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最”营商环境的量化诠释

——来自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改革创新一线的报告2019-02-18
来源:山西日报    

2018年6月,49岁的云计算专家,在美国、加拿大合伙创办有多家公司的任亚敏回乡创业,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注册成立的山西见声科技有限公司,入驻示范区科技创新孵化基地。此前一个月,刚刚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硕士毕业的洪洞女孩刘嘉欣回国后与他巧遇,正犹豫留在太原还是去北京。在研究了见声科技的人工智能助听项目后,决定留下来。

近一年多来,带着拿手的、引进的项目,材料专家、中科院北方资源植物重点实验室主任桑涛来了,退休后出任山西东辉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易晋湘来了……已扎根开发区10年、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霞带着最新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启动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人源胶原蛋白产业园。

2018年,示范区全年签约项目89个,计划总投资约1183亿元。其中,总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9个。全年新开工产业项目66个,完成工业投资100.8亿元。其中,投资额超30亿元项目10个;10亿至30亿元项目10个。新开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60个,推进续建项目62个。

是什么如磁石般吸引了诸多的人才流、资金流?示范区的答案就是:以“一网通办”为主线深度服务企业,将各类政策全面量化,确保可执行、可落实、可兑现,充分释放改革的红利,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政策层面往细里走——

形成了扶持政策→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兑现清单→“一网通办”的四层结构体系

努力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这一决策如何在示范区落地扎根?

对标先进,顶层设计。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实施方案》以及省人大《关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省政府《关于落实〈关于建设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实施方案〉的若干意见》“1+2”顶层设计,示范区持续推进政策创新,出台了26项体制机制政策制度。

政策,是看上去很美还是掷地有声?本质的区别就是逐条逐项有没有承接的部门,有没有量化的操作标准,有没有透明的兑现清单,有没有畅通的兑现渠道,有没有便捷的兑现方式。

示范区在“1+2+26”政策制度顶层设计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企业投资项目“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新兴产业培育等系列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将所有政策细化、规范为普惠、培育、协议等三大类,在全国首创了“一窗受理、一网审核”兑现模式,形成了扶持政策、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兑现清单、“一网通办”四个层面政策结构体系,实现了政策操作全程量化、一网通办、公开规范、高效廉洁,走在了全国前列。

其中,《新兴产业培育实施方案》提出,每年动态选择一批符合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向、成长性好的企业纳入培育计划。按企业5年一个周期内可达到的产值,从1亿元至1000亿元分为10个档次标准,加大对企业科技研发、技改投入及人才团队的后补助扶持力度。

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驱动型双创企业。2018年5月,与示范区管委会签订了《Ⅲ型人源胶原蛋白工业化技改项目协议》。根据相关政策企业可获得3000万元的技术改造扶持。11月2日,承办人员将准备好的资料递交到政策兑现窗口,11月15日,首批申请的2000万元技改扶持资金完成了审核、拨付。

“一窗受理、一网审核”政策兑现模式将所有政策的申报、公示、审核、拨款等全部在网上办理。由于政策的扶持内容、标准条件、兑现流程全部公开、线上办理,双方互不见面,从制度上形成了“不能腐”的机制。2018年共受理兑现695件,兑现资金达6亿元。创新发展部部长郭云贞介绍说:“不需要找人,也不需要来我这儿跑,够得着哪一个档次,能拿到哪些奖励,自己都能算出来,网上申报办理就行。”

操作层面往实里走——

以“一网通办”为主线,办理事项涵盖了企业入区、建设、发展全生命周期

当好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是示范区的使命。示范区对承接的1184项省市下放事权梳理、规范,精简事权382项,形成事权清单802项,编制了事权运行流程图、风险防控图、办事指南,建立了集中审批、分类监管、综合执法有机结合的权责体系。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系统集成创新形成了“四个一”服务管理模式,即: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大厅管服务、一支队伍管执法、一网通办管效能,具有领先意义。

示范区政务大厅十分敞亮,这里可提供企业注册、投资建设、科技创新、日常运营、政策兑现、问题诉求等9大类246项服务。原有50项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局办理,由原来盖26颗公章减为一颗审批专用章。从“26”到“1”的实质是审批流程再造,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新模式,实现了“一号申请”减材料,“综合受理”简环节。

山西安泰信科技产业园是太原市首家具有独立个人产权、可进行单位面积分割与转让的工业地产项目,占地130亩,建设投资近7亿元,目前项目已开始动工建设,将在2020年底全面完工。公司总经理李鸣深有感触地说,示范区将企业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代码,企业办事“一号”申请,不再折返于多个部门多个窗口,避免了重复提交办事材料、证明和证件。

