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第39场新闻发布会视频会议现场
3月18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第39场新闻发布会视频会议。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力先生介绍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进展,省民政厅副厅长杨春霆介绍民政系统疫情以来开展的服务和相关保障工作情况,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于家傲、吉林省临床检验中心主任佟学颖,共同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张力介绍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目前,全省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长春市、吉林市两地疫情形势最为严重,感染者数量占全省的98%以上。此次疫情呈现出高度的聚集性,其中学校聚集性、农村聚集性、社会单位聚集性最为显著,使得局部地区疫情风险升高,如吉林市昌邑区、船营区以及长春市九台区等,是本轮疫情感染较多的地区。目前全省已禁止本省人员跨省、市(州)流动,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停课。非必要不流动,大大降低了疫情传播、外溢风险,出现聚集性疫情而导致短期内感染者数量激增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吉林省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以昼夜兼程、不眠不夜的实干精神,咬紧牙关、尽锐出战、决战决胜,尽快扭转疫情态势。一是全员核酸检测和流调再提速。优化采、送、检、报流程,细化各环节衔接,制定抗原检测规定规范,增派核酸检测力量支援长春、吉林等疫情较重地区,分发试剂并指导群众自行开展抗原检测,确保24小时内高质量完成检测任务。缩短阳性人员追踪判定和收治入院时间,充实流调人员力量,扎实组织推进长春市、吉林市开展好流调溯源攻坚行动。二是全力做好隔离和医疗救治。坚持即查即转、应隔尽隔,对全省隔离场所资源进行拉网摸排,挖掘存量,抓紧进行“三区两通道”改造,最大限度满足隔离需要。规范管理隔离点和医疗机构,精心细致做好防院感工作,掌握好隔离人员转归情况,加快隔离资源周转使用。参照第九版诊疗方案,完善分类治疗措施,对危重症患者要集中专家、集中资源、“一患一团队”全力救治。三是严格实行社会面提级管控。精准划分风险等级区,制作病例分布图,用可视化、电子化工具,实现精准分区管控。推动资源力量沉下去、动起来,严格落实社区防控责任制,把网格化管理落到实处。加强对居民核酸检测的错峰引导,广泛宣传防疫常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掌握防疫知识,自觉遵守防疫要求。在每个社区设立开通24小时服务电话,市长热线电话保持畅通,为群众解疑释惑。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作用,深入防控一线,深入群众之中,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四是切实加强学校防控。科学精准做好学校防控,抓紧抓实核酸检测、环境监测、日常消杀、戴口罩、不聚集等常态化防控措施,严格闭环管理。落实《全省高校在校师生全员抗原检测实施方案》,通过网络教学视频,指导师生正确掌握使用抗原检测的流程和操作方法。密切关注高校物资和生活保障情况,“一校一策”做好相关工作。
张力说,在这里,我还要多说几句,吉林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连日来,兄弟省(区、市)积极驰援吉林,一批批医务工作者、核酸检测人员、流调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物资运输保障人员无畏逆行,与我们并肩战“疫”,在此,向大家致敬并表示衷心感谢。我们会全力保障好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不辜负大家对吉林人民的深情厚谊。
杨春霆介绍,本轮疫情发生后,吉林省民政厅迅速行动,启动实施民政系统疫情防控机制,建立全省民政部门“防疫工作群”,省市两级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全时保持线上工作沟通,形成扁平高效的疫情防控组织体系。
一、着力强化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措施。一是严格封闭管理。全省1549家养老机构、17家儿童福利机构和8家精神卫生机构一律暂停探望,实行全封闭管理,由专人24小时轮班值守,各地流浪救助机构全部暂停返乡护送,实行站内照料、托养。二是强化内部管控。坚持人防、物防并举,取消各类集体活动,实行分时段式就餐或送餐,并严格落实环境消杀措施,对所有进出机构物资进行全方位消毒处理,全力筑牢防疫安全屏障。三是加强健康监测。每天对服务对象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实行隔离照料,为确保落实“四早”措施,我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全省各地民政服务机构紧急调拨了9.1万个抗原检测试剂盒。四是做好服务保障。加强生活物资储备,丰富主食和菜品,提高封闭期间伙食标准,保证服务对象营养摄入;同时,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消除服务对象焦虑情绪,确保他们在封闭期间生活舒适安心,让封闭管理更有情怀、更有温度。目前,全省各级民政服务机构始终保持安全稳定。
