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一诺 决胜三山两槽

2020-12-27
来源:广安日报    

 

作为邻水县最大的脐橙基地之一,钰锦现代农业园区不论是种植规模还是脐橙品质,都首屈一指。

农民增收的“金果子”——邻水脐橙。

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正在操控植保无人机作业。

    11月的明月山,飞岚叠翠,层峦叠嶂。

    兰加明仿佛头一次看见这样生机盎然的明月山。4年前,他举家搬回了这个当初拼了命逃离的“穷窝子”。此刻,他庆幸自己回来了,带着乡亲们将家乡的荒山变成了果园。

    邻水,古称邻州。境内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由西向东平行展布,大洪河、御临河蜿蜒其间。

    莽莽群山、沟壑纵横。三山两槽的独特地形赋予了邻水秀美风光,也带来了交通闭塞与贫穷落后。

    决战贫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庄严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一诺,决胜三山两槽,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在邻水全面打响!

    “敢教日月换新天”“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在大山深处、田野乡间,“担得了责、扛得了事、吃得了苦”的邻水人,万众一心战贫困、拔穷根,在邻州大地书写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壮丽篇章。

    尽锐出战 万众齐心战贫困

    152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150户、78304人,贫困发生率9.13%——这组数据,是2014年邻水的贫困现状。

    作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开发县和全省移民大县,邻水不仅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还面临边缘分散、底薄多灾、返贫现象突出等问题。

    “山高坡陡,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望到屋、走到哭。”村民冯胜云所在的邻水县黎家镇金竹坪村,位于明月山半山腰,海拔700米左右,是邻水县最偏远的村庄之一。

    居住在被大山困住的深度贫困村的人,曾经有患重病急需送出去救治,却因山高路远车进不来延误了治疗时机导致身亡的。每每回想起这些,冯胜云不胜唏嘘。

    与深度贫困决战,艰难困苦何其之大。直到2018年8月,金竹坪村才通了第一条3公里长的公路,到今年,全村硬化村级公路超过20公里,村民再也不惧出行。

    贫困有多深,脱贫攻坚的责任就有多重!

   “再硬的骨头也必须啃下,贫困必须消除,到2020年,邻水要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邻水县委在百万邻水人民面前立下“军令状”。

    县委书记担任“一线指挥”、乡镇党委书记担任“主攻队长”、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尖刀排长”,责任层层压实,邻水向贫困发起总攻!

    高位推动。邻水县委书记带头遍访有扶贫任务的25个镇、152个贫困村,镇、村党组织书记遍访2.8万余户贫困户和187户边缘户……政策、资金、人员等各方要素加速汇聚,形成强大攻坚合力。

    精准施策。制定出台《关于举全县之力建设扶贫攻坚示范县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明确“三年攻坚、两年提升、同步小康”的实现路径,建立“四大类区、六大片区”分区作战计划,逐村逐户编制实施脱贫规划,推动精准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集中财力。坚持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累计统筹整合各类资金69.3亿元。成立扶贫开发协会,社会扶贫累计筹资2.13亿元。出台《加强扶贫资金统筹使用和监督管理十条措施》等办法,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好、用实、用出效益。

    选强力量。打非常之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全县2万余名干部职工全覆盖帮扶贫困对象,组织引导县域200余家民营企业与152个贫困村签约结对,配套N个行业专项扶贫计划和152个贫困村帮扶计划。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2018年,邻水县实现贫困县摘帽,2019年实现全域脱贫,截至目前,累计退出贫困村152个、减贫78770人,贫困群众收入平均水平从2013年的2457元上涨至2020年的9882元。

    分类施策 靶向治疗斩穷根

    铜锣山山槽腹地,邻水县城北镇金垭村。天微亮,65岁的贫困村民刘发平就在自家菜园子里忙开了,“这两天天气好,游玩的人比较多,早些准备点蔬菜。”

    刘发平的家,两层小楼。房前,一条黑化的公路向前延伸;房子周围,有院坝、有果树、有菜园。

    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在村上农民夜校里学到技术的刘发平搞起了种养业,10多头猪、60只鸡鸭,加上3亩地的大头菜,他的收入早已超过了脱贫标准。但刘发平并不止步于此,“脱了贫,还要致富。”

    2018年,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刘发平就地办起了农家乐,年收入超过7万元。刘发平笑着说:“只要肯干,离好日子就不远!”

