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扶贫”模式研究——以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梯田红米产业扶贫为例

2020-07-23

  摘要: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当前产业扶贫的新形势下,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公社产业扶贫项目在国务院扶贫办悉心指导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条有效带动贫困村发展的扶贫模式路径—互联网+扶贫。云南省红河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其扶贫工作一直深受重视。自开展“产业扶贫项目”以来,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公社产业扶贫项目积极研究“互联网+扶贫”模式,结合当地情况,通过提升组织化水平、提高农产品品质、培养输送人才、打造强有力品牌四个方面来破解农产品产业发展过程中效率、品质和品牌三大核心难题。

  2017年,红河县善品良田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共有社员1518户,其中建档立卡户804户。联合社在红河县各级人民政府及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公社、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喜茶等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下,以梯田红米产业为切入点,建立尼美梯田、撒马坝梯田等示范基地,通过组织建设、品质提升、品牌推广、责任消费等方式,促进哈尼梯田红米产业体系性提升,带动农户脱贫增收。

  关键字:互联网+扶贫,红河梯田红米,产业扶贫

 

 

背景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以购买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消费扶贫,是产业扶贫的关键举措。

  为了实践互联网时代农村产业扶贫模式,2014年下半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国务院扶贫办悉心指导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以芦山地震灾后产业重建为契机,立项实施“互联网+扶贫”项目,发起成立社会企业“善品公社”并注册统一公共品牌。

  善品公社以“让诚信生产实现价值”为使命,“耕者有尊严,食者得健康”为愿景。实践中,支持农村地区小农户抱团合作,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并多渠道链接市场,培育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并培养本土人才,以市场的力量持续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发展竞争力。最终实现可持续脱贫发展,并促进小农户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链接。

  产业扶贫贵在精准,核心在于产业持续发展和带动增收。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公社产业扶贫实践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性建设为基础,以小农户参与为核心,以价值链提升和人才支撑为两翼。破解农产品产业发展过程中效率、品质和品牌三大核心难题。项目围绕“提升组织化水平、提高农产品品质、培养输送人才、打造强有力品牌”四个方面精准发力,深耕农业产业链上游和合作社组织化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组织方式、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优化,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标准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小农户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最终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户可持续增收。截至2019年12月31日,项目已经在四川、云南、山西、广西、新疆、内蒙古、河南和吉林等14省35县51家合作社落地实施。

  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上游南岸,是集“老、少、边、穷、山、侨、快”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有8个贫困乡镇(含6个深度贫困乡镇),88个贫困村(含60个深度贫困村)。经过2019年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和贫困退出工作,全县共有建档立卡户25415户121168人,贫困发生率36.47%;2014—2019年脱贫出列17个贫困村、14237户71021人贫困人口,现剩余未脱贫人口11178户5014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5.09%;2020年计划脱贫出列71个贫困村、10050户46410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将降至3%以下,全县实现脱贫摘帽。

  红河县域哈尼梯田面积26.46万亩,是世界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米种植规模大、产量高、覆盖农户广,是当地农户重要收入来源。但长期以来,由于地处边疆、经济落后,梯田耕作靠人背马驮,劳动强度太大,但产量产值低、产品价格倒挂,市场销售渠道不宽、产品竞争力不强等始终是制约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2017年4月以来,中国扶贫基金会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共同在红河县开展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前期调研,依托善品公社组建一系列以“互联网+扶贫”为依托,推动贫困地区扶贫攻坚与产业发展的创新和探索工作,以红河县梯田红米等产业为切入点,通过农业经营主体孵化、产品品质深耕管理、地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培育等工作,安装智慧农业系统,逐步实现梯田红米品控溯源体系可视化呈现。依托中华慈善日、农民丰收节、世界粮食日和国家扶贫日等开展事件营销,邀请国内主流媒体支持红河梯田红米宣传推广;跨界整合企业参与消费扶贫、邀请明星公益代言等方式,支持梯田红米产业体系性提升、带动农户脱贫增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项目基地从2017年的1个合作社151户(其中建档贫困户78户)增加到2019年的13个合作社1518户(其中建档贫困户804户),并成立联合社,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控流程、统一对接市场,形成了撒玛坝万亩梯田和尼美梯田两大梯田近10000亩的红米核心示范基地。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围绕组织体系、品质体系、品牌体系和人才体系全面提升农村发展竞争力,以此在生产者、消费者之间建立一个规模与效率、质量与利益、信任与价值的通道。

1形成新型减贫农业经营机制

 

