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采集室圆满完成了一场跨越国界的“生命接力”。来自江苏南京的爱心志愿者杨艳,在历经四个半小时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后,成功捐献了28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中华骨髓库第21489位、江苏省第1721位、南京市第248位、秦淮区第3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这份承载着生命奇迹的“种子”,将通过全程冷链运输并由专人护送,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安全抵达国外移植医院,为一名丹麦血液病患者点燃重生的希望。此次捐献是南京市首例向国(境)外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不仅彰显了南京市民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的生命桥梁,让希望在世界另一端生根发芽。
“能配型成功是一种缘分,只要能帮到患者,这点付出不算什么。” 采集结束后,略显疲惫但眼神明亮的杨艳笑着说。作为一名90后,她的公益之路早在2011年就已启程——年满18岁生日的当天,她完成了人生中首次无偿献血,这一坚持便是十余年。这份笃定的坚守,源于家庭传递的生命力量:二十年前,父亲捐献骨髓挽救大伯生命的善举,在她心中种下了 “捐献救人”的信念。这份信念早已沉淀为刻在骨子里的使命感,让她对公益奉献始终怀揣赤诚与敬畏。
2013年初,在一次献血过程中,杨艳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5月,一通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让杨艳的生命与一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紧紧相连。电话那头传来消息——她与一位远在丹麦的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对方是位比她年长十岁的大姐姐,相隔万里,却因这微小的概率而命运交织。杨艳心头一热,没有半分犹豫,当即应允:“我同意。”她知道,这份匹配来之不易,而生命的希望,值得跨越山海。
看着自己捐献的“生命火种”即将启程,奔赴异国他乡挽救患者,杨艳动容地说:“生命没有边界,爱心不分国界。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延续他人的生命,是我莫大的荣幸。衷心希望那位远方的大姐姐早日康复,重绽笑容。”
据悉,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极低,而跨国捐献更是尤为珍贵,需克服语言、法律、物流等多重挑战。在中华骨髓库及多方通力协作下,从高分辨配型检测、体检评估,到动员剂注射、干细胞采集与跨境运输,每一个环节都高效有序,确保“生命种子”在黄金时间内顺利抵达患者身边。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捐献是江苏省第41例涉外造血干细胞捐献,也是该省首例对丹麦捐献。

当一滴热血跨越山海,便成了远方生命的光;当一次捐献连接陌生的彼此,便让“生命种子”在异国土壤里绽放新绿。爱心志愿者用最朴素的善意,完成了一场跨越国界的生命接力。这不是遥远的奇迹,而是每个普通人都能传递的温暖 —— 生命本无界,爱亦能穿越山海,让这份人间温情永远流动。
供稿:罗玉丽
供图:周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