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第十届华商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商丘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爱林向与会媒体及公众介绍了商丘作为殷商文化起源地,如何以“殷商之源”为核心定位,将文化建设深度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文旅产业集群发展、文化价值多维转化及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致力于将商丘打造成为殷商之源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核心实验区及中华文明探源旅游目的地。
文旅产业集群发展:从资源到势能的华丽转身
商丘市将文旅产业视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与幸福产业,立足核心资源,精心谋划产业发展格局。以商丘古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总牵引,联动黄河故道与大运河两大文化带,将历史文化、生态康养、商务休闲资源巧妙串联,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商丘古城不仅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更演变为产业聚集区,每年吸引40余家微短剧拍摄团队入驻,产出作品超3000集,展现了文旅融合的无限潜力。古城中山大街,以明清建筑风格为基底,融入现代商业元素,打造出“古城风+现代味”的独特体验,荣获“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称号。此外,商丘还积极对接全国优质资源,依托力量钻石打造“钻石之光”研学基地,依托宁陵万亩梨园开发农耕文化体验项目,推动单一资源向“文旅+研学”“生态+体验”等复合型业态转变,持续释放产业发展后劲。
文化价值多维转化:从“陈列馆”到“生活场”的生动实践
商丘市在文化价值转化上,坚持“文化悬空”不可取,致力于推动文化从“陈列馆”走向“生活场”,让文化融入日常,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与经济增长点。通过“送戏下乡”和“15分钟文化生活圈”等惠民工程,群众在家门口即可欣赏精彩演出,深入了解商丘文化根脉。同时,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富民产业,如民权王公庄画虎村,全村三分之二以上人口从事绘画相关工作,年产值突破1.2亿元,“农民画家”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此外,商丘还引进吾悦广场、正弘汇等全国性商业综合体,常态化举办非遗商贸市集,让手艺人“守艺又增收”,游客“淘货又赏景”,真正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从“老古董”到“活宝贝”的创新探索
商丘市拥有全国独有的“文化家底”,实现文化遗产古今文明对话,让千年商丘在当代焕发新生。作为全国罕见、从神话时期延续至今未改名的城市,商丘的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商丘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今年“民权黄河南故堤”更是成功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商丘文化“走出去”增添了世界级名片。在遗产保护上,商丘坚持“修旧如旧”,一砖一瓦都严格遵循历史原貌。在活化利用上,上线智慧旅游平台,游客通过手机AR导览即可“穿越”历史;推出“古城有戏”“汉服体验”“非遗手作”等沉浸式活动,邀请“文旅推荐官”拍摄短视频传播商丘文化故事,让文化遗产不再是静态的“老古董”,而是能互动、能体验的“活宝贝”。
华商文化节:展现历史底蕴,感受现代活力
即将举行的第十届华商文化节,商丘将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展现商丘文化的历史底蕴,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商丘的现代活力。活动将集中展示文创产品,让游客把“商丘记忆”带回家,进一步推动商丘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商丘市正以“殷商之源”为魂,通过文旅产业集群发展、文化价值多维转化及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绘就一幅文旅融合的新画卷。未来,商丘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为实现乡村振兴、文化繁荣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