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平鲁区周家庄村:贫困户如今成了牛状元

2020-06-03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20200602_e49e63389903a6158bbd83eba9781238.jpg

  

  “牛气”周家庄。焦维斌 摄

  土占义、吴金兰夫妇是方圆许多村庄人们都知道的贫困户,如今却成了周家庄的“牛状元”。

  走近土占义的养牛场,就会看见满圈的几十头黄牛,个个膘肥体壮。如果再加上在村外山坡上放牧的几十头,就构成了土占义养牛脱贫的全部故事。

  如果说土占义是一个面对命运不肯服输的山里汉子,那么,他的妻子吴金兰更是一个敢于和命运抗争的奇女子。1989年,年纪还不到20岁的吴金兰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远嫁到荒凉的长城脚下的时候,面对闭塞的环境,家徒四壁的光景和年老多病的公婆,心里的那份凄凉就是在今天说起来,也还依然唏嘘不已。

  面对这样的窘境,吴金兰哭过,也动摇过,但是,她没有逃避,没有自弃,而是默默吞下了命运送给自己的第一颗苦果,和老实憨厚的土占义一起开始了艰难的人生。后来有了几个孩子,苦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尽管如此,勤劳又不甘向命运低头的土占义两口子,硬是咬着牙起早贪黑地在土里刨食。谁知命运却再次和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2015年,吴金兰被查出患了胆囊息肉,在医院手术之后,又出现癫痫病,使吴金兰身体每况愈下。寻医找药,一家人把全部的财力和精力都用在了给吴金兰看病治疗上。这期间,土地荒芜了,孩子辍学了,债台高筑,饥荒压得他们实在喘不过气起来。

  他家的情况引起了村两委干部的高度重视,又恰逢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了贫困山区,驻村工作队深入到了群众家中,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了像土占义这样许许多多个亟待救助的贫困群众家中。2016年,土占义一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受党的扶贫政策之惠,得到了5万元的扶贫贷款,买了几头黄牛,走出了靠养牛脱贫的第一步。

  在乡亲们眼里,土占义是一个实诚人,他们夫妻俩是出了名的好人,所以,他有了困难大家都愿意帮助他。听说他要养牛,周边村的许多养牛户纷纷赊了牛叫他养,答应等他缓过劲儿来再偿还。这些举动,深深地温暖着土占义一家的心,激励着他们两口子向贫困宣战。尽管家里原有的债务再加上赊牛的总费用,加起来高达60万元,也没有压垮他们夫妻。他们相信,有党的扶贫政策,再加上自己的勤劳,一定会走出低谷,走进幸福。

  说起养牛,周家庄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远离工业发达地区,生态环境好,牛羊肉是纯绿色产品,投放市场后肯定会受消费者欢迎,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周边村庄多已搬迁,大量闲置土地形成的天然草坡,为养殖提供了用之不竭的优质牧草。所以,周家庄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决定把发展畜牧养殖做为龙头,以扶持贫困户率先养殖为重点,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而彻底改变周家庄的贫困面貌,而土占义正是在这场伟大变革中的最初受益者之一。

  几年来,他的家走过了一条由散养到规模化发展的路子,牛也从最初的10多头发展到了如今的50多头。现在,他不仅靠养殖还清了巨额外债,还有了存款。2019年,以养牛收入为主,出售大小不等的黄牛20多头,纯收入达12万元之多。现在的土占义一说起自家生活的变化,就喜滋滋地说:“是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救了我的命,使我有了幸福的光景,感谢党,感谢政府!”

  其实,土占义一家能有今天,除了有党的好政策,有政府的大力帮扶之外,他们夫妻俩的勤劳也是乡亲们津津乐道、赞不绝口的。谁都知道,养牛是要讲究技术和经验的,在养牛之初,该喂什么料,该饮几回水,该如何防病治病;该如何接生牛犊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他们夫妻二人面前,再加上土占义又不识字,就更增加了养牛的难度。但是,困难吓不倒有心人,土占义两口子硬是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懂就问,慢慢积累经验,终于使自家的牛群越来越大。最让他们难忘的是,在母牛生产的日子里,他们两口子常常在牛圈里一待就是一宿,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几年过去了,土占义和吴金兰携手走过了生活中最为艰难的日子,成了从周家庄走出的有名的“牛状元”。

  在土占义他们几家养殖大户的带动下,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全面布局,使这个过去闭塞、穷困的小山村的畜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靠养殖增收致富,带动了周家庄整村经济的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贫困的面貌。目前,全村共有养殖大户22家(包括贫困户19户),共计养牛400多头、羊1100多只、生猪19头,增收率同比往年上升50%。

  周家庄在脱贫攻坚中改变了旧面貌,周家庄的群众走进了新生活,土占义、吴金兰夫妇和他们的乡亲也在脱贫增收的创业路上不断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感人故事。

  记者刘成根 通讯员谢宏 焦维斌 范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