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 南京江心洲探索应急消防治理新样本

2025-09-23
来源:央视网    作者:陈靖元

  一支队伍管安全、一张网格全覆盖、一体平台统指挥。近日,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街道积极探索实践应急消防一体化模式,通过深度整合安全生产、消防、燃气、防灾减灾、应急处置、食品安全等资源职能,构建起“1室3队N员”高效协同架构,走出了一条从“多头管理”到“一体统筹”的增效之路。

  

  江心洲街道地处长江之中,是独特的洲岛型行政区域,面积约15.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2万人、流动人口2万多人。作为南京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江心洲呈现出多元业态聚集、人口结构复杂、风险类型多样的典型特征。

  “过去,安全生产、消防、应急救援等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存在‘九龙治水’现象。”江心洲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分散管理模式难以应对洲岛型区域的特殊挑战。

  面对复杂的安全治理课题,江心洲街道创新突破体制壁垒,将相关职能深度整合,构建起“1室3队N员”高效协同架构。“1室”即综合协调室,作为指挥中枢;“3队”包括专业化的应急消防执法中队、社会面小场所巡查队、居民小区和商业综合体巡查队;“N员”则广泛吸纳街道内部各科室人员及外部专业力量。实现由1名街道负责安全生产、综合行政执法领导统一分管应急消防一体化工作,且安监、消防、公安、城管等部门固定人员驻点联合办公的工作格局。

  

  江心洲街道还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智慧应急消防体系。全面依托南京市“181”信息化平台,引入无人机、机器人巡防系统,应用“金陵气象灾害靶向预警系统”,推广“移动执法”APP,提升执法效率。同时深化网格化管理,将应急消防工作融入基层网格。

  据悉,自应急消防一体化工作机制运行以来,江心洲街道安全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体化”工作绩效在全市C组保持领先地位;小型场所“一戴三关三查两报备”每日打卡率稳定在90%以上,隐患整改率不断提高。同时,通过微网格将安全生产责任细化到具体人、具体事项,实现“30秒预警、3分钟内物业或网格员先期处置、5分钟内增援力量到场”的快速响应目标。

  

  江心洲街道的应急消防一体化实践,初步形成了“力量融合、查改分离、网格赋能、科技支撑、文化浸润”的集成化工作范式,为城市复杂区域特别是具有独立地理单元特性的地区提供了应急消防现代化建设的清晰样本。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的成功实践,体现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三个转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从单一监管向综合治理转变、从传统管理向智慧赋能转变。

  目前,江心洲街道正进一步深化应急消防一体化改革,强化科技赋能和社会共治,全面提升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能力,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安全韧性江岛,为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