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

2019-08-08
来源:智慧中国网    

  8月8日上午,在昆明会堂举办了“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东川禄劝寻甸专场。邀请了中共昆明市东川区委副书记、东川区人民政府区长陈江先生,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开德先生和中共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马郡先生先后发布新闻,分别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川、禄劝和寻甸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发布会现场

  东川区

  东川区地处川、滇两省四地交汇的中心腹地,金沙江下游经济圈核心地带,昆明市最北端,是昆明连接川渝经济圈、联系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枢纽,出滇入川的重要门户。东川铜冶文明厚重,是全省少数几个拥有古代、近代和现代产业文明的地区之一。东汉以后即为历代王朝提供铸币原料,“康乾盛世”时的铜币有百分之七十为东川铜所铸造,素有“天南铜都”之美誉,是依托铜矿等资源开发而形成的典型资源型城市。1999年2月,东川撤市建区,成为一个矿产资源枯竭城市。

  建国70年来,东川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砥砺奋进,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16年至2018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6.53亿元,累计实现12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8143户10250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建档时的52.88%下降到1.09%。完成31136 户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农村安全住房保障全面到位。一次性决策实施8754户32227人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安置率达95.67%,是全省建设速度最快、城镇化安置率最高、后续保障最完善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5+3”产业到户扶贫增收计划,实现零产业村组“清零”目标,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项目2项以上。实施就业扶贫“六大行动”,三年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395人次,开发安置乡村公共服务岗位5000个,实现户均1名技术明白人和户均1人就业目标。抓好控辍保学和精准资助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了国家督导验收。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健康扶贫工程先进县区。2019年4月30日,省人民政府下发文件,批准东川区退出贫困县序列,7月16日,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第三方团队对东川贫困县退出进行抽查,对东川区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肯定。

  脱贫后的东川区交通建设也有了质的飞跃,抢抓全省“五网”基础设施机遇,全区公路总里程达2624.29公里;投资164亿元完成功东、东格高速公路建设,交通末梢转变为发展前沿;加快川滇渝快速新通道建设,格巧高速(东川段)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投资4.1亿元完成金东大桥建设,投资7.59亿元完成东倘公路(东川至乌龙段)建设,投资9.66亿元完成龙东格二级公路建设。投资1.09亿元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投资2.22亿元实施通乡油路工程建设,投资7.47亿元实施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及改造工程,投资6.02亿元实施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投资1.68亿元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农村公路实现了“三个百分百”目标(行政村百分之百通硬化路、50户以上村百分之百通硬化路、保留自然村百分之百通达)。投资3823.4万元实施东川铁路支线运能提升项目,东川通用机场、东川港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经过全区上下多年的共同努力奋斗,我们破解了制约东川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交通末梢已转变为发展前沿,产业结构由单一化逐步转向多元化发展。我们偿清了多年遗留的历史欠账,生态脆弱恶化的趋势已彻底扭转并向良性发展,基础设施滞后的局面已大为改善并向功能提升转变。路通了、山绿了、民富了、城美了、业兴了,几代东川人梦牵魂绕的大事正一步步变为现实,为东川高质量快速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今后东川区将实施推进五个重点:一巩固:即脱贫成效巩固。按照“近期靠就业、中期靠产业、远期靠教育”的思路,坚持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缝衔接,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攻坚:即产业转型三年攻坚。坚持“工业打头阵、旅游有突破、农业有特色”,按照“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足,整体做规模”的思路,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确保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力争到2021年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三突破:即在招商引资要实现重点突破。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压实招商责任,实施最严格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优化招商环境,改进招商方法,创新招商方式,确保每年至少引进新项目50个以上。在城市发展要实现重点突破。按照“东拓西扩、南延北展、中部提质、整体优化”的总体思路,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建设步伐,强化精细管理,着力打造山水一体的健康运动生态山地特色精品之城。在教育卫生工作要实现重点突破。加快补齐教育卫生两大短板,把东川建设成为区域性教育卫生高地,努力使东川教育卫生能够辐射周边县区。

  四提升:即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昆明城市生态涵养区定位,严格“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全面落实和深化河长制、湖(库)长制,抓好以金沙江、小江流域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打造“一江清水、两岸青山”的美丽画卷。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场重大战役,集中力量攻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五加强:即加强党的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树立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打造“讲政治、懂业务、善作为、敢担当、有德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巩固和深化“庸懒散滑贪”专项整治成果,认真落实干部“容错防错纠错”机制,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为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禄劝县

 

  禄劝作为昆明主要水源地境内云龙水库供水量占昆明主城区饮用水的50%以上,水源保护区群众“舍小家、顾大家”,25935人进行了移民搬迁。禄劝人民始终“守着青山、护着绿水”,保障了昆明的饮水安全、城市安全。也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30多年来,禄劝人民坚持向贫困宣战;2016年打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来,扶贫开发方式根本变革,禄劝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突破。

