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化面面观

2019-12-30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任翔

文化有各种样态,比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等。阅读文化是文化样态的一种,是关于阅读知识、阅读价值观和阅读行为方式的思想体系,它是由阅读知识、阅读价值和阅读行为构成的综合体。

  阅读知识

  阅读知识是关于阅读的知识。阅读可分为广义阅读和狭义阅读。广义阅读具有比喻和象征的意义。比如西哲说,阅读世界这部大书;前人说,人生要读两部书:一是有字书;二是无字书。狭义阅读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读书,即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阅读方式。叶圣陶说过,阅读二字,“阅”是目治,心治;“读”是口治,耳治。眼看,重在思考和理解;口诵,重在感受和体味。二者互有影响,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我们这里说的“阅读”是指狭义阅读,它是一种重要的心智活动,通过语言文字获得有意义的信息。阅读并非天生的,阅读需要后天的训练,从而获得专门的阅读知识与技能,学会阅读。

  中国古代读书传统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阅读知识,这些知识既是古人阅读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如阅读中最为常见的——诵读。荀子曰,“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诵数,指多诵读;贯,指透彻地理解;思索,指用心思考;通,领会通晓。荀子认为,做学问须先多诵读以求融会贯通,用心思索以求领悟通晓。诵读,是古人读书积累下来的重要阅读知识,也是我国传统重要的读书方法。古人积累的阅读知识,不但是读书的知识,也是为人为学的信条。如韩愈的“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告知我们阅读要让自己主动沉浸在厚重的典籍中,细细咀嚼并体味,吸收其中的精华,领会其深邃的含义。苏轼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告知我们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择其精要而取之;只有积累丰厚的知识,才能逐步施展才华。还有朱熹的“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朱熹认为读书既要虚怀若谷,沉浸其中深入体味,又要密切联系自身实际,仔细考察推究……

  随着现代阅读的发展,阅读研究视野也越来越开阔。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阅读知识以更加细致的分类。比如从出声与否将阅读分为朗读与默读,从阅读程度将阅读分为精读与泛读,从阅读速度将阅读分为速读与慢读。还有从年龄层次分为幼儿阅读、青少年阅读、成人阅读,从阅读需求分为专业阅读、非专业阅读,从文体阅读分为文学阅读、文章阅读,文学阅读又分为小说阅读、诗歌阅读、散文阅读、戏剧阅读,等等,不一而足。而伴随这些读法都有相应的阅读行为和过程,如指读、跟读、抄读、摘读、略读、猜读、复读等,这些皆蕴含着丰富的阅读知识。总之,每一种阅读及其技能技巧都集结了阅读者的体验、经验与智慧,拓展与丰蕴了阅读知识,为阅读者打开了阅读之门,也为其打开了人生之门。

  阅读价值

  无数的事实证明,社会组织的感召力,最初决定于组织者个人的价值观,之后则决定于这个群体对组织者价值观所认同而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这种共同的价值观,它营造一种氛围,并通过多种渠道,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行为,使这种思想观念在每一个人心中生根,成为每一个人的价值观。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1995年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1997年正式发起“全民阅读”项目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此后数年,该阅读理念传播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国民阅读的重大战略意义,以全民阅读为旗帜,制定各种政策法规,推出各类读书活动项目,采取种种策略予以推动,使全民阅读观念得到广泛传播与认同。

  阅读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因为人类最重要的思想、最伟大的智慧,都深藏在书籍里。笛卡尔说,遍读好书,有如“走访先代圣贤”,同他们“促膝谈心”,分享他们“最精粹的思想”。钱穆说,阅读能遇见“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可做自己榜样的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敞亮,让生命变得高贵。

  阅读能健全人的人格。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苏东坡的一生遭遇挫折和困顿无数,却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超然的豁达,坦然面对所有的不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东坡生活的唯美展影;“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苏东坡生命的华美写照。阅读,对个人而言,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净化风气;对国家而言,可以增强国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阅读,是传承文化与传播文明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自我价值最为有力的方式。

  阅读行为

  作为阅读文化重要的部分,阅读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其中阅读习惯最为重要,它是形成阅读文化的前提。

  阅读习惯是一种自我需要的阅读行为。一个人一旦养成阅读习惯,阅读就变成自觉行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文化环境、教育背景特别是所在群体的阅读价值观有很大关系。比如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一所学校,阅读氛围浓郁,阅读主体自然而然会受到感染,耳濡目染渐渐养成阅读习惯。诚然,阅读习惯养成更主要受制于阅读主体的主观意识和求知动力,古代“凿壁借光”“焚膏继晷”等勤奋读书的故事就是生动的例证。推动全民阅读,学会阅读,养成阅读习惯这才是关键。

  要形成阅读习惯,必须保持健康的阅读兴趣,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养成阅读经典的兴趣。经典阅读对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尤为重要。经典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文化传承的钥匙和文明进步的阶梯,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也都是通过经典阅读代代相传的。德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说过,要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其中最便捷的一条就是阅读世界文学杰作,从中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并且越来越有意义。

  要形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读书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这是一个普遍真理。中国传统教育一贯强调学以致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是由“知”到“行”最凝练的总结。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其目的是在生活中践行,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方能致知,致知然后笃行,笃行方能致远,博学与笃行并重,才能志存高远,而为仁人君子。只有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的学养,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算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对于读书,我们不仅要读而知、读而思,而且要读而习、读而行;对于书中道理,不仅要知道、悟道,而且要守道、行道,把道理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在阅读文化中,阅读知识、阅读价值、阅读行为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阅读知识是阅读文化的基础、阅读文化的出发点,主要解决“阅读是什么”的问题;阅读价值是阅读文化的核心、阅读文化的着力点,主要解决“为什么阅读”的问题;阅读行为是阅读文化的关键、阅读文化的落脚点,主要解决“怎么阅读”的问题。在阅读知识、阅读价值、阅读行为这三个要素中,阅读知识影响阅读价值并通过阅读价值决定阅读行为。反之,阅读行为影响阅读价值并通过阅读价值深化阅读知识,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形成终身阅读,并惠及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