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铜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 奋力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俊民就《锚定目标 精准施策 全力打好铜川稳就业促增收硬仗》为主题,介绍了全市相关工作进展与成效。
张俊民表示,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聚力打好“八场硬仗”,铜川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工作专班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总体任务安排,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总抓手,锚定稳就业促增收硬仗目标,精准施策,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6.6%,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四和第三。截至8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991人,完成全年目标80.5%。
政策赋能稳固就业基本盘。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构建“政策找人、免申即享”服务机制,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及稳岗返还等政策。累计为2089户单位减征失业保险费1390万元,为2513户单位减征工伤保险费596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4亿元。
稳岗扩岗加力就业挖潜扩容。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围绕“三大产业集群”,持续深化职业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举办第四届陶瓷工艺美术大师评审暨首届陶瓷技能大赛,打通“赛场”到“职场”新通道。支持建设3家工匠学院、5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截至8月底,开展技能培训5372人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627人,其中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200人。培育“耀瓷工匠”“宜君山地果艺师”“铜川小芳月嫂”等“一县一品牌”特色劳务品牌,不断扩大就业规模。紧盯重点产业链需求,发布2025年度铜川市重点产业链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高技能人才需求目录清单。全市156个重点项目吸纳就业6850人。聚焦重点项目企业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高校书记访企拓岗活动,2025届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去向落实率80.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宜君县围绕新兴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带动千余人就业,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搭建“线上+线下”全天候服务网络,线下布局“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5家、零工驿站19个,开展系列招聘活动148场,释放岗位4.99万个次;线上打造“铜易就业”“铜易创业”智慧平台,就业服务“24小时不打烊”。
紧盯重点群体兜牢就业底线。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构建精细化帮扶。出台11条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23场直播带岗、13场省内高校双选会,释放岗位6761个。开展“就业援助月”“春暖农民工”等专项活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6.15万人。延伸退役军人就业服务链,举办2025年退役军人服务季活动,3场专场招聘会推送岗位2000余个。加强困难群体帮扶,畅通失业登记渠道,“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110家社区工厂吸纳脱贫人口就业196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4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54人,残疾人就业211人,公益性岗兜底安置4456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稳定就业。制定预防企业规模性裁员风险防范应对方案,建立“调解仲裁+就业帮扶”联动机制,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100%。持续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依法纠治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开展涉民生、涉劳动报酬、涉小标的案件执行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安薪行动”,欠薪线索全部动态清零,守护劳动者“血汗钱”,全力营造安心就业、舒心增收的良好环境。
多维发力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加强工资宏观指导调控,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标准等调控机制,推动劳动者工资收入合理平稳增长。落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提标、基本医保补助等政策,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分别再提高295元、384元。截至8月底,全市以工代赈项目吸纳农民工就业1521人。城乡居民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待遇分别发放17188万元、1839.77万元、3575.21万元。上半年接待国内游客1178.53万人次,同比增长8.46%。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收益10万元以上村达357个。大力推广“光伏+”项目,建成屋顶分布式光伏村20个。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总体上看,铜川经济大盘稳确保了就业基本盘的稳中向好,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立足当下全力挖掘就业潜能,拓宽增收空间,全力交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答卷。”张俊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