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让我们更懂彼此

2019-07-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座位旁摆着学生们一起手绘涂鸦制作、色彩图案各异的立体星星;会场前,香港中学生将自己的一颗颗小星星亲手贴到印有“70”字样的一颗巨星之上,集成“万众一星”的闪亮艺术作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7月9日下午,在复旦大学体育馆内,逾千名沪港两地青少年携手举办的这一场活动,将“沪港同心”青少年考察交流计划活动推向了高潮。

  7月5日至10日,“沪港同心”青少年考察交流计划在上海举办。来自香港17所中学的近500名中学生从香港西九龙高铁站搭乘高铁赴上海交流参访,与上海中学生结对交流。这也是自高铁开通以来,首个从香港乘高铁到上海的大规模学生参访团。抵沪后,这些香港青少年分别组成了海派文化、创意文化、历史文化及科技创新、上海制造、城市规划等6个考察交流团,分赴徐汇、普陀、奉贤、闵行、嘉定、杨浦等上海6区开展参观考察和交流体验活动。

  沪港合作

  新增青少年结对交流计划

  2018年8月,在第四次沪港合作会议期间,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与上海市市长应勇的共同见证下,沪港澳多家社团共同发布了“家国事业”计划,其中就包括组织香港中学生和上海中学生结对交流活动。为了贯彻落实第四次沪港合作会议精神,沪港经济发展协会、沪港青年会、上海香港联会共同主办了此次香港青少年考察交流计划,希望通过活动进一步促进香港中学生对祖国的认知和对上海发展的了解,增强香港青少年的国家民族意识,促进沪港两地青年的交流。

  “沪港同心”青少年考察交流计划的召集人、全国人大代表、沪港经济发展协会会长姚祖辉说,本次活动通过带领香港学生探访上海历史文化,参观学校、企业和社区,希望令同学们眼见为实,近距离感受祖国发展。也希望同学们在考察中做个有心人,多看、多交流,积累收获,未来敢闯敢拼,勇于圆梦,为祖国发展、为香港发展发光发热。

  “上海与香港是人们口中的‘东方明珠’和‘东方之珠’,两地人文相亲、经济相融,一直书写着‘双城记’。希望两地学生能交朋友,为推进两地的共赢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共同努力。”交流团总团长、上海市政协常委、沪港经济发展协会副会长麦德铨这样说。

  耳闻目睹

  领略独具特色的海派文化

  在沪期间,香港青少年走进上海居民家中体验生活并品尝住家饭,与上海的中学生一同开展校园活动。短短6天时间里,他们走访科创企业,参与乡村游园会和农业互动体验,欣赏古陶、皮影、书法、撕纸艺术等传统手工艺,既看到了上海城市的繁华与活力,也领略到了融贯中西、独具一格的海派文化。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学五年级学生王卓峰对古琴制作和表演印象最为深刻,“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古琴音乐,感觉音色比钢琴还好听。”王卓峰说,这次乘坐8小时高铁,沿途都是绿水青山的好风景。上海不但城市发展很好,有很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遇到的人也很有礼貌。

  东华三院吴祥川纪念中学四年级学生李羡儿觉得,此行最大收获是在上海看到了先进、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和历史风貌保护做得很好、很美的七宝老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交流让我们增长见识,更了解祖国。”她说,“看到内地发展这么好,我们几个同学都心动了,希望有机会来上海求学、工作。”

  “我们尽可能不让同学们走马观花,而是分组深入各区,希望他们可以真正认识上海。” 姚祖辉告诉记者,最受香港学生们欢迎的活动要数“做一天上海小市民”,因为更接地气,更能了解上海同龄人的家庭生活。

  主题活动

  共同为祖国献上美好祝愿

  7月9日,逾千名两地青少年共聚复旦大学,一起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沪港两地青少年在跨界艺术家马兴文带领下,共同创作完成了大型艺术作品“万众一星”。来之前,香港学生带来了7000多颗空白的星星,沪港青少年共同合作,手绘涂鸦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星星,还亲手将一颗颗小星星贴在写着“70”字样的大型立体星星之上,表达美好祝福。

  主办者说,星星既象征着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也代表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之星”。活动现场,两地青少年还举行了“交星仪式”,一部分星星将留在上海,另一部分将被同学们带回香港,这也意味着两地青少年交流交心,“星”系对方,未来也会继续交流互访,延续友情。

  活动特邀的沪港两地“星星大使”,香港杰出运动员黄金宝、最美火炬手金晶、中国商飞试飞工程师马菲、大众点评网联合创始人龙伟,现场分享了各自领域的不同经历,鼓励沪港两地青少年多多交流,在未来道路上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仪式开始前,现场还播放了“沪港同心星星大使”的祝福视频。来自香港及内地演艺界、体育界、学术界、商界等70位代表在视频中都衷心祝福祖国越来越强大,更加繁荣昌盛。

  “活动只有短短几天,我希望以后能和香港同学有更多接触交流。”上海市奉贤中学高二学生方峥说。

  几乎每个香港学生都说,已经加了上海同学的微信。“以后来香港,要来找我哦!”临别,大家这样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