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彰显中国绿色发展伟力

2021-09-27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贺坤(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商业大学基地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其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辩证统一的客观规律,为开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理论指导。在具体实践中,中国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高度出发,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一系列顶层设计之中,久久为功推动“两山”理论落地生根,“美丽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瞩目成就,我国生态环境面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此基础上,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愈演愈烈的现实,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展现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担当与坚定决心。

  新使命呼唤新作为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重大疫情等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如因异常干旱高温而引发的2019年澳大利亚森林山火,导致至少20余人死亡,5亿多只动物丧生,6万平方千米森林被毁,保险索赔超过7亿澳元。世界经济论坛(WEF)已将气候危机迫近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加速列为未来10年全球5大主要风险之一。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亟需承担的新使命。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走在全球前列。“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正确选择。“双碳”目标的提出和落实,必将加快推进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加速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成功经验和优势资源将进一步落实到“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中,为积极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发展引领新潮流

  当前,以绿色能源变革和数字科技浪潮为基本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加速到来,以低碳、高效、清洁、智能和可持续等为核心的人类社会发展新模式正日益成为现实。回望历史,人类历史的每一次重大转折均与能源利用方式密切相关;放眼未来,能源结构变革和能源管理创新将对世界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着眼当下,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绿色能源发展正悄然改变全球能源格局。加速能源结构转型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绿色发展进程,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中国未来的绿色能源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截至2020年底,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已经分别连续16年、11年、6年和3年稳居全球首位。201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的超50%,目前中国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光伏产业生产和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并已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随着新能源开发规模效应的显现和绿色技术迭代的发展,新能源使用成本将进一步下降,使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这不仅能够使我国在能源供给上逐步摆脱对外依赖,提升国家安全能力,而且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绿色新动能。

  新举措展现新力量

  一是构建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的碳排放权交易是低成本、高效率解决经济发展与碳减排之间矛盾的有力工具。2021年,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功建成运行,预计未来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其在优化资源配置、管理气候风险、发现碳排放权市场价格方面的基础功能将得到充分发挥,将进一步倒逼市场主体加强碳资产管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动绿色化转型,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落实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注入持久内生动力。

  二是全面推进“新基建”布局。系统布局以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契合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顶层国家战略。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基建投资将达到10.6万亿,占全社会基础设施投资10%左右。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预计能够服务于全社会节能减排,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于第25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布了The Enablement Effect报告,报告显示,去年移动技术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约21.35亿吨,约等于俄罗斯的年碳排放总量。加快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基建”布局,将在助推经济实现突破性增长的同时助力整个经济社会体系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三是创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经济系统的绿色转型亟需大量资金支持。按照2020年清华大学的报告,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新增约138万亿元投资。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能够在调动资源促进绿色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全球首个由政府部门系统性主导制定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中国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已走在全球第一方阵,绿色金融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领域和亮点之一。截至2020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12万亿元,存量规模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约8000亿元,居世界第二,有效实现了以市场化原则引导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绿色发展领域,为“双碳”目标落实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绿色金融内含的气候风险管理工具通过科学定价,将环境成本内生于企业管理,能够杜绝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高碳资产搁浅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整体能力,加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