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芍药文化熏陶  成就乡村温馨校园

来自全国首批“乡村温馨校园”中江县石垭子小学的报道2021-01-07
来源:智慧中国四川信息中心    作者:蒋辉


   

   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是农村教育发展,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工作的通知》,经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推荐,教育部确定了首批100所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2020年12月17日教育部官微公布,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小学、南江县下两镇小学、邛崃市高何镇中心小学校、中江县石垭子小学校分别获得“全国100所乡村温馨校园荣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江县石垭子小学,看他们把乡村学校校园校舍等“硬环境”与精神文化等“软环境”结合,建设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乡村温馨校园”发生的新变化。

   中江县石垭子小学校位于龙泉山脉尾端的“中国芍药之乡”、美丽的4A级乡村旅游区——中江芍药谷。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有6个教学班,2个幼儿班,在校小学生190人,在职教职员工16人。近年来,该校大力弘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培养革命红色接班人为目标,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芍药特色产业,着力构建“自信、自立、自强”的校园精神文化,使教师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学校课程得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德智体美荣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一所“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温馨校园逐渐成形。
   一、石垭子小学的历史文化
   中江县石垭子小学曾是原“诸葛庙”所在地。据传章武二年刘备征讨荆州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章武三年病重逝世,刘禅继位,南中地区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君主刚逝,先不发兵,调整巴蜀内政,一面派人赴东吴修好关系,友好相处;一面韬光养晦,屯集兵力,调整龙泉山北和山南地置管理。诸葛亮携蒋琬等文武官员亲临伍城和郪县勘查,从成都经连山,过古店、走马铺到石垭,诸葛亮蹬上石垭的烟包山顶勘察地形,见此地正处于龙泉山脉尾段的一个垭口之上,是成都经广汉通往伍城(中江县)之要冲,乱石众生,因此称之为“石垭子”。“石垭子”地势险要,仅有向东通往伍城和向西通往广汉到成都两条走廊,中间有小小的盆地,周围五个峡谷,易守难攻,乃是个兵家疗伤,练兵的好地方。后下山到一个较为平坦山地带安营扎寨,次日前往伍城。诸葛亮回到成都后,招文武官员商议,便把石垭子作为蜀军短暂修整、疗伤、练兵之地。一是整顿军纪,组织将士与当地的百姓开展农、牧业生产,丰衣足食;二是发动百姓大力发展芍药,备为以后北伐战时之用;三是伤兵全愈后,组织将士加紧习武、操练,提振军心。一年后,蜀兵通过修整,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蜀建兴三年诸葛亮率此军南征,为平定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百姓便在诸葛亮曾经安营扎寨地修建诸葛庙以之纪念。

   民国三十六年石垭乡在“诸葛庙”兴办学堂,1951年兴扩建学堂命名为石垭小学,1976年设初中至2004年撤并,1997年石垭小学更名为中江县石垭小学校,历经风雨,曾经过几度改造。2013年在省市县各级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成都泡桐树小学对口援建,投资800余万元进行改建,将石垭小学建为“成都泡桐树小学—石垭分校”,2015年更名为中江县石垭子小学校,成为教书育人的圣地。

 

  二、推进“乡村温馨校园”的做法

 (一)芍药文化的精神内涵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丰富芍文化精神内涵。芍药有极强的生命力,耐旱性强。它不屈不挠地在贫瘠的土壤里寻找生存的空间。每到五月,各色芍药,尽情绽放。石垭子小学构建芍药文化,就是因为芍药代表着一种精神——自信、自立、自强。石垭子小学的孩子,留守学生、贫困生较多,这些孩子缺乏亲人的关爱和优越的生活条件。通过芍药精神的熏陶,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学会自立,做生活的强者。 
 (二)芍药文化的构建过程
  1、不断优化育人氛围。校园蓝色的墙面,碧绿的操场,高大的泡桐树枝繁叶茂……孩子们身处这样的环境,如同在知识的海洋里幸福徜徉。