    因邻水三山两槽独特的地形地貌,决定了邻水的贫困类型主要分为四个区域——地质灾害沉陷区、旱山区、二环山区、水淹区。

    针对四大贫困区域的不同特点分类施策,该县建立起贫困村脱贫攻坚多元模式。

    ——地质灾害沉陷区因地质沉陷等原因造成环境差、群众生活困难,实施生态修复、退耕还林等,适度发展产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旱山区安全饮水问题突出,农田水利设施滞后,通过兴修蓄水设施,集中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饮用水问题,发展茶叶、生猪、草食牲畜等产业促脱贫。

    ——二环山区荒山荒地多、基础条件差,通过发展山地特色农产品,种植绿色蔬菜、中药材、生态经济林,发展牛羊等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水淹区因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耕地面积减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通过水库后期扶持项目,完善库区基础设施,发展脐橙、适度规模水产养殖等产业,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6年前的金垭村,山道弯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也阻挡了客商投资的脚步。枕着山色入梦,大山茫茫,满眼青翠皆寂寥。

    从2014年开始,大山陆续迎来了帮扶队员,修路、建房、扶产业……精准扶贫方略在一个个小山村落地生根。

    山还是那些山,山中风景早已大不同。

    路通了,金垭村的蔬菜、花卉、花椒、中药材等产业陆续发展起来,加上整修金垭村古建筑、古井等历史遗迹,推进美化工程,曾经贫困发生率高达20%的金垭村摇身一变,成为众多游客前来钓鱼、赏花、体验乡村生活的美丽富裕新乡村。

    曾经同样贫穷落后的两河镇黄坪村,放眼望去,昔日的泥泞小路,被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覆盖,连起千家万户;低矮的瓦木屋土坯房,被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易地扶贫搬迁房和农家小院取而代之;一片片产业园,葱葱茏茏,金果满枝,绿韵飞扬……

    一点一滴、一丝一毫的务实努力,一乡一镇、一村一户的精准施策,贯穿于这场伟大战役的始终,蕴藏着脱贫攻坚“四两拨千斤”的法门,让三山两槽的贫困村,悄然发生着改变。

    激发动力 贫困山乡换新颜

   通村公路宽阔平坦、山坡丘壑绿树成荫、山涧溪流潺潺……夕阳余晖里,邻水县柑子镇桅子村如水墨画般舒展在人们面前。

    地处偏远的桅子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这几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带领乡亲发展产业,成片种植李子、黄精、楠竹、板栗,大力发展“农业+文化+旅游”融合新业态,让曾经的贫困山村一举蝶变为年接待游客逾30万人次的网红景点。

   山乡巨变,让村民挺直腰杆,精气神大变样。“谁再好吃懒做就要被人笑话!”桅子村党支部书记杨福平说。

   奋发有为、自力更生,在脱贫攻坚这场撼天动地的战役中,邻水151个贫困村跟桅子村一样,脱贫内生动力被极大激发,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山路烂得没法走”;如今,公路通村达户。在邻水县城北镇秀峰村,乡亲们在村党支部和驻村帮扶干部的带领下,修路、引水、兴产业,硬是将贫穷的荒山坡,变成了交通便利、生活富足的幸福家园。

   “靠着墙根晒太阳,哪能等来小康新生活!”邻水县牟家镇麻河村村民聂兴东因病致贫,在帮扶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鼓足脱贫干劲,不仅主动修缮鱼塘、购进鱼苗搞起了养殖,还在家开起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国家有政策,自己也要想办法、主动干。”邻水县观音桥镇大安寨村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贾超的带领下办起了公司,农户们发展起了柚子产业。今年柚子丰收,产量50万公斤左右,产值达200余万元,既解决了就业,又实现了增收。

    破解“不愿干”,改变“不敢干”,克服“不会干”,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邻水县坚持扶贫扶志,大力开展感恩奋进教育,让脱贫攻坚凝聚起人民群众改变命运的强大斗志和力量。

    柑子镇桅子村贫困村民吕剑平,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但他不向命运低头,从零开始学习苗木花卉培育技术,2015年,在精准脱贫政策的帮扶下,他发展苗木培育基地10亩,种植脱骨李5亩、中药材黄精20余亩,2016年实现脱贫,2018年家庭收入9万余元,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饮水当思源,先富帮后富。”邻水县黎家镇金竹坪村返乡创业者兰加明在外地做生意富起来了,他回到家乡,开辟荒山,带领父老乡亲一起发展产业,种下了1600亩果树。

    2015年前,邻水的贫困村大多数为“产业空白村”。如今,行走在邻水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特色种植满山乡,乡村旅游鼓腰包。贫困村都有了当家产业,贫困户家家有事做。

摘掉穷帽子,迈开新步子。邻州大地上,一个个拔掉穷根的小山村,正阔步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