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助力生态特色小镇打造

2017-07-21
来源:新媒体    作者:天泉草业

  2016年7月21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计划到2020年争取培育约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随着中央一系列小(城)镇发展政策的出台,一大批功能各异的特色小镇纷纷涌现,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色小镇不同于产业园区和风景区,也区别于行政建制镇,具有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定位独特、人文传统深厚、管理机制灵活创新的独特优势,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育新动能、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新平台,充当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特色小镇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完善的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但我国目前仅有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开展特色小镇培育”(2016),国家发改委“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和“千企千镇工程”(2016),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2017),体育总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2017)等指导性文件。总体上看,我国特色小镇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制度层面尚未系统设计规划;在国土、环保、文化、旅游、金融、卫生、水利、林业等领域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在规划建设标准、土地利用等方面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在谈到如何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时,天原草业创始人梁伟认为,打造特色小镇要将生态绿色作为“必选项”,发展特色小镇要树立生态绿色理念,完善绿色政策顶层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要强化生态绿色思维,产业选择须兼顾“特色”与“绿色”。

  

  梁伟女士

  湖南天泉生态草业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9年创立湖南天泉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天人合一、回归自然”为宗旨,投身生态事业十八年,带领天泉员工用先进科技手段做生态产业,人称“小草皇后”。

  我国特色小镇所依托的乡镇地区大多尚未深度开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功能完善。特色小镇发展是以生态资源为本底、以绿色低碳循环技术为支撑、以绿色智慧产业为驱动、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特色小镇建设融入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治疗“城市病”、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尝试。

  要把绿色产业作为提升特色小镇竞争力的基本出发点。选择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经典文化传承和独特地形地貌的小镇,结合市场需求,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休闲度假、智能制造、互联网+、体育运动等业态。深度挖掘历史传统、民俗文化,彰显乡愁特色,结合现代生活方式,运用创意手段,融入生态绿色的元素,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并抓。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发特色食品、健康食品,结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食品加工体验、餐饮制作体验等活动,推动体验式休闲度假。抓住承接产业梯次转移、疏解大城市功能的机遇,承接特定城市功能或特定产业。结合精准扶贫要求,统筹使用扶贫资金,实现贫困村产业创新与特色小镇建设的融合发展。

  以“天泉草业生态小镇”为例,利用生态农业、生态休闲、生活方式为园区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天泉草业”新型产业的综合价值,实现农业生产及交易、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田园娱乐体验、田园生态享乐居住等复合功能,围绕“草”形成的:生态生产园区、草坪娱乐园区、草坪科教园区、草坪展示园区,组成“特色小镇”的产业驱动器。通过小草做出大产业,分别从对土壤、水、空气的保护实现生态,利用现代化的环保技术和理念促进产业链的发展。产业哺育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产业也美化了乡村环境、保护了新城镇化链接中的生态性和永续性。

  发展特色小镇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特色小镇所要求的生态,是红线、底线,也是优势所在。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特色小镇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走出一条绿色、集约、智能、低碳的特色小镇建设之路。创新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低碳生活、和谐生产、宜居生态。做大做强生态优势产业,有效增加生态产品服务供给,使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逐渐形成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为绿色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为生态特色小镇建设打造“绿色驱动”。

  

  科教及生态科研生态馆,生态草毯生产基地实景

  

  

  天泉人工湿地农村污水处理净化系统示范区

  

  

  

  

  经典案例

  张家界黄龙洞,哈利路亚音乐厅——世界上最大的斜面屋顶绿化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