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全市通办”拟于7月1日正式推行

2020-06-29
来源:智慧中国网    作者:张丽 吴晶

  

  沈阳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现场

   6月29日,从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沈阳市为有效满足居民就近办事、快捷办事的实际需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工作部署,市民政局与市营商局共同牵头,由市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探索推行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全市通办”,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搭建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打破居住地和户籍地限制,让居民群众在全市任意一个社区均能申请办理服务事项,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运行,“全市通办”各方面条件已日趋完备,拟于7月1日起在全市社区正式推行。

  通过深入调研,广泛了解和掌握居民群众就近办事需求,以“一件事”为标准,最终确认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房产、卫生健康、医保、工会、残联等7个部门的115项便民服务事项纳入“全市通办”事项范畴。其中包括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60精简退职职工待遇等5个类别的21项服务事项。按照“同一事项同一申报条件、同一办理流程、同一办理标准”的原则,建立统一的“通办”业务标准。

  目前,“全市通办”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与社会救助、就业创业、住房保障、医保等8个业务系统和网上信访受理中心的对接,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索引项办理服务事项,受理居民诉求,相关数据信息实时同步到居民个人事项信息库,生成数据全部汇入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平台通过统一社区入口提供无差别受理服务,通过跨地域、跨系统、跨业务、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共享,实现了居民信息的“一次认证,多点互联”。试运行期间,全市社区通过“全市通办”服务管理平台为居民办理服务事项16.5万件次,其中跨区域办理338件次,比对数据9.1万条次,减少重复要件3.9万个,大幅节约了居民群众办事的时间成本,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效能。

  “全市通办”服务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后,群众办事将有四个新感受。一是感觉更“省时”了,通过压缩流程、减少环节、简化手续,“全市通办”让居民办事时限平均缩短50%以上。例如:申请办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原来的审批办理时间需要30个工作日,今后只需要3个工作日。二是感觉更“省事”了,通过身份证芯片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将办事群众身份信息精准录入系统并自动识别,相关要件可复用、可共享,达到减材料、减程序、提效能的目的。同时,通过推行全维度、全链条办事留痕,居民群众可实时查询办理进度、通知单、办理结果、办理要件等信息,确保每项服务可记录、可追溯、可监控。三是感觉更“省力”了,以办理社区居住证明为例,居民群众原来只能在实际居住地社区办理,今后可在全市任意一个社区提交办理申请,由社区工作者将相关信息在线流转至居住地社区审核确认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份加盖有居住地社区电子印章的居住证明,居住证明上有专属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将居住证明保存在手机之中,以备不时之需。四是感觉更“省心”了。目前全市13个区、县(市)的931个社区已全部完成计算机、打印机、高拍仪、读卡器等标准化软硬件配备,累计举办线下培训15场次,受训人员2317人次,通过平台操作方法教学视频进行网上培训,社区工作者线上学习覆盖率达到100%,全市社区将全面实行“信息化平台+全科社工”的组合,使“多口式”受理变成“一口式”受理,居民群众在社区综合受理窗口即可完成所有事项,免去到处问、到处找的麻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沈阳市依托“全市通办”服务管理平台,紧急研发了沈阳市疫情防控排查管理平台,并于1月31日投入使用,开启了全国范围内信息化平台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先河。排查数据均从平台中直接读取,推动形成了重点地区重点人员排查登记、日常管控、解除隔离等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闭环,为全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综合研判提供数据支撑,减少社区统计报表约5.58万份次,切实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平台应用效果得到了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工作指导组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