  在农户动员方面,2017年组建红河县木美云田种植专业合作社,会同村三委负责人、合作社发起人、农户代表及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关键相关方沟通,提高社区积极性、认可度,最终完成社员遴选和组织建设。2018年注册成立红河县善品良田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吸收红河县木美云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各乡镇推荐的13个合作社作为产业扶贫项目帮扶对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员户增加到1518户63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4户3500多人)。

  在组织优化方面,在社员遴选重组基础上,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和明确职责人工,并参照善品公社其他项目基地相关经验和做法设计一揽子配套管理制度。

  在人才培养方面,分批组织针对基层领导干部、合作社核心骨干、生产小组及认证农户等不同对象的专题培训,在理念、思路、模式和做法等不同维度强化共识和能力。

  在品控管理方面,围绕合作社业务范围,从产品生产、采购、运输、晾晒、加工、农资统购等主要模块开展经营活动,提高合作社业务运营收入。

  在机制创新方面,所有收入扣除加工、包装、物流和管理等硬性成本后,利润返还给农户和社区,通过利益分配机制设计促进社员广泛受益及精准扶贫。

2 编制生产技术规程

 

  以“科学、节点控制和本土落地”为原则,研发形成一套《红河梯田红米生产技术规程》,有利于其他地区推广复制。

  在规程研发方面,依托红河县农科局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相关单位的技术合作,深层次整合技术资源,并在梯田红米主产区及全县种植农户范围内遴选本土专家参与规程研发。规程围绕基地选择、水肥管理、稻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展开,以季节历序推进。

  在社区实践方面,参照产地环境条件、社区关系、合作社发育情况、农户认知、劳动力状况、种植习惯等原则和标准,认证5000亩梯田作为生产示范基地,全程参照技术规程和执行体系操作,通过持续实践进行优化、完善。

3 建立可持续发展品控模式

 

  在执行体系方面,按照“科研专家、县级特派员、村级技术服务队、合作社生产小组、认证果农”的五级执行体系和示范基地、品控作业区、示范户的三级管理体系,实现技术规程落地执行。

  在节点管控反面,梳理生产、流通两大环节中可能对产品品质带来负面影响的若干潜在风险点,提前对应做规避措施。其中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流通过程中的采摘、包装等材料统一采购和使用。

  在溯源管理方面,初期以全程档案化管理为主,逐渐完成溯源系统的信息化、数据库化管理。通过溯源管理倒逼生产规范,并提高产品营销推广时的用户体验。

  在专项检测方面,首先对尼美梯田土壤和灌溉水进行抽样送检,在梯田红米上市前,在生产示范基地认证农户中采收样品送至第三方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SGS),产地环境和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标准。

  在开展智慧农业试验方面,通过部署在尼美梯田核心示范区现场的各种传感器、监测站和摄像头,实时展现和监测示范基地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水质环境、作物长势、病虫害等情况,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4 红河梯田红米品牌建设和推广创新

 

  邀请国内主流媒体支持红河梯田红米宣传推广。

  在建立沟通机制方面,红河县人民政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就扶贫项目建设及红河梯田红米主题营销推广活动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就有关内容进行协调并达成共识。

  在梳理品牌定位方面,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今日头条等媒体记者,善品公社品牌团队多次前往红河县集中调研,访谈农户,最终梳理提炼出“兴农有善稻”作为项目主题,编撰推文、图片、视频全媒体宣传报道。

  在整合营销渠道方面,以全渠道策略为原则,“传统主流B2C平台+新兴内容电商平台+社群电商平台”结合的方式整合渠道资源,主要通过移动电商平台开展营销推广,向各自优质用户/粉丝推荐红河梯田红米。

  在整合推广渠道方面,结合中华慈善日、农民丰收节、世界粮食日和国家扶贫日等开展事件营销,获得今日头条放心购、企鹅优品、京东商城等平台节日专场活动流量支持;跨界整合以企业参与消费扶贫活动、明星公益代言(注:包括海清、宋佳、王宝强、张一山等)为主。

  在整合供应链渠道方面,采用“社区采收+加工包装+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方式进行,通过方案预设、数据分析等方式,最大限度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

成效

 

1、直接成果,销售特产助推农户脱贫增收。

 

  红河梯田红米依托中国扶贫基金会旗下社会企业善品公社,以互联网、电子商务面向全国作推广,2017年按照2元/斤的价格采收了150,048斤红米稻谷,加工销售红米成品92,158斤,销售额106万元,帮助151户社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户均增收3500元。