二、切实加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指导。一是健全防控工作组织体系。指导各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社区“两委”干部、党员、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等为主体的防控工作组织体系,做到责任到人、联系到户。二是配合开展核酸检测。协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序组织社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筛查,并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积极争取群众理解、认同和支持。三是加强对重点人员的追踪排查。做好中高风险区来返人员和密接、次密接人员排查和信息登记等工作,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四是强化公共服务场所管理。关闭社区公共活动场所,坚持每日对社区服务场所进行通风和全方位消杀,切实消除疫情传播隐患。五是加强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小区业主群、居民网格群推送核酸检测注意事项和个人防护指引,开展防疫知识宣传,科学指导居民正确认识疫情,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在这轮疫情防控中,广大社区工作者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有很多工作人员累倒在岗位上,为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担当。
三、广泛发动各界社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积极引导和动员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发挥地缘、资源、行业和专业等方面优势,通过不同形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服务全省疫情防控大局。截至目前,省内社会组织累计捐赠资金2680余万元,捐赠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价值1400余万元;参与核酸检测、卡点值守、环境消杀、宣传引导、转运防疫物资等志愿服务2.67万人次,出动抗疫支援车辆1000余台次。同时,我们积极协调爱心企业为长春市、吉林市7.9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和“三长”人员免费提供保额10万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险。协调省外公益救援组织驰援我省10万只N95医用口罩、1万套一次性医用防护服、2万双医用橡胶手套、5000双医用隔离靴和2万瓶免洗手消凝胶等防疫物资。截至3月17日,省慈善总会、省红十字会、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累计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价值2.54亿元,为全省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资源支持。
下一步,省民政厅将积极履行民政部门疫情防控职责,认真践行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工作理念,以更加务实有力的举措,指导各地扎实做好社区和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兜牢兜实疫情防控安全网,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记者提问1: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抗原检测在吉林省本轮疫情中起到什么作用?如何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佟学颖: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重要补充筛查手段,最大的优势就是检测方便和快捷。我省本轮疫情呈多发态势,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如何又快又准找到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尤其针对目前奥密克戎病毒传播性强、隐匿性强但症状较轻等特点,我们目前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检测模式,充分发挥抗原检测方便和快捷的优势,及时发现处于急性感染期的人群,利用最短的时间把传染源控制住,更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尽早采取隔离措施。
近期我省也下发了《新冠病毒抗原自测人员操作手册(试行)》,并开发了新冠病毒抗原自测小程序,逐步实现由采样人员采样检测到居民进行自己采样检测。不断发挥抗原检测“早”和“快”这两个优势,在第一时间把可能的感染者筛查出来,利用最短的时间把传染源控制住,辅以大规模的核酸筛查来提高早发现的能力,及早控制疫情的传播。
记者提问2:疫情防控对群众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重中之重。请问民政部门作为民生保障部门如何应对?为困难群众提供了什么保障?
