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2020-09-30
来源:四川信息中心    作者:王悦

   随着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利用改革带来的机遇推动发展,如何将改革红利转化为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就是基层党委当下最根本的任务。近日,四川省邻水县太和镇党委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落地落实方面有自己的探索:

一、突出党的领导,优化机构设置,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明责任,细耕“责任田”。根据上级指导意见,结合太和镇实际,详细梳理审批、服务、执法等各方面职能职责,通过合并职能相近站所,单设重要办公室等方式,设立“七办四中心”,解决“条块分散”“职能混乱”等问题,切实画实各站所责任界限。按照“山上合山下、边远合中心、强村带弱村”等原则,将原太和乡、新镇乡共计20个村,调整成10个村(社区),全覆盖实现村级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明晰村级党组织负责人责任范围。通过站所、建制村合并重组,划清责任边界,细化“责任田”,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责任就延伸和落实到哪里,有效提升站所、村(社区)责任担当。

(二)保稳定,把牢“方向盘”。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镇党委对全体镇村干部全覆盖开展谈心谈话,强调讲政治、顾大局,理性看待个人进退留转,确保改革工作平稳过渡。公开透明选任11名中层干部,突出德能兼备、实绩优先的用人导向。通过问卷调查、院坝会等方式,公开征求群众对合并后村(社区)临时党组织负责人选意见建议,以群众满意,组织放心为原则,在优秀农民工、村级后备干部、退伍军人、农村致富能手、村级合作组织负责人中,选拔任命村(社区)临时党支部负责人10名。按照留任一批、离职一批、调整一批、支持创业一批等方式,妥善安置村干部,切实保障太和镇平稳发展。   

(三)建制度,激活“一塘水”。创新推进镇党校学习制度,镇党政班子每半月在镇党校围绕理论知识、上级政策、业务知识等内容,为全体镇村干部授课一次,进一步提升镇村干部业务能力水平。破除选用干部单纯的“论资排辈”,建立干部实绩档案,按照日常工作情况,真正把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激活干部内动力。以考核督导为抓手,把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绩效挂钩,建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或者不得的绩效分配方式,为重点工作、重点岗位表现突出的干部评先评优,激发干部干事创新激情。

二、突出党的责任,增强为民情怀,创建基层干群新局面

(一)加强阵地建设,拓宽群众活动场所深入推进各村(社区)“磐石工程”,投入资金134万元,对5个党群服务活动中心进行开扩建,新建2个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投入70万元对被撤并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增设活动设施,为群众开展活动提供优质场所。投资31万元,在群众相对集中的中心区域修建文化广场8个,统一安装健身设施,音响设备,方便周边群众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通过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二)加强制度建设,解开群众办事死结充分利用原新镇乡政府驻地办公楼设置便民服务办公点,逢场日各村集中办公,解决群众两头跑的问题。保留被撤并村便民服务代办点,实行村(社区)常职干部坐班制,实现村级建制调减,群众服务不减。设置新镇便民服务站,纳入太和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管理,严格实行周一至周五朝九晚五工作制,周六周日2-3名值班人员负责群众接待、咨询答复以及事项受理等工作,确保群众办事“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组建太和镇志愿服务团队,对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孤寡及失能失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上门服务,真正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

(三)加强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持续推进C、D级危房改造、五改三建、易地扶贫搬迁等农村住房安全项目,拟投入资金40万元改善群众住房,让群众住上安心房。针对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新出现的断头路、通村路等情况,争取上级资金629.2万元,拟修建道路11.16公里。在村民中心地带、人员密集区、过往人员较多路段按照路灯240盏,方便群众夜间出行。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确保农村生活垃圾转运不落地,场镇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提高农村清运频率。加快推进污水处理站建设改造,拟新建10处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处理设施,有效提升农村生活用水处理能力,落实专人加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力度及镇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和水量的监督检查,切实有效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三、突出党的旗帜,强化使命担当,创造重点工作新高度

    (一)深入贯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要求。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建立完善稳定脱贫跟踪监测、动态管理和分类施策机制。聚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积极开展一超六有”“三落实三精准”“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两不愁三保障全覆盖大排查,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常态化督战,持续抓好已脱贫人口成果巩固,确保贫困对象不反弹、脱贫群众不返贫,确保问题清零。

    (二)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总思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抓好城镇扬尘、餐饮油烟、露天焚烧、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等重点领域治理。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开展“百吨千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抓好畜禽养殖及屠宰行业污染专项治理。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强化固废危废医废全过程环境监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明确镇、村级河长职责,围绕河长制工作六大任务,扎实开展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

    (三)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总思想。构建农村产业综合发展模式,助推产业发展。拓展以大闸蟹、鸡尾虾、小龙虾、鳕鱼等高端水产养殖为主的特色水产业,以新镇大米、山地蔬菜、名贵中药材、牛羊、眼睛蛇等特色种养殖为主的生态农业产业,以川东游击队中山支队革命烈士纪念园、国殇园、游雪程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的红色旅游业,以白鹤仙—铜板沟、金盘池、老龙洞、仙女石—白龙瀑布为主的康养休闲产业。推行以党支部+业主+合作社基地+农户这一基层组织模式,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公司技术指导、发动群众等方式与农民合作社、业主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有机结合,延伸、放大党组织在产业链上带民致富的效应,通过租赁田地、投工、投劳等方式,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