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之泳和他的“老藤书”

2018-05-08
作者:韩煦、李振勇

  提起藤条,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往往是一幅曲径通幽、引深入林的玄妙画境:粗壮的藤干穿沟越坎,细枝末节密如垂帘;恰到好处又见枝头鸳鸯花开,若兰若芷。藤条到秋冬时节也不成败象,垂老而不枯,年深而不朽,愈久愈坚劲,逢春又新生。其倔强遒劲的姿态实乃天工神来之笔也!

  正是因为被老藤这种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气概所折服,辽宁著名书法家韩之泳先生才把“老藤”的精意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中,创造了一种自成一家的书体,称之为——老藤书。

  

  韩之泳先生学艺、从艺60年,在书法绘画和诗词散文领域辛勤耕耘,探索创新,形成了自己贯通古今、豪迈大气、激扬飞越、引领潮流的独特艺术风格。韩之泳先生擅写行草,他的书法作品,出秦汉而入晋唐,积宋元而取明清,仿徐渭而顾王铎,博采众家之长,终成一家之气象。因其书法笔体和字形好似老枯的藤条,故称之为“老藤书”,而他亦自号为“老藤翁”。

  韩之泳先生的“老藤书”开创了行草的一种新的书写方式,其书风远观如藤萝游动,定其筋骨,向背往还,开合连络,唯是雄健贯通;次又尊其威仪,疾徐进退,俯仰屈伸,唯是端庄温雅。近看审其神情,锋转翻藏,如枯藤虬枝,其形态颇有可观不可亵玩之妙趣;或气势而形尽,或笔断而意连,平顺而凛锋芒,健劲而融圭角,引伸而旁触类,其书之道非常人不能成。

  

  书法之妙,通于神明。当笔走龙蛇、翰墨流转之际,体现的是成熟于胸的自信与形神合一的风采,那思理、激情、气贯与神飞,无一不在笔毫之间。观一张白纸,写到好处,变到拙处,书家们在选、拓、临、仿、脱、飞中尽情潇洒;而书法的韵律,则全在于下笔的轻重与书写的缓急。书法的规矩原本变化无常,但如果书写之人有高绝的风骨,那么其书法则自有磅礴之气,祥瑞之吉。所以,韩之泳先生说:“书法的玄微精妙之道,不是轻易就能传接,需要有神定气闲、俯瞰芸芸众生的心态,才能做到心手合一,形意兼备。”

  

  “老藤书”这种书体固然是韩之泳先生多年艺术探索的结晶,但仍脱不开中国传统书法的审美精髓——即笔墨意趣。笔墨,在书法艺术中就是线条的变化。书法艺术的基本视觉载体是线条,书法艺术也是线的艺术。

  观韩之泳先生真是一场视觉盛宴,一次艺术享受:一张白纸,泼墨于上,小小的一支竹笔,尽情飞舞,顷刻间意飘云天外,诗寄图画中,似行云流水,又百转千回;其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线条时而宁静雅致,时而雄奇奔放;时而朴实无华,时而瑰丽无比;时而灵气活现,时而庄重典雅。不一会数根线条便构架出一幅含义深长,秀美千姿的神奇图画。

  所谓书法,其中的“法”是关键所在。笔法是核心,墨法是灵魂,而章法是战略,是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

  韩之泳先生说,书法创作,运笔、用墨和结字都要服从章法。在书法的规矩上,章法独成体系,但又与运笔的气势和节奏,与墨色的浓淡和润躁,与结字的造型和意境等各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章法的基本要求是要达到知黑守白,疏密得体,揖让有致,顾盼生姿。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法的神韵完满的呈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用现代平面设计空间的点线构成理论来解释,书法艺术中的点、线可以看做是实空间,而这些线对于空间的分割与围合,可称为留白空间或虚空间。对于这种空白的处理和空白所产生的视觉张力,在“老藤书”的章法布局中被惯常应用。韩之泳先生在书写时有意识地将“实”转为“虚”,即把书法的空间布局转换为一种图形化的平面语言,使其书法具有一种画面的美感。这种“计白当黑”的美学原理,以及“飞白”等手段的合理穿插,巧妙配置,既呈现了虚实相映的视觉效果,也丰富了书法幅面的空间层次。

  “不随世俗引孤行,自喜年来笔墨真,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有我更无人。”这是林散之先生对于书法的感悟。的确,从韩之泳先生的“老藤书”中,你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能发现天地间玄微的哲理。韩之泳先生,探索、研习六十载所创立的“老藤书”,是我中华书法艺术瀚海之中一朵激情澎湃的浪花。这种书体的诞生,必将为中华传统书法百花园再添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作者韩煦系辽宁大学文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