杨春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特别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民政部门应有的政治担当。这次疫情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坚决扛起底线民生保障责任,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工作,以实际行动服务好疫情防控大局。一是压实主体责任。第一时间部署疫情防控期间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落实社会救助责任,“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二是夯实政策措施。各地全面落实低保渐退、单人户保、简化临时救助程序等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长春市发布《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工作简明指引》,提出十项具体措施,坚决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吉林市提前下达3月份低保、特困等基本生活救助资金,向30360户40005人发放救助金2644万元。三是抓实主动救助。指导各地采取有效方式主动了解辖区内困难群众需求,对因疫致困家庭和个人采取特事特办方式,给予先行救助。疫情发生以来,发放临时救助金145万元,救助近千人。
下一步,省民政部厅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从4个方面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一是简化救助流程。将因患新冠肺炎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做到当日审批、当日发放救助金。在个人承诺前提下,由村(社区)审核、乡镇(街道)审批、县级民政部门备案,做到当日申请、当日审批,审批后可按当地城市低保标准,先行给予1个月临时救助。
二是保障重点对象。督导各地全面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和定期探访工作,强化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日常照料服务责任和基本生活物资保障,帮助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防护工作,及时给予必要帮助,确保“生活有人保障、生病有人照护”。
三是快捷发放资金。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及时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确保及时、足额、快捷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同时,加大分层分类救助力度,突出对未成年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重残重病人员的救助保障,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四是开辟绿色通道。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低保边缘家庭生活状况,对基本生活困难家庭或个人及时给予救助。同时,建立日调度制度,及时跟进、动态掌握相关救助对象基本生活需求和救助保障情况,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在此期间,有救助需求的困难群众,可通过省民政厅网站首页“便民服务”栏目中公布的各地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电话进行咨询,我们会第一时间受理。
记者提问3:想请于家傲院长介绍下,吉大一院作为吉林省的领军医院,这次吉林抗疫中做了哪些工作?今年的确诊患者多为轻症和无症状,那么和前两年重症患者人数较多时的救治相比,我们今年在救治的整体安排上有哪些区别和变化?
于家傲:截止到3月17日,在本次新冠疫情救治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已先后派出13批次13支医疗队共计872名医务人员,驰援吉林省内和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等各项新冠救治工作。整建制接管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和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两家吉林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
目前,在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参与新冠肺炎救治的我院医疗队有498人,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参与新冠肺炎救治的我院医疗队有193人,这些医务人员当中有许多是党员,有很多具有抗疫一线经历,大多数是技术中坚,涵盖了呼吸、重症、老年、神经、胸外、胃肠、心理等多个学科。
本次救治是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当前省内疫情的流行毒株,绝大多数阳性患者都是轻症,但也有一小部分重症患者,治疗上采用分层诊疗、分级救治原则,对患者进行个体化一人一方案治疗,也就是对重症患者采取抗病毒,维持生命体征,解决主要问题,以治疗心肺功能和消化系统基础性疾病为主,对症治疗为辅原则;对待确诊病例轻症患者采取对症治疗为主,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于焦虑、失眠等患者,重点关注患者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我们制定量表辅以舒缓音乐,促进睡眠,缓解因发病而引起的心理焦虑和心理紧张。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专病专治,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比如对于孕产妇,我们派出了产科医生及助产士,随时监测,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患者安全。
在管理上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明晰工作职责,完善各项机制、流程及预案,积极制定会诊方案,我们的专家团队根据会诊结果对患者进行规范精准的治疗。
我院在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因地制宜建设方舱医院,在高效率完成集中隔离任务时,还在方舱医院帮助备考学生组建“小课堂”,让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去改变他们对健康理解的误区。切身实地帮助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真正实现多学科MDT协作诊疗模式在新冠肺炎救治项目。
相较于之前,首先,我院对疫情有了更加敏锐的预判,能够做到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全院各科室早已将疫情防控落实在常态化工作中,其次,在以往全国范围的多次支援工作中,我院从年轻医生到资深教授全面迎战,积攒了宝贵的抗击新冠疫情的实战经验,面对此次疫情,具备专业、高效的处理能力。最后,作为吉林省大型三甲医院,我院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健康摆在首位,能够在新版诊疗方案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做到治疗有成效,服务有温度。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我院将以滚石上山的劲头,锐不可当的势头,全力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医疗救治服务,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记者提问4:请问哪些人群适用抗原检测?居民自测阳性怎么办?
佟学颖:抗原检测主要适用于三种人群:第一种是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第二种是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第三种是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相比,它的特点是快速、简便,但敏感性不如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一直是我们确定新冠感染的一个依据,一个“金标准”,所以抗原检测不能替代核酸检测。如果社区居民抗原检测阳性的,不论是否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均应当立即向所在社区(村镇)报告,由社区(村镇)联系急救中心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工作指南,将居民转运至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