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蜿蜒入户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绿树和鲜花相互映衬格外的漂亮,给村庄添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远处树木青翠欲滴,眼前村民庭院整洁、花香四溢……8月里,走进大邑县王泗镇乡村,一幅美丽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这些都是王泗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而结出的累累硕果。
“环境好了,心情好了,生活不比城里差。”这是我们在王泗镇村里走访时,经常听到村民说的几句话。近年来,王泗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农村环境大幅改善,农民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关系着农村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
“以前村里可没这么干净,房前屋后全是臭水沟,天气一热臭得啊……”王泗镇七一村村民李大哥说起以前村里污水横流的样子,不住地摇头。
“随着王泗镇农村户厕改造提升工作的开展,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粪水通过污水管道流至三格式化粪池沉降处理。”李大哥说,如今,沟渠已然清澈见底,几乎闻不到异味。
七一村的农村户厕改造提升只是一个缩影。目前,王泗镇农村户厕改造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王泗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举措。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王泗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农村户厕改造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挂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的工作机制,印发了“农村户厕改造提升工作村(社区)任务分解表”,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
——强化宣传,夯实基础。挂片包村的镇、村、社干部深入到村、社、农户,充分利用传统宣传模式和现代传媒手段,通过召开坝坝会(林盘会)、设立咨询点、走村入户、微信、QQ群等形式开展排查走访,发放宣传资料,进行面对面、点对点宣传,做到了宣传工作横到边、纵到底,为“厕所革命”打牢了群众基础。
——精准服务,成效明显。该镇根据群众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策”工作方案。在庙湾村、永乐村召开改厕现场工作会,群众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成本测算,明确各类型补贴标准,让农户自主选择改厕类型;组织施工人员上门服务,采取村(社区)统一施工、包工包料和半包工半包料等多种形式,切实为群众服务到位;推行流水线作业和原材料统一采购试点并在全镇推广,提高了改厕效率,节约了建造成本。
按照大邑县委、县政府要求,到2020年实现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全覆盖,全面消灭旱厕,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的目标,截至目前,该镇已完成户厕改造1280户。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改变村庄环境面貌,从最基础的垃圾治理做起。按照“每年做一点、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的指导思想,近年来,王泗镇多措并举,让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步入提质增效阶段。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完善定期处置非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日常督查巡查机制、“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理”等各项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整治成温邛快速路、天新大快速路、安出路等主要道路两旁垃圾堆放问题。全镇13个村(社区)分别设置3至6个垃圾收集点,实现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
——探索垃圾处理新模式。在七一村、庙湾村探索建立“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模式,通过移动扫码取袋、语音播报、GPS定位、满溢报警等多种功能,为居民创建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可回收物实时现金到账,既让居民享受垃圾分类的实惠,也让垃圾分类落到实处,切实解决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减量问题。
——疫情防控、环境治理两不误。疫情防控期间,该镇多措并举,营造出环境整治不松懈、科学防疫、群防群控的氛围。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动员镇、村、社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全员参与卫生环境大整治;通过建立群众微信群,群策群力,画图作战,绘制环境治理图,制定管理制度公约等措施,用网格化管理林盘;对于镇域内环境开展拉网式清理,使“白酒之乡”王泗镇更“靓”了。
村道、巷道洁净如新,花圃、步游道清新雅致,房前屋后绿树环绕……王泗镇庙湾村清新整洁的卫生环境,让人仿若置身于恬静的世外桃源。
“现在村里设置了专门收集垃圾的地方,大家的环境卫生意识也提高了,整个村子都变干净了,我们的生活越过越舒坦了!”说起村里的变化,庙湾村村民都高兴地说道。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今,王泗镇实现了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全覆盖,每个行政村均实现专人保洁。踏入王泗乡村,干净、整洁、美丽的乡村画卷扑面而来,让人流连忘返。
农村美不美,水是一面镜子。
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王泗镇以河道清理、清障和周边环境卫生整治、污染源排查整治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水环境整治,严格控制乱排污水、乱扔垃圾行为,取得了一定的工作实效。
——全面落实河长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建立健全镇、村两级河长组织体系和以党政领导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落实体系。镇、村(社区)设立镇级总河长、镇级河长、村级河长,分别由镇党委、镇政府领导和各村(社区)支部书记、副书记担任。其中,镇级河长每旬巡河次数不能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巡河不少于2次,今年,镇级河长已完成巡河200余次,村级河长完成巡河900余次,达到巡河目标任务。
——加强执法监管。针对河道河岸垃圾、杂物等堆积、漂浮乱象,企业污水、生活污水乱排乱放,违章乱搭乱建等问题,各级河长已敦促相关负责人及时有效处理,并取得显著实效。上半年,该镇共召开河长制工作会3次,河道专项整治工作会5次,共处理成都市、大邑县督办案件12次,全部完成整改并回复。镇、村级河长巡河中共发现河渠问题40件,处理40件,处理完成率100%。
——加强水环境治理。今年以来,针对河流管理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王泗镇党委、政府加大企业、养殖户整治力度,还岸于绿、还空间于民,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特别是在东升村清淤1公里,清淤80吨;对二堰河、老五沟、干江堰等重点点位水污染问题,召开专项整治工作会3次。组织安排民工及挖机对二堰河、老五沟、干江堰等沟底进行疏导、清淤、清污吸污等作业,长度达约5千米,清淤量达到20余吨,尤其对二堰河进行了补水,有效地提高了该河道的水质。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风景,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现在我们的日子才叫好哦!”在王泗镇庙湾村生活了几十年的村民吴大哥由衷地感叹:道路更加宽敞通畅了,房子院子更加美观整洁了,城里人都来旅游了,大家的收入增加了……
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推进绿色发展,王泗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大力改善村容村貌,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增值,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首先,结合王泗镇白酒产业、万亩粮经示范基地建设,依托优良的川西平原林盘聚落、便捷的交通区位、规模化特色花卉农产品等优势,坚持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思路,推动各类要素在王泗庙湾集聚,以公园城市理念建设王泗镇庙湾村“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乡村振兴项目”,用商业化逻辑推动镇村主导、市场主体、村民共建的乡村建设运营模式,围绕“一花二白”(花卉、白酒、白瓷)营造幸福产业生态圈。
同时,创新集体经济组织的“三级构架”模式,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成都市首个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成立的经营性企业“成都子湾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庙湾村成立并取证。
目前,庙湾记忆类项目的“吴烧房”老酒坊由镇村引导、村民投资的方式建设,目前已完工。创客中心、川大研究院、村民食堂、子湾讲堂、玻璃咖啡屋已经完工,正在招商。风筝民俗馆、余大院子正在修建中。大力引导本土村民就地、返乡创业。现已有文俊熙、陈小龙、余发良等一批本地村民参与庙湾项目,拟建设花园下午茶、民宿、田园火锅等项目。
另外,以庙湾村赵家大院和七一村蔡庵大院为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示范点,通过开展整治庭院环境卫生、整治村内院外、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等行为,最终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体质量提升。据悉,2019年,庙湾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庙湾村、七一村被评为成都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村。
如今,王泗乡村既增“颜值”又添“气质”,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聚焦乡村振兴的“王泗实践”,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戴熠枰 高 扬 张 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