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添动能 农旅融合绘新景

2021-12-10
来源:大丰日报    

  走进万盈镇益民新型农村社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幸福之路蜿蜒通达到户,280多户村民先后告别老宅,惬居于此。“听说这个月底万盈影城就要建成了!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还能住进这样配套齐全的新型社区!”12月6日,正在社区里散步的居民冯杰咸欣喜地告诉记者。

  老冯的这份幸福感源于乡村振兴战略在万盈镇的深入实施。该镇作为我区中部“工业走廊”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围绕“产业旺镇、农旅兴镇、富村强镇、宜居靓镇”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做活做特农旅融合文章,高质量打造农房改善升级版,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万盈篇章”。

  智能引领 纺织产业有“春天”

  穿行于万达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听见机声隆隆,却很少看到工人身影,德国气纺机、超长细纱机、高产梳棉机等数十台套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奏响了收官夺全年的“铿锵进行曲”。“这台今年新上的自动配棉联合机组价值300万元,取代了原有的清花联合机组,在完成同样的工作量下,只需要2名工人。”公司党总支书记陈自强介绍,自去年以来,该企业累计投入260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先后淘汰60台高耗能落后设备,新上43台套智能化先进设备,不仅节省人工80人,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还有效实现了节能降耗,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近30%。今年1-11月份,该公司实现开票销售2.8亿元,同比增长12%。

  纺织产业支撑着该镇经济发展的“脊梁”。据统计,全镇现有纺织行业企业58家,其中规上企业16家,分别占工业企业总数的76%和84%。针对纺织企业规模不大、智能化程度不高等短板,该镇先后出台关于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项目等激励措施,加大技改投入的配套奖补力度,在区级奖补的基础上,再奖补区级资金的30%,引导和推动纺织企业绿色转型、做大做强。经过近3年的技术改造,全镇新上喷气织机420台,年产值增加2.7亿元,新增入库税金410万元,减少用工210人。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该镇将加快推进纺织产业提档升级,以万达纺织为龙头,带动小微企业转型发展,实现基础产业生态化、高效化、智能化。力争每年新增规上纺织企业3家,减少用工100人,新增产值2亿元,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平均下降14.5%。

  农旅融合 “美丽经济”快成长

  在万丰绿茵现代农业园区百亩猕猴桃园,几名工人正麻利地整枝、施肥,为来年春天栽种猕猴桃苗做准备。“我将家里6亩田流转出去,可获得流转收入6000多元,再到这里务工一年收入4万元,小日子过得挺有滋味的!”三合村1组村民单德龙给记者晒出了“幸福账单”。

  这片猕猴桃休闲体验基地只是镶嵌在万丰绿茵现代农业园区“四季果色采摘链”上的一颗耀眼明珠。该基地聘请省农科院教授为技术顾问,配置了物联网控制的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土壤墒情监测仪、技防监控等智能化设备,并实施了绿色防控工程,为猕猴桃丰产提供了坚实支撑。如今,“蟀先森”牌猕猴桃已进入“大丰仓”品牌名录库,全年吸纳周边农户进园务工1600余人次,今年产量达6万公斤,销售收入达100万元。

  近年来,该镇积极推进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人文底蕴深度融合,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做活农旅融合文章,将“美丽风景”变为“美丽经济”。目前,该园区共有11个家庭农场、2家旅游公司、1家物流企业入驻发展,并建有1个康养基地,被认定为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省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基地、江苏省创意示范园和盐城市4A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下一步,该镇将持续放大“万丰绿茵现代农业园水果采摘节”品牌效应,整合现代农业、生态、文化等资源,努力构建精品蔬菜基地与优质果品基地南北串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同步发展的新格局。

  农房改善 宜居宜业享幸福

  “居住环境好,工作稳定度高,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益民村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张汝青感慨道。作为新型社区的一期住户,老张去年携妻子退出自家老宅,搬进了新型社区160平方米的大房子。令他更加欣慰的是,不仅自己在离家仅1公里的工业园区找到了一份月薪4000元的工作,妻子也在园区另一家企业做起了帮工,收入同样可观。

  益民村村民朱高林与土地打交道40余年。后来,恰逢镇工业园区征地,他主动退田搬入新型农村社区。党员刘广根走访中得知老朱生活拮据,便介绍他到工业园区里的旺星纺织有限公司打工。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如今变为一名工人,每月4500元的工资令他十分满足。他说:“是农房改善的好政策,让我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

  农房改善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该镇强化系统思维,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推进益民、沈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时聚焦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坚持建管并重,优化配套设施,强化就业服务,努力让农民“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眼下,在该镇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就业的社区居民已达数百人,人均年增收超4万元。

  【责任编辑:崔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