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等功臣团”战旗—— 攻坚精神薪火相传

2020-05-08
来源:智慧中国辽宁信息中心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第117师第349团(现为武警某部机动一支队)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的横城反击战中,担负着战役穿插任务。该团一夜之间迂回38公里,断敌退路,打敌援军,多次击退3倍于己之敌进攻,随所在的第117师创造了志愿军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一个师歼敌最多、缴获最大的经典战例。

  1951年1月25日,第四次战役打响。针对敌人的大举反扑,中朝军队决心“西顶东反”:以一部兵力在西线组织防御,牵制“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集中主力于东线实施反击,从翼侧威胁西线敌人,制止其进攻。

  1月31日,东线“联合国军”集中8个师从原州、武陵地区向砥平里、横城方向发起进攻。在东线向横城和砥平里地区北进的“联合国军”以快于西线的速度一路推进,至2月9日已进至砥平里、横城、下珍富里、江陵一线。

  上级命令第117师第349团于12日7时前占领横城西北公路两侧有利地形,切断敌人退路和阻击横城出击之敌,在上级协同下反击歼敌。

  我方能不能用“两条腿”赛过敌人的机械化,按时到达穿插位置截住敌人,将关系到第四次战役的全局。

  面对行军路上一座高达800公尺且覆盖着一层薄冰的大山,第349团决定,趁夜色取捷径直插目的地。12日6时30分,该团提前30分钟到达鹤谷里,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并迅速占领鹤谷里公路两侧要地。

  第349团2营5连占据302.2高地战略制高点,压得敌人难以出城。敌人如鲠在喉,与5连展开了反复争夺。在3个多小时的激战中,我方数次击退横城出击之敌。至此,第349团就像一把铁钳,从公路两侧扼住了横城敌人的咽喉。

  第349团2营4连插到鹤谷里后,因炸药不足,只好死守桥头。面对敌人回逃坦克的疯狂进攻,战士们抱着爆破筒奔向一辆又一辆坦克。被炸毁的坦克把公路堵住,4连不怕牺牲、越战越勇,先后击退敌人7次进攻,毙敌百余人。

  被困于夏日之敌,在十几架飞机的支援下,于12日15时向第349团扼守的鹤谷里阵地冲来。他们先以重炮轰击我鹤谷里桥头阵地,而后以坦克掩护步兵发起冲击。第349团3营集中兵力向敌反击,并以侧射火力猛然拦击步兵,轰炸敌坦克,将敌阻击于鹤谷里公路以北。面对横城敌人两个连加6辆坦克的冲击,5连和7连在桥头阵地以近战阻击敌人。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跃出阵地,从敌人尸体上拾回弹药,继续战斗,始终未让敌人跨过桥头一步。

  交战至白热化,在我军官兵猛烈火力的射击下,被困于夏日、鹤谷里公路之间的残敌最终高举双手投降。

  至此,横城穿插和鹤谷里反突击战斗胜利结束。在20多个小时的激战中,第349团歼敌1000余人。1951年2月,因战绩显著、完成任务出色,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授予第349团“甲等功臣团”荣誉称号。

  接过英雄的战旗,攻坚精神薪火相传。60多年来,“甲等功臣团”所在单位的官兵多次执行维稳处突、抢险救援等多样化军事任务,勇于突破、砥砺前行,生动诠释了攻坚精神的内在涵义。

  辽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