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铜川新区:樱桃产业“六化”赋能,小果子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2025-09-27
来源:智慧中国网    作者:王根平

  “今年这4亩樱桃,少说也挣了6万元!”9月26日,铜川市新区坡头镇华原村老陈组宋学明蹲在自家地头,给记者算起了细账:早熟品种“早春红”平均亩产800斤,地头收购价最低30元/斤,最高冲到45元/斤,“还没下树就被电商抢空,比种苹果强太多!”

  22

  而在10公里外的陈坪村三组,刘明哲的暖棚里又是一番景象:老刘的暖棚苗木提升改造正在进行中。“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建成700多平米的暖棚,新区农业农村局定期来做技术指导,你看这树苗长势多好,挂果后预计有五万块的收入!”老刘满面笑容。

  一串串数字,折射出铜川新区大樱桃产业的蓬勃脉动。2025年,新区围绕“苗木繁育本土化、种植设施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智能化、商品多元化、销售网络化”六化路径,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关于印发支持特色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铜政办发〔2025〕3号)精神,推动果业提质增效步伐,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实现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把1.5万亩樱桃做成1.8亿元的大生意,带动全区农民人均增收3200元。

  据了解,铜川市新区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其中苹果2.2万亩,产量4万吨,产值2.2亿;葡萄1000亩,产量1300吨,产值1200万;樱桃面积1.5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1.8亿元。全区设施大棚面积604亩,其中樱桃大棚530亩,设施种植示范带头作用大幅度提升,果农收入显著增加。

  “土专家”+“田秀才”:好苗子结出好果子

  “过去买苗得跑大连,现在家门口就能挑。”在陈坪村100亩苗木繁育基地,负责人抓起一把营养钵苗,“早春红、巨人王、金翠蜜,全是咱自己选育的脱毒苗,年出圃9万株,纯度98%以上,移栽成活率达95%。”

  更让果农吃下定心丸的,是“博士驻村”带来的技术革命。中国农大土壤学博士12人团队,把课堂搬到地头:生物防控替代化学农药,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设备精准到“滴”,2000亩示范园化肥用量降三成,优果率提一成。

  为实现樱桃高效高质生产,降低管理成本,新区大面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控制樱桃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提升肥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目前在用的水肥一体化设备达40套以上,覆盖面积超2000亩。同时示范园区均引入智能化管理技术,实现设施产业环境的自动化监控和调节。通过智能化管理,农户可以实时掌握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最大限度地支持农户实现自动化管理。

  “双拱双膜”+“智能温室”:设施化让樱桃“四季鲜”

  在陈坪村,一座占地2800亩的市级生态果业基地正在建设:双拱双膜温室、海容模块大棚、智能温控系统……通过物联网,手机一点,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实时调节,樱桃上市能从2月持续到6月。据了解,目前全区设施樱桃达530亩,亩均效益突破6万元,是传统种植的3倍。   

  “直播间”+“冷链车”:小樱桃卖向大湾区

  “家人们,今天现摘现发,航空直送,48小时从枝头到舌尖!”在陈坪村电商直播中心,主播“樱桃妹”单场带货2万单。今年,新区建成3个镇级电商中心、17个村级网点,与顺丰、京东签订冷链协议,运费降三成,时效提一倍。

  线下同样火爆。交易市场内,6条智能分选线开足马力,糖度、果径、克重一次搞定;深加工车间里,樱桃果脯、NFC果汁、12度果酒相继下线。“一颗果子吃干榨尽,附加值至少提升50%。今年新区樱桃线上销售占比达45%,大湾区、长三角市场增长120%。”

  从“卖一季”到“卖全年”:全产业链托起共富梦

  数字最有说服力:2025年,新区樱桃总面积稳定在1.5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1.8亿元,带动农民就业1.2万人,人均增收3200元。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再建2000亩设施基地,新增深加工产能3000吨,创建‘铜川大樱桃’国家地理标志,让小小樱桃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阚举生信心满满。

  夕阳西下,宋学明的果园里仍是一片忙碌。隔壁2亩果园提升改造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