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农耕文化 传承历史记忆”农耕文明、农耕用具发展交流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2021-05-29
来源:智媒新闻    

  本网讯,由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天津)有限公司主办的“弘扬农耕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农耕文明、农耕用具发展交流研讨会于5月25日在天津武清区政协召开,国务院参事刘志仁;国家农展馆原馆长王秀忠;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郭大顺研究员;天津市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李森阳;天津市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史瑞杰;天津市政协文史委专职副主任汤洪;天津市武清区政协主席、党组书记乔金生;副主席陈平等领导、专家学者、农耕文化爱好者参加了此次交流研讨会,领导、专家学者上午参观了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下午交流研讨会上共同探讨中华农耕文化的弘扬、传承与保护。中国能完整讲述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的只有农业,农业用什么来讲述中华文明的历史呢,那就是农耕用具,用农耕用具讲述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讲好中国故事。交流研讨会由智库专家、资深媒体人李威主持。

  首先由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天津)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树春介绍一下基本情况,感谢各位专家老师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上世纪国家改革开放,响应国家号召,做了两三年科技种植,国家鼓励民营搞科研。我当时年轻没有什么资历,其他人也不看好我,但是我没有放弃。在东三省、内蒙古办起了第一家农业科研所——长城以北也是咱们农业的主产区,逐步得到认可。到了90年代中期我和几位专家一起培育出几种大豆的品种,经过几年的推广,社会反应非常好。到了2000年,由于一起外界因素的影响,大豆种植受到了影响,和我一起奋斗的年轻人们跟随我一起来到了天津市武清区,可以说武清是我的第二故乡,20多年我把精力都放在了收集、整理与农业相关的工具上了,从2000年开始一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过。目前收藏了7000多与农耕相关的用具。从旧石器、新石器、青铜不同阶段的农耕用具基本可以延续到现在。在做这项工作期间,有很多专家学者都耐心的帮助我,遇到问题给我精心的讲解。我想把这些工具按照目前国家的政策条件,能够展示给社会,我认为这样做很有意义。

  郭大顺研究员讲到,人和自然是连续型文明,人和自然的关系很重要。中国农业真正发展起来就是铁器,铁器出现之后战国以后才逐渐普及。中国在处理人和自然关系这个问题行优于西方,我认为这个思想在你的博物馆里面可以体现出来。要发展文化,博物馆是很重要的阵地。文物讲究必将精,就会吸引人去看,经鉴定70%万宝斋农耕工具的历史价值很高。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天津)有限公司做的这个工作是很值得的,应该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武清应该有这样一个农耕博物馆。

  国务院参事刘志仁讲到,首先我们要谈论有没有必要办这个博物馆?第二是有没有条件办这个博物馆?第三是够不够办博物馆的条件?第四这个博物馆谁来办?这些问题是需要解决的。我的想法是肯定是要办这个博物馆,因为现在一直讲文化自信,从中国的农耕文化的历史和欧美比较,我们的农耕文化历史更悠久。各省的博物馆都有农业方面的,但是没有一个全面的农耕文化博物馆。如果我们要是能把这谋划出来,那确实是对中华农耕文化的一个贡献。 如果鉴定有1-2千件真品是可以的,但是问题所在就是这些个农耕用品能不能接的上,所以这是一个问题。办博物馆不仅仅是看东西,他还要对这个物品有研究。要通过这个东西了解历史,我认为这个工作是大量的。第三点谁来办?这是一个关键,首先你个人办不了这个,如果没有政府出面支持,你可能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搁置了。 要想办博物馆必须要和政府结成一体,主导权放在政府。如果要是在武清办,就一定要有天津市文物部门他们组成专家组来进行鉴定。第二步,如果这些鉴定都已经做好,那么就要研究这个做完鉴定的文物怎么把它连起来,通过整个历史把它连起来,这个叫做农史。

  国家农展馆原馆长王秀忠提出,我在运行这方面提一点建议,咱们的博物馆可以进一步完善运行模式的方面多角度的探讨一下。一是,刚刚提到的得到区里的支持,尽快列入到政策支持的范畴中。这样发展起来会更顺畅。在一个就是和现有的休闲园区相结合,北京、上海的休闲园区都有一个农耕博物馆,或者是一个展示,和学校或者教育机构相结合,最需要学这个历史的就是学生,作为一个学校的教学基地,这些是对博物馆的运营有好处的。第二点就是进一步完善运行的机制。从馆内讲,首先是评价机制。其次是展示机制。需要在器具上做一个标签,这是一个获得捐赠的一个途径。再次是进一步完善平台。展示平台、研究平台、培育平台、研讨平台。

  史瑞杰主任讲到,我为周树春的执着甚至痴迷这种精神所感动,他所收藏的这些藏品也是很震撼的。正是他的这种精神,我们会支持他。办这个农耕收藏馆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不仅是填补了农耕文明、文化、农具这方面的空白,我觉得他对社会的教育意义是非常大的。我们本来是个农业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了,现在的很多青少年分不清农作物,农业、工业的来源问题需要他们知道,如果有这样一个馆,在各方面的意义都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这个对于历史来说也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孩子的这种体验式教育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我认为办这个农耕收藏馆是毫无疑义的,而且对政府、社会都有一定的意义。对于怎么办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转变思路和思维方式。应该社会多元主体来办这个事情,我认为王馆长把它列为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来做农耕收藏馆的论证是非常对的。 周树春如何来操作这个事情,比如第一步,我们需要当地的文物部门的专家进行鉴定,我们必须要走这个程序。鉴定之前还需要清理文物,要对文物进行一个梳理、归类、鉴定,包括需要有解说词,有故事。还需要社会力量。第二步,通过区里的文旅局要逐级上报,下来的证才是正式的、有权威性的。

  李森阳 : 我本人多年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对农耕文化和农耕文物也十分关注。从我了解的周树春其人和周树春倾心收集的农耕文物,以及如何让这些有价值的文物回报社会,谈点感受和思路。关于周树春其人,倾其所有收集农耕文物,是一种情怀,一种情结,其精神可嘉,值得点赞。关于周树春收集的农耕文物,我赞成郭大顺老师的意见,大部分是真品。关于如何让这些文物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回报社会。应该成立建好农耕文物博物馆。以目前周树春的能力、精力和实力,个人难以承担农耕文物博物馆的组建。所以说要有一个合作单位,前期我们也在和天津农学院、武清区政府等单位对接,也可与高水平有实力的田园综合体进行合作。有些单位也有合作意向。合作的方式可以是合作方提供场地,周树春提供藏品,双方一起走正规报批程序,周树春捐赠,合作方给予一定补偿。如果有需要,我们政协可以帮助协调,帮助深入研究,上报相关提案。今天有幸全国农业展览馆的王馆长也在场,我建议王馆长可以考虑在全国农展馆设立农耕文物展区,让这些农耕文物发挥更大作用。

  智库专家李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5月25日上午领导、专家学者参观了万宝斋农耕文化博物馆

  最后,与会领导、专家学者表示,共同推进农耕文化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农耕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农耕文明,并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农技把艺、耕作规律和文化内涵。农耕文化持续的时间久,内容丰富,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基石。中华农耕文化史就是一部以石、玉、木制、铁制、机械等农耕工具为主线的人类的中华农耕文明。

  责任编辑:王广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