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中国》网讯 2025年11月18日,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惠民生 增福祉”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向东,详细介绍近年来该市以“文化强市”建设为核心,通过织密公共文化网络、丰富优质文化供给、深化文旅对外推介、守护文化遗产根脉、筑牢广电服务防线等多项举措,持续提升文化供给力,让文旅发展成果深度浸润百姓生活的实践与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川市对标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部署,以“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文化+政策支持”为牵引,实施六项文化强市工程,将“补短板、强效能、提品质、优服务”贯穿始终,推动文化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铜川实现“硬件”“软件”双升级。照金纪念馆、铜川博物馆分别获评国家一、二级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等场馆焕新亮相,剧院、图书馆报告厅实现常态化市场化演出;60个涵盖书画、陶瓷等多门类的文化小院遍布城乡,城市书房、便民书屋等新型空间持续扩容,“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让惠民服务触手可及。市群众艺术馆芭蕾艺术普及项目获评“中国芭蕾艺术普及推广中心”,让高雅艺术走进基层。
优质文化供给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今年以来,“戏曲进乡村”完成368场演出,第32届消夏广场文化活动吸引20余万人次参与;《白鹿原》《大梦敦煌》等22部精品文艺作品落地演出55场,4万余观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柳公权·范宽书画艺术展”“柳范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等品牌活动辐射全国,5项群众文化活动入选省级优秀品牌名录,传统文化在创新表达中焕发活力。
文旅对外推介成果丰硕。围绕“HI四季·趣铜川”主题,铜川赴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及深圳、杭州等城市开展推介,举办冰雪旅游季、康养文化旅游消费季等百余项活动。目前已开发跨区域旅游线路53条,对接旅行社2800余家,与多地建立稳定合作机制。通过央视推广、“与辉同行”直播等渠道,耀州窑青瓷文创单场直播成交2万单、成交额200万元,实现品牌传播与销量双丰收。
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并行。铜川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1070处不可移动文物复核,争取文保专项资金2117万元,7个文保项目顺利完工。“博物馆里过大年”“国际博物馆日”等活动形式创新,31个非遗项目通过第八批省级名录评审公示,耀瓷烧制技艺、宜君剪纸等非遗资源通过研学线路、文创产品等形式实现活态传承,孟姜女IP与耀州瓷跨界融合的文创产品成为文化新亮点。
广播电视服务持续优化。铜川构建“日常监测+重点值守”安全播出双防线,投资900余万元建成5个区县级应急广播平台,1305个终端覆盖全市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持续保障54458套“户户通”设备稳定运行,让偏远地区群众尽享优质视听服务。
展望未来,铜川市将全面总结“十四五”文旅工作成果,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持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丰富服务内容,着力解决资源配置、服务效能等关键问题,让文旅发展成果更多转化为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为文化强市、幸福城市建设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