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粽心”变成端午节文化的“核心”

2017-05-23
作者:刘天放

  端午节的民俗很多,但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粽子是该节日的重要载体。“粽心”里是什么,决定着粽子是否好吃和香甜。因此,我们就一定要让“粽心”变成端午文化的“核心”。端午文化的“粽心”,一是节日中的厚重传统文化,二是以屈原为代表的家国情怀。只有将“粽心”变成端午文化的“核心”,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铸就民族精神,使中国梦离我们更近。

  如今,像端午节这类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获得了广泛的共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不但有吃粽子,挂艾蒿、赛龙舟的传统,还有祭祀仪式、天文计算、季节劳作的习俗。这些备受推崇的文化习俗里折射的都是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其中,有些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淡出,而保留下来的几乎都是文化的精髓,大浪淘沙,经久不衰。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而“粽心”的另一个文化寓意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家国情怀,这就更值得所有人尊敬。屈原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他忠义仁爱的秉性、宁死不污的高洁做派,以及身殉理想、坚贞不渝的高贵品格,一直备受赞誉。就是放在当下,他的精神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屈原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廉政不阿,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人们在重温屈原的爱国情怀中培育爱国精神,在弘扬先哲的爱国情操中树立正确的理想,用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去传承和创新,无论如何都正能量。

  端午节里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忠贞、坚守、责任等品质,坚守国家至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信条,都能诠释出当代新意。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而今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之际,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我们要传承屈原的家国情怀,就更应从自身做起,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屈原的威武不屈,不受世间杂陈的污染,以及他的忠贞和宁死不合污的气节,即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他对铸造民族性格和精神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也当然是端午文化的重要部分。

  令人稍感遗憾的是,家国情怀等宝贵精神,如今在一些人身上显得色彩不足。端午节被视为“购物节”或“休闲节”较为普遍,节日中的文化内涵也越来越被忽视。人们吃着粽子、划着龙舟,但那种“忧天下之所忧,痛人民之所痛”的情怀却越来越淡。一些人对“爱国者”持有偏见,对先贤们冷嘲热讽,甚至无端攻击和谩骂。一些人遇到了点挫折就灰心丧气,遇到了一点逆境就怨天尤人,悲观失望,把自己的不如意迁怒于国家,肆意抹黑英雄人物,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这当然是非常错误的。面对复杂局面,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站稳立场,分辨是非,坚守底线,也不妨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增强信心。

  文化即是软实力,它能提升一个民族的精气神,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由此,让“粽心”变成端午文化的“核心”不是空谈。只要坚持传承,就会在端午节这种传统节日里,使人们在包粽子、赛龙舟、吟古诗的同时,像屈原那样坚守爱国理想、培育爱国精神。传统节日能否得以延续,关键在于其文化内涵能否得到共鸣。而清香的粽子和各类民俗,以及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就是我们的共鸣。在新常态下,我们就是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常怀爱国主义热情。如此,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不再遥远。请牢记:端午节,一定要让“粽心”成为端午文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