作为全省承诺制审批的试点,示范区不断深化“双承诺制”审批服务改革,实行联合通办,即根据项目入区、建设、竣工等环节,对在同一阶段实施的多个审批事项,统一实施细则标准、统一梳理审批要件、统一告知审批结果,企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限由省政府要求的45个工作日以内缩短为33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全面实现“30证合一”。

2018年11月1日,“一网通办”正式实施,150项行政审批以及政策兑现、项目推进等涉企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办理事项涵盖了企业入区、建设、发展全生命周期。运行3个月来,办结各类事项306项。

这张网将审批服务、政策兑现及其他政务服务事项进行量化和标准化,特别是服务企业内容最多、量化最深、服务最全,走在了全国前列。行政审批局局长张立壮介绍说:“‘一网通办’的事项不来大厅在电脑上就能操作。为了方便企业,我们在大厅安排了5人帮办小组,办结的证照还可免费邮寄上门。”

“一网通办”最大的难点是量化。示范区对150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法律依据、条件、程序、申请材料、收费、时限等要素进行逐项梳理,形成了办什么、怎么办、实际案例等规范化、标准化的办事清单和办事指南。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刚刚印制好的一套清单和指南摞起来将近一米高。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内容网上都有,为了便于查看,又少量印制了纸质版的。”

引进日本轮毂电机项目是山西东辉集团由“黑”转“绿”的重大战略,项目总投资4.8亿元。2018年12月28日,在项目签约现场,易晋湘十分感慨:“过去办事是求人找人,追着政府跑,现在是政府推着我们往前走,更加坚定了我们转型的信心。”

“一网通办”还涵盖智慧办公和公务出行等。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示范区员工手机载有一款“公务行”小程序。每次公务出行,提前申报目的地、事由,经部门负责同志批准后,出行的公里数、可享受补助金额即刻显现,自动与财务中心连接,每月汇总后补助就打到卡上了。

服务层面往深里走——

接力式服务项目的引进、建设、经营、创新全流程,四大平台精准满足企业需求

任亚敏来到示范区,拎包入住进一套90多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令他意外的是连床上用品都准备好了。“示范区免费提供了12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项目推进的速度比预想的要快很多,现在已在太原招了12名技术人员,核心团队也将从海外移到这里。”

每一个项目都如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不同方式的呵护。示范区持续推动大部制、扁平化机构改革,在完成大部制机构整合的基础上,根据发展需求和新机构实际运行情况,及时调整完善机构职能,目前形成了投资合作、项目建设、创新发展、人力资源、投资融资、成果转化、物业保障、政策支撑等“一条龙”服务机构,涵盖了项目引进、建设、经营、创新全流程,深度推进“权力型结构”向“服务型结构”转变。

桑涛长期从事植物资源有效利用的研发,回国后致力于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2018年8月成立了山西生物质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依托其团队已有的中试线和示范工厂,主要从事秸秆新材料生物炼制技术应用,关键技术和设备均属原创和首创。康丽芬在读博士后时师从桑涛,现担任公司研发总监,她说:“比承诺的3天还短,我们一天时间就拿到执照。每个节点都有对接的联系人,遇到问题有人解答跟进。”

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金旺说:“门好进、事好办,把企业提出来的事办好,这种服务还是浅层次的。我们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想得更深、更细、更远,解决他们想办办不到的事情。”

示范区不断拓展深度服务企业平台体系,截至2018年底,“一网一线”综合服务平台已将“四上企业”全部纳入微信服务群;咨询中介服务平台已入驻7大类31种122家中介机构,成交164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已有336家单位3170余台仪器设备实现上网共享,成交额331万元,为54家平台公司发放创新券141.1万元;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平台交易科技成果192项、1.1亿元。去年新建的企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上线运行,正在加快建设开放式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将为企业提供更多深度服务。

作为我省首个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平台,示范区政府采购电子智慧平台实现了政府采购“一网通办”“无计划不采购”“不规范不采购”的事前事中监督和事后留痕可溯,为优质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展示平台,在全国具有领先水平。目前共完成招标采购业务143项,总计节约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财政管理运营部部长裴艳说:“投标人再不用带着大量纸质投标文件跑来跑去,供应商足不出户也能完成采购流程,真正体现示范区为企业服务的初心。”

2018年,示范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4.8亿元,同比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154.7亿元,增长102.8%;工业投资100.8亿元,增长303.6%。特别是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非煤产业产值增长15.4%,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19%。

营商环境比金子还珍贵。“六最”不是自设指标、自己达标,而是对表中央、对标先进、对接国际规则的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今年是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新年伊始,示范区已对第三轮改革做出安排,继续做细、做实、做深,在拓展转型发展新局面的征程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好。

(杨彧) 

 
 
(责编:王建、马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