   校训:自信阳光,像花儿一样努力绽放。希望每一个石垭子小学的孩子通过学校、家长、社会的关爱和自身的努力,变得自信阳光。

   校徽:整体外形是一朵美丽的芍药花,寓意着每个学生都像花儿一样绽放出自己的美丽;两手紧紧相握,象征着团结和友谊;校徽外围的花瓣,是石垭子的英文缩写"SYZ"变形而来。学校将每一位孩子最美的笑脸都放在一面墙上,孩子们每天早上到学校首要的一件事,就是在这面笑意满满的笑脸墙上找找自己的笑容,然后开始充满自信和阳光的学习生活。

    2、创意丰富课程内容

   一是搞好养成教育。让好习惯伴随成长清洁小卫士、流动红旗、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少先队干部值日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树立了榜样,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爱校园、爱劳动、爱学习、爱清洁、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二是开展三生教育。培养“芍药”良好品性充分利用校园内一片空地设立“三生(生命、生活、生存)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基地的实践活动(刨土、种菜、浇水、收获管理等)对石垭子孩子们进行“生命、生活、生存”教育。 

   三是创新艺术教育。让孩子接受美的熏陶学校充分利用本校师资和泡桐树小学教育资源,大力开展艺术教育。

 

   ——让歌声飞扬。梦想起航音乐教师带着孩子们从认识简谱开始,通过歌唱理论训练,逐步提高歌唱技能。如今,学校合唱团的孩子们已经能将校歌《幸福像花儿一样》和《宁夏》等多首歌曲演绎得十分完美。音乐声的响起,让石垭子这所沉寂多年的山村小学开始焕发生机和活力。

 

   ——重特色艺术。泥巴激发创造力2014年5月,石垭子小学开设了手工制作课程。泥巴作为普通的乡土资源一下成了石垭子小学手工课程的重要素材,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泥巴捏成各种造型,包括人物、动物、果实等,生动形象,惟妙惟肖。特色乡土课程带给学生无比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建乡村学校少年宫。小“芍药”绽放的乐园学校,根据师资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立舞蹈、手工、声乐、器乐、美术、棋类、篮球、乒乓球、书法、科技等10个兴趣小组,并列入课程计划,每周定时开展活动。通过 “六一”、“元旦”“运动周”“广播站”等平台,给孩子们创造展示能力、发挥特长的契机,让孩子们在这样的过程中增强自信。

   3、发挥教师专业成长。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增强老师们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学校筹建了教师周转房,水电气网全通,解决了老师们后顾之忧。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师培模式,充分利用泡小结对、乡村振兴联盟平台,让老师们接触到更多的前沿理念和高效的教学方法。名师送教、同课异构、线上师培、跟岗学习、专题分享……,老师们的眼界宽了、方法多了,教学过程更轻松、教学业绩逐年提升,老师们也更加爱岗、敬业、自信、阳光!温馨的氛围、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把老师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源源不断向孩子们传递着能量,温润他们健康成长。

 

   三、推进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中江县石垭子小学在接受先进教育理念洗礼的同时,学校全体干部职工主动跟进,积极改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构建“芍药”文化,培养师生“芍药”精神,在学校环境面貌、教师教育理念和方法、学生能力发展和精神状态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石垭小学校的业绩分别在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德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先后荣获中江县文明校园;中江县“小而美、小而优”乡村学校;中江县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江县保教质量先进集体;中江县校园科普共享基地;德阳市星级留守学生之家;德阳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德阳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德阳市儿童艺术之家;四川省乡村学校少年宫优秀节目展播一等奖;四川省优秀乡村学校少年宫;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四川省智慧教育联盟成员学校;2020年荣获全国首批温馨校园学校。

   自信,自立与自强,是芍药可贵的精神品质。如今的石垭子小学在芍药文化的熏陶下,紧遵“自信阳光,像花儿一样努力绽放”之校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巩固“乡村温馨校园”成果,迈向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接班人的新征程。      ( 蒋  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