见证着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加速向中国市场靠拢。跨国公司何以对中国情有独钟?此间参展的企业以实际行动和切身感受给出答案。

  11月5日在第五届进博会汽车展区拍摄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开放红利持续释放

  本届进博会上,全球智能汽车领先企业特斯拉带来的人形机器人备受关注。五年前第一次参加进博会时,特斯拉只打算在中国销售汽车。如今,特斯拉是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整车企业,中国本土化率达95%,在中国生产的汽车还出口到欧洲。

  公司副总裁陶琳说:“中国近年来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特斯拉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放宽外资准入……作为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张开双臂拥抱世界,不断释放开放红利,促进中外市场相通、产业交融。

  通过搭建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展会平台,中国有力推动国内外商品、服务对接,为跨国企业提供合作机遇,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本届进博会,新西兰乳业企业纽仕兰迎来了比往届更多的意向采购商。仅两天就与数十家企业签约。

  “主动打开国门的中国,为世界注入强劲动力,这给我们这样的外企吃了‘定心丸’。”纽仕兰亚太区首席执行官盛文灏说,公司对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充满信心。

  外资巨头积极布局中国的背后,是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

  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说,五年来,中国不断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努力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持续用实际行动兑现着扩大开放的承诺。

  本届进博会举办期间发布的“世界开放指数”和《世界开放报告2022》,聚焦全球开放发展的新趋势。指数显示,2008至2020年,中国开放排名上升了23位。

  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营养品公司康宝莱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郭木说,进博会作为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一直坚持如期举办,凸显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红利的真诚意愿。

  11月5日在第五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拍摄的菲律宾黑钻凤梨。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营商环境不断完善

  6日,本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3M与西域智慧供应链(上海)股份公司完成订单签约。3M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总裁丁泓禹说:“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中国扎根。”

  无论全球形势怎样变化,进博会不仅年年举办,并且越办越好,这正是中国经济社会稳定、营商环境值得信赖的重要见证。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说,疫情时期,跨国企业在中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助力解决物流难题,到支持复工复产,“我们体会到了当地政府对于发展经济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市场充满韧性,复原力强,很有潜力,产业链也非常完整,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些都是福迪威看中中国市场的原因。”福迪威企业传播总监张晔说。

  稳外贸、稳外资,紧盯跨国企业关心关注的问题,持续推进外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跨国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产业配套和生活环境……近年来,中国出台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为全球企业共享中国机遇创造良好条件。

  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表示,随着经贸发展模式的创新,中国各类制度层面的开放与治理与时俱进,“无纸化通关”“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等数字贸易制度,对于优化电商运营环境、简化海外品牌入华路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尽管世界经济受到新冠疫情反复、供应链梗阻、能源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跨国企业在中国销售涨势强劲、投资稳步推进、业务迅速拓展。

  “积极的营商环境、经济发展带动的消费升级、二三线城市发展带来的商机……这些因素的叠加让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全球知名玩具制造厂商乐高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黄国强说。

  11月7日,在第五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的人工智能专区,一名媒体工作人员借助VR头戴设备体验虚拟工作空间“元宇宙”交互应用。新华社记者 侯俊 摄

  市场前景十分光明

  参展的跨国企业和行业龙头负责人普遍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供应链优势显著,扩大开放步伐坚定,是经济全球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脱钩”不可行。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说,美国公司在进博会上投入非常大,约200家美国公司参加第五届进博会,大家都想扩大展览面积。他认为,美国和中国两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40%,两国需要在更多领域开展更有效的交流。

  中国美国商会今年5月发布的2022年度《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中国仍然是美国企业的首选市场,83%的受访企业不考虑将生产或采购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区。会员企业认为,中美经济“脱钩”不符合双方的经济利益。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美贸易总值为3.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

  中国英国商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英国企业普遍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

  基于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许多跨国企业不断扩大投资规模。

  今年以来,宝马在沈阳的第三座整车工厂华晨宝马里达工厂正式开业;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举办奠基仪式;大众旗下公司斥巨资与中国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开展芯片设计等合作,驱动中国业务转型……伴随中国汽车市场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品牌将中国视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和创新中心。

  法国美妆巨头欧莱雅更加看好中国市场新需求。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说,中国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此,外企需要不断创新,这也是外企不断投资研发和创新中心的原因。

  超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消费市场,中国是众多跨国企业的兴业沃土,被认为“可能是世界上最成熟的消费国”“潜力巨大的市场”。

  跨国企业看好中国市场前景。早在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前50天,松下、蔡司、斯凯奇、德国海外商会等数十家企业和机构就率先签约,预订了下一届进博会的“入场券”。

  “中国为世界带来了大海一样的市场机遇。”盛文灏说。(参与记者:周蕊、卜多门、丁英华)

【责任编辑:徐海知 】
【责任编辑:周楚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