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0年来,吉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奋力前行,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本报从今日起,在“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栏,推出行进系列专题报道,全面展现40年来我省在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三农”工作、民族团结、社会民生、精神文明、创新驱动、从严治党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
历史,总会透过一个个重要时刻,为其标注鲜明的印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物换星移,岁月如歌。号角声声响彻中华大地,在这激荡的40年里,吉林改革的脉搏跳动得无比强劲!
以时间为坐标,以重要节点为参照,从吉林40年来改革发展轨迹中,我们不难发现:
这是一条箭头向上的希望线,1978年我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82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57.68亿元;
这是一条浓墨重彩的发展线,1978年我省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6.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29.88亿元。
吉林,发展的脚步越迈越稳,越迈越大。白山松水滋养着的吉林人生活,同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书写在黑土地上的农业史诗
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省小岗村28户农民秘密签订协议,搞起了包产到户。
无独有偶,当年在吉林省德惠县一个名叫小洼的生产队,被贫穷几乎逼入绝境的农民也毅然搞起了大包干。
在吉林人的血管里,永远流淌着敢为人先的血液。
梨树县村委会“海选”在全国首创至今,已历经9届。“实践证明,此次选举为以后开展的民主选举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海选’的做法被广泛推广并被收录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作为“海选”从萌芽到成熟的亲历者,梨树县民政局退休干部徐谦回忆道。
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张玉山在公主岭市陶家屯村小有名气。但资金困扰成了他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瓶颈问题。2014年,公主岭市作为吉林省土地确权试点,他成为了公主岭市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第一位受益者。贷款30万元承包了30公顷耕地,使他进一步规模经营土地的设想得以实现。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试验田,正是改革让一个全新的农业经营体系在吉林“诞生”,让吉林农业的活力日益“释放”出来。
“从全国看,吉林处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方队,要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争当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吉林时的嘱托,为吉林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
数据监控、无线传感以及实时采集生产参数,在吉林市孤家子镇的东福米业,农业生产“玩”起了高科技。总经理刘延峰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信心十足:“农业信息化就像一列高铁,农企想走得快、走得远、走得稳,就一定得想办法搭乘它。”
如今,我省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渐入佳境。今年省政府继续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1.8亿元,支持第三轮431个重点村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
年初以来,吉林省继续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支持有条件的乡村率先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促进乡村资源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养老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注重典型示范,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提升。截至今年5月,全省各地拟推荐年度美丽乡村104个,目前正按计划进行打造建设。
让“第一动力”更加澎湃
2018年11月7日,浙江乌镇。
作为中国民族汽车品牌,红旗首次成为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钻石合作伙伴。这是中国民族汽车品牌首次鼎力支持国际顶级峰会,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制造实力和创新姿态。
时间的界面回到1978年。当汽年产量突破6万辆时,一汽人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为了这份喜悦,他们奋斗了22年。到2004年,一汽人终于圆了百万辆的梦。如今“国之重器”再出发,并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一汽行进的道路,其实就是吉林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而拉开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帷幕。国企改制、工业“提速增效”“项目年建设”,给工业经济注入活力。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吉林时强调,要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过去三年,我省牢记嘱托,砥砺前行,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固根基、补短板……尤其在最近一年里,全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中蓄力、积聚动能。
钢水奔流,天车轰鸣,流水线上火红的钢材缓缓推送……在经历了钢铁寒冬之后,通钢人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企业订单不断,工期满满。在2017年实现扭亏为盈的基础上,2018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再创佳绩,产值增长64.5%,利润比原计划超出1.29亿元,多项经营指标均创下建厂以来的最高水平。
一切寻常,自有不易。当下的吉林,正在努力摆脱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一柱擎天”的短板,加大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投入,在多领域开花。
2018年上半年,吉林省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0.2%,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正牵动着吉林转型的步伐;吉林省深化与阿里巴巴集团等知名电商合作,电商村级服务站全覆盖;“长满欧”班列运量同比增长10倍以上;健康养老方面,居家养老快速发展,“大健康”产业循序推进……
产业结构的更加优化,新旧动能的加速转换,带来的是吉林省新产业新动能茁壮成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
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
乳白色的丝线在设备间穿行缠绕,一束“发丝”由万条甚至几万条细丝组成,轻如蝉翼,硬胜钢铁。
就在不久前,吉林化纤自主研发的48K大丝束碳纤维原丝顺利通过碳化并批量生产。碳化效果远超预期,是继24K碳纤维成功市场化后,吉林化纤又一碳纤维新产品。
“我们当初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实现‘黑黄金’碳纤维国产化,并替代进口。”吉林化纤碳纤维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张海鸥感慨万千。为打破国外近60年的技术封锁,张海鸥带领公司“草根”团队,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
教育和科技是我省的两大优势,“教育大省”“科技大省”也因此得名。
早在1988年,省委就提出了“依靠科技,振兴吉林”的发展理念。1995年,省委作出了关于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省委七届二次全会进一步把实施“科教兴省”作为指导吉林跨世纪发展的战略之一。
科教兴省,以人为本。吉林省的人才之路,镌刻着一个又一个闪光的名字,从李四光、蒋筑英到黄大年、汪尔康再到徐如人、冷春生,50余年的历史跨度中,一批优秀人才胸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在白山松水间,宛如座座群峰绵延不绝。
近年来,吉林省以解放思想为发轫,以求贤若渴的迫切期待、以爱才育才容才用才的优良环境勇聚英才,为吉林振兴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我省不断从政策、环境、服务等多方面入手。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的思想,广开引才之路,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万人计划”“百千万英才”项目为我省聚集了“高精尖”人才。
“如果把大型的光学望远镜比作人类的‘千里眼’,那么用这种碳化硅镜坯做出来的反射镜就是‘千里眼’的‘角膜’。”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张舸博士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他的碳化硅镜坯。目前,这一技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反射镜材料的技术封锁,标志着我国在大口径光学材料制备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对中国国防建设和空间探测与开发事业具有划时代意义。
今年春节前,我省出台18条“人才新政”,几乎将所有人才“一网打尽”。日前,《吉林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让吉林省在人才建设上又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出台的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档案、人事关系和体制内外等限制,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件巨大的好事。”吉林天药本草堂制药公司总经理李卓军看到新政策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18条人才新政,对企业引进外籍人才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职称制度改革意见的出台对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无疑是雪中送炭。
回首来路,初心不忘;展望未来,奋楫争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吉林必将劈波斩浪,奋楫争先再出发!(记者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