  1985年,禄劝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元(142元),“财困民穷”是禄劝当时的真实写照,摆脱贫困是禄劝几代人的梦想。2016年以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重的历史使命,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两出两进两对接一提升”的总体思路,先行先试,创造了“七个攻坚体系”“三个百日会战”“五个到户到人” “六个百家”的脱贫攻坚“禄劝模式”、“禄劝经验”。全面消除64515户农村危房,推行“543”工作法,农村危房改造经验在全省推广,2018年全国农村危房改造试评价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危房改造现场推进会在禄劝召开。西部省份2019年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到禄劝调研考察高寒冷凉山区特色产业扶贫实训基地。到2018年底,共有25236户8935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16.35%降为0.54%,扎实过硬地实现脱贫摘帽;省对市年度成效考核,禄劝为“综合评价好的县(市、区)”,戴了30多年的贫困县帽子终于摘掉,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整体贫困,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禄劝县始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全面破解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瓶颈。道路交通突破发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已达5885公里,是1985年的6倍;建成124公里南北贯通的禄大二级公路,全县行政村100%道路硬化,自然村100%通公路,自然村71.9%道路硬化。随着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翻坝码头、禄劝县城至四川会东高速公路启动建设,将形成“联通川渝、通江达海”的大交通格局。水利设施突破发展,建成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12座,小二型水库50座,五小水利82054件,有效灌溉面积达45.42万亩,全面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电力保障突破发展,以电网建设和升级改造为重点,不断完善禄劝网架结构,“十二五”以来禄劝电网共投入建设和改造资金5.71亿元,10千伏动力电覆盖到村到户。信息通信突破发展,移动通信、宽带网络实现农村全覆盖,数字通讯信息进入千家万户。

  民生福祉也得到显著改善,近年来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21%以上,2016年、2017年、2018年教育支出分别达7.1亿元、7.18亿元、8.01亿元。新建民族实验中学、思源学校、民族小学、职业高中等一批学校,引入云南新兴职业技术学院。财政每年安排3400万元,实行农村家庭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和兜底式职业教育,教育扶贫成效显著。教师住房优先解决,教师待遇全面落实,教师队伍不断夯实。实施“三名”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去年、今年,共有4名考生进入清华、北大,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荣获昆明市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医疗卫生全面发展,所有乡镇建成标准化卫生院、所有行政村建成标准化卫生室;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6.38%。实行四重医疗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实行农村大病、慢性病救助,有效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序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定向、订单、订岗”培训,实施“百人出村、千人出乡、万人出县”等行动,全县常年稳定外出务工15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8.12%。社会保障精准兜底,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镇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各项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6%以上;精准实施城乡低保,落实残疾人基本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建成7个医养结合乡镇敬老院,农村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禄劝县将统筹协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突出抓好农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涵养、民族团结进步、基层组织提升等各项工作,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寻甸县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位于昆明市北部,全县国土面积3588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街道)、175个村(社区),总人口56.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3.3万人,占总人口的23.6%。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寻甸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运动,全县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扎实苦干,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亿元,是1979年自治县成立之初4000万元的225倍,是1998年由曲靖市划归昆明市管辖之初8.8亿元的10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9亿元,是1979年356万元的174倍。三次产业结构比从1979年的72.3:6.3:21.4,调整为2018年的28.4:25.8:45.8,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可以说寻甸县域经济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实现了由“一穷二白”到跨越发展的“华丽转身”。

  县城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一个小村子拓展到了6.57平方公里,形成“一轴(城市中央金轴)、双心(综合服务中心、老城商业文化中心)、两带(前进河滨水休闲带、兔耳河滨水休闲带)、五组团(综合服务组团、老城民族特色组团、门户商贸组团、北部休闲度假组团、南部田园风光组团)”的功能结构。宽阔整洁的道路四通八达,形成了“五横四纵”的主干路网布局。广场、绿地、休闲娱乐等设施从无到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15平方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创成了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城市。如今的寻甸县城,道路宽了,城市绿了、夜色美了,街区亮了,焕发着勃勃生机。特色集镇开发步伐加快,形成了“一主、三次、多点”的集镇发展格局。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旧貌换新颜,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住进了安全稳固房,喝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数字电视,用上了卫生厕所,柏油路也修到了家门口。全县通车公路总里程3809.76公里,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100%,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83.8%,“三纵三横三环八射”立体式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干线大动脉更加畅通,支线微循环更加完善。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2018年,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646元、9072元;群众综合满意率达93.51%,全市排名第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在全市率先脱贫出列,成功摘掉戴了30多年的“穷帽子”,创造了“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吃苦耐劳、真情奉献、众志成城”的寻甸脱贫攻坚精神,并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14年以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2889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9%;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各族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展望寻甸的发展未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成果,打造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挖掘绿色发展潜能,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走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总量做大与质量提升并举、一二三产高效联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深度融合,打造昆明绿色经济发展区。抢抓昆明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机遇,建设滇川、滇渝旅游经济走廊的驿站,做活叫响“昆明北郊、梦中寻甸”“春城草原、红色故里”“大美寻甸”等旅游形象,打造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牛栏江、清水海、黑颈鹤保护区的生态涵养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生态涵养区。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突出县城龙头和中心集镇辐射带动作用,深度推进产城融合,推动城乡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全面提升区域辐射力、竞争力、影响力,构建科学合理、特色明显、宜居宜业、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发展格局,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滇中北部山水生态宜居新城。

  新中国成立以来寻甸县的成功实践和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党的民族政策无比优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比优越。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寻甸县才能有繁荣和谐进步的今天,才会有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作者:李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