  截至2019年,12月份红河县善品良田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社员及本村1518户梯田红米种植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4户),辐射3000户。梯田红米共采收红米稻谷51万多斤,采收价格增加到了2018年的2.6元一斤,实现梯田红米销售收入418万元,总计帮助社员增收38万多元。其中,联合社利用电商平台帮助销售红河沃柑3754件37540斤,销售收入37.16万元,可分配利润8.19万元,乐育镇尼美村参与合作社的39户未脱贫户每户都获得了2100元的分红。通过稻谷销售溢价、二次返利和股金分红等多种形式,帮助联合社旗下1518户社员户均增收超过800元。过程中,合作社经营团队及社区骨干积极参与,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组织动员能力及与社员互动频率。

2、间接成效,盘活闲置资产推动当地就业。

 

  2016年前,红河县最大设备最全的梯田红米加工厂(云南红河酷爱哈尼梯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基本处于停业状态,职工人数仅为7人。2017年自红米电商扶贫项目开始启动后,红米厂新招聘11名职工,共计18名,全年加工量达到230吨;2019年增加28名职工,共计41名职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人,人均工资120元/天),加工量达到每天7000公斤,截止12月20日,加工总量突破400吨。

  通过电商扶贫项目盘活红米厂3100万闲置资产,解决当地直接就业人数40余人,间接带动当地就业人数2000人以上。项目在红河县实施红米电商扶贫项目探索出多方主体共同实践“互联网+扶贫”示范县建设的成功模式,已成为红河州乃至云南省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和示范。

3、带动青年返乡,建设美好家园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吸引年轻人回村,把青年人才留住。通过引导动员返乡务工青年、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和青年大学生返乡就业,积极投身于家乡建设发展。

  脱贫工作的道路上,吸引了众多青年回乡。马梅芬就是其中一名,她在2018年大学毕业后,在2019年6月,加入到红河县善品良田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各位同事带动乡亲们一起种植哈尼梯田红米。

经验与启示

 

1“互联网+扶贫示范县建设战略合作是保障。

 

  红河县人民政府、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签订了《“互联网+扶贫”示范县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三方约定立足各自资源优势并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支持红河县梯田红米产业转型、提升和发展,并创新定点扶贫开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及脱贫攻坚的实践模式。

2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体系性赋能是基础。

 

  实践中,合作社扮演资源承接、产业发展、成果共享的主体性作用。合作社发育程度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上游”稳定性。以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将小农户进行有效组织,有助于更好地与现代农业、大市场衔接。2019年7月和12月,红河县善品良田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派出两位新农人代表参加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公社2019年会暨新农人第一、二期能力建设培训班。他们与农业、供应链、销售、品牌相关的行业专家及嘉宾一起共同研讨合作社的规范运营与供应链提升,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品牌战略选择和农民组织化与创新等内容。

3深耕产品品控管理确保产品优质品质是关键。

 

  过硬的产品是品质的关键。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将农产品交易从以往的“数万农户面对一个经销商”转为如今的“一个农户面对数万消费者”,且这里的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品质的要求远远高于传统经销商。因此我们要严格把控品质,做好品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要做到产品包装的美观与实用。让农户拥有更好的产品,让消费者得到更好的产品。

4市场化营销推广及县域公共品牌打造是方向。

 

  市场渠道和专业资源整合是运营关键。农产品电商营销和品牌推广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模块的体系性工程,离不开成熟商业体系和市场渠道的开发、整合,更离不开专业运营团队的参与、支持。

5供应链整合是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重要基础。

 

  农产品电商看起来简单,在实际操作中,涉及生产、加工、物流、仓配、包装等诸多环节,且每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程度运营风险和执行难度,有效整合供应链是确保农产品电商在基础运营环节顺利推进的基础性工作。

案例配图

 

  

  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梯田红米收割场景

  

  2017年9月25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尹家绪、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安治强、红河县委副书记、县长和涛共同为“互联网+扶贫”红河县尼美梯田品控管理示范基地揭牌。

  

  

  2018年11月28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温刚、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丁亚冬、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常委、副州长邓威、红河县委书记张智俊等共同为“互联网+扶贫”红河梯田红米生产基地揭牌。

  

  

  2018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央视12套社会与法频道热线12栏目直播红河梯田红米丰收及哈尼梯田农耕文化展示活动,通过广播传媒的力量把红河县红米带入了广大民众的视野里。

  

  

  2018年10月21日,“大爱无国界 听见世界的爱”国际义卖活动在国家体育场热身场顺利举行。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丁亚冬向王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汇报梯田红米等电商扶贫产品情况。

  

  

  2017年12月4日,红河县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正式与易果集团、中国扶贫基金会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围绕加快红河县热区农业,带动农民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以促进红河县经济社会发展。

  

  

  2019年1月13日,红河县善品良田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018年度工作总结暨分红大会在宝华镇朝阳村举行。

  

  在善品公社设计下的红米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