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路同行 数智引擎澎湃“智造”强音

2024-07-18
来源:智慧中国    作者:陈靖元

  在一块长达5米的信息大屏前,柳露一边查看厂区生产数据,一边通过控制板下达操作指令:AGV小车怎么行驶,搬运“机器人”是否上岗,污水何时排放……作为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达公司”)的工业数据中心主任,他带领信息团队专注于传统生产线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成为江苏工业“智”造大潮中的“弄潮儿”。

  

  工厂内的信息大屏

  自打走上工作岗位,柳露的成长故事中,一直都有江苏移动的存在。二十二年来,从初出茅庐的技术男,到推动企业智慧发展的引领者,移动信息技术如影随形,帮助他一步步向“智造”迈进。 

  信息“春风”吹向制造产业

  2002年,柳露拥有了自己的移动号码,从普通号卡,到动感地带、神州行、全球通,再到升级为5G用户……这个号码,陪伴他经历了移动通信技术从2G至5G的跨越式发展,“我应该算是‘大满贯’用户,每一代移动网络都体验过。” 

  一条短信150个字,“码着字、数着数”发出去的岁月让柳露怀念不已,“有时为了说清楚一件事情,可以把键盘按到发烫,时间久了,上面的数字都磨掉了。”短信、即时通讯软件、视频通话、直播互动……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通信方式变化,让柳露感到兴奋不已,“高速网络支撑下的智慧应用越来越多,‘互联网+’开始从生活延伸到产业,信息技术是名副其实的‘潜力股’。”早在很多年前,柳露就笃定地认为信息“春风”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活力,并为此不懈奋斗。这也加速促使他完成从一名软件工程师到工业数据信息工程师的角色转变。 

  回忆过去,几个场景让柳露印象深刻: 

  产品、零件的进出货数据都要依靠人工录入。登记、查阅、搜索……就算是核查一个小零件的信息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甚至还要建一个专门的库房保存记录纸,以备随时查看; 

  车间环境粉尘大,用于记录的电脑经常因为粉尘堆积而“趴窝”,不仅设备损耗大,而且电脑一坏就得停工,维修不好就不能开工,费时费力费钱; 

  产线上,全是需要人工操作的生产设备,人员密集导致工作环境差。若是一个人看顾多台机器,因频繁更换零件的高强度工作造成的工作失误难以避免…… 

  

  机械臂实现产品运输自动化

  随着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何依托5G、物联网、AI、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成为摆在柳露面前的最大“课题”。摸索前行中,柳露发现一直陪伴着他的“老友”江苏移动,亦是他推动企业向“智”迈进的重要伙伴。 

  携手数智力量向“新”而行

  2020年,借助移动5G大带宽、低时延的网络特性,兴达公司联合江苏移动落地5G智慧工厂,实现AGV机械手、物流小车等多终端(包含控制器、机器人等)的高效、实时通信联动,生产环节无缝衔接;创新使用5G工业控制和机器视觉辅助的组合,只需设置好生产数据,就能自动产出高品质产品。 

  从传统纸质记录到数据采集枪扫码录入,再到3万台机床连接入网自动上传生产数据……柳露和信息团队利用移动5G工业专网打通了产线“任督二脉”,让以往的“死数据”活起来,“哑设备”会说话——只需要打开后台系统,车间设备的利用率、空闲率、报错率、生产量等信息就能实时显示在信息大屏上,任何一道工序的生产数据、分析报告都能一键提取,“哪个设备有什么问题,都能很快地分析出来。” 

  一辆无人驾驶的铲车,穿梭在宽敞的车间里,把装在托盘里的半成品“搬运” 到下道工序;一台行驶在车间轨道上的行车,挥舞着巨大的“手臂”,先是把一个个绕着“单丝”的工字轮卸下来,按照程序送到指定地点,再将空了的工字轮装到水箱收线机上……通过应用工业机器人和大数据平台,产品全流程的智能化生产推动企业向“黑等工厂”转型升级。 

  

  生产投料自动化

  2023年,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湿拉智能制造车间”成功入选2022年度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在提高产能、提高品质、节约人力成本等方面成效明显。 

  “移动公司的助力下,我们的团队已建成 5个智能工厂,马上又要启动一个全新的智能工厂项目。”看着眼前电子大屏上密密麻麻的数据信息,柳露骄傲地说道,“如今,‘5G+工业互联网’已广泛应用于公司产线的各个环节,是我们发展的动力引擎”。 

  行走江苏,处处都能感受到制造业大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绽放的勃勃生机。在柳露应答“智造”未来的挑战中,江苏移动与其并肩而行,以信息技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将一滴滴数智因子汇聚起智慧“涟漪”,以乘数效应让江苏“智”造更聪明。

 

讯员:秦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