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与生命质量

2025-03-31
来源:智慧中国    作者:顾旭东

  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伦理等多方面、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人居环境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人类的生存方式不断变化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从被动地依赖自然到逐步地利用自然,再到主动地改造自然,风水学被引入其中。

  ‌人居环境风水‌是指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居住环境,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风水学认为,天、地、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通过调整居住环境的布局和设计,可以改善人的运势和福祉。

  风水的实质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科。古人只是借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风”和“水”,两种物质给这门学科起了个名字,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尊崇。

  当然,“风水学”曾经被扣上“迷信”色彩的帽子,主要原因某些风水从业者在传承过程中,人为地掺杂了许多还不能被现代科学验证的鬼神之说,故弄玄虚,装神弄鬼,将风水神秘化、玄虚化。也有的某些风水从业者,过分夸大甚至是神话了风水的作用,将风水吹嘘得无所不能。

  随着传统文化的科学回归。人们认识到真正的风水学不是迷信学,而是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学术。

  人居环境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广义上,它是一门以人为中心与人类聚集活动相关的、综合性科学。包括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建筑环境、交通环境、通讯环境等等。狭义上,主要是指与居住环境直接相关的居住地本身及其附近的外部环境和房屋内部布局。而延续至今的“风水”一直秉承着“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核心理念,属于狭义上的人居环境科学。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会对人产生影响。

  美国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居住环境差的地区人死亡率远远高于居住环境好的地区。如现代城市中,市民生活在雾霾之中,呼吸系统患病的几率自然会比之前高,由此引发的其它疾病,也自然就多。所以人只有居住在好的环境里,才能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思维清晰、行为敏捷。

  因此说,好的人居环境,也就是好的风光山水,不仅有利于生命健康,提高生命质量,更有利于人们安居乐业,进而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