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企业+人才+科技”赋能香菇产业全链条发展

2024-07-13
来源:铜川日报    

  “这是咱德祥核心区的智慧香菇实时监测系统,它能监测到庙湾每个香菇基地的每个大棚,哪里的温湿度不合格了等等,系统平台会发出警报,提醒菇农及时调整。”德祥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晓山介绍道。

  2023年3月,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这块“国”字号招牌的获得,为香菇小镇的发展壮大又注入了“强心剂”。

  5年多的奋斗,推动着庙湾“香菇小镇”“产镇”一体化发展,也让香菇深加工产品“菇为天”品牌声名远扬,实现了香菇产业全链条发展,为区域乡村振兴长久赋能加码。

  一个个生产基地,见证着“香菇小镇”的涅槃重生。

  从合作社种植到大棚承包,企业试错试出先进管理模式

  坐落在耀州区步寿塬农业园区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德祥实业有限公司,是庙湾镇香菇产业的重要支撑企业。

  经过多年的不断尝试,德祥公司探索出“党支部引领+龙头企业带动+集体经济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的香菇产业发展模式。

  夏菇的生产周期是跨年的,前一年冬天养菌,第二年夏天收获。

  “现在以农户为主的经营模式是在不断地试错中调整出来的。2018到2019刚开始那两年,公司把种植业务交给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在基地打工,积极性不高,种出来的香菇品质参差不齐,公司每年都赔钱。”德祥公司总经理孙晓山说。

  2020年,企业决定自己种植,给农户做示范。

  德祥公司承包大棚搞种植后,按照用工、技术要求,严把品控关。

  “当年,香菇品好质优,客商们到基地一看,很快就把咱定为夏菇的重要客户了。”孙晓山说,“公司的尝试触动了村民。在基地,眼瞅着一次次的货、款两清,村民们看到了这个产业的‘钱’景。”

  打铁要趁热。

  2021年,公司“哄”着7户在基地干活积极的农户自主承包大棚。

  “没钱买菌棒?公司试行‘借棒还菇’政策,菇农卖了菇再还公司菌棒钱。不会养?公司给每个基地都配有技术员,手把手教,免费学。卖给谁?公司统一联系大客户,菇农只管种。”孙晓山说,公司和镇上充分解决农户之忧,让他们零负担轻松上阵。

  当年试运行当年见效。7户村民全部挣了钱,最多的一户挣了将近10万元钱。

  “农户宣传比咱宣传效果要好得多。”孙晓山感慨。

  2022年,18户村民承包了187个大棚;2023年,39户村民承包了551个大棚,户均增收12万元。

  2024年,香菇小镇2000个香菇大棚全部被村民承包了。

  2024年开始,公司根据经营需求,和地方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香菇贷”政策,即农户买菌棒时要承担一部分钱,剩下的部分等卖了菇再还。如果农户前期没钱给公司支付菌棒钱,就由“香菇贷”解决。

  说到底,农户还是只负责种植香菇。“政府和公司把大家需要考虑的问题都提前解决了。”孙晓山说。

  蔡河基地菇农丁阿静、柳林基地菇农高三元、玉门基地菇农常号军……这些出了名的种植大户,去年年底都从长安银行贷了20万元的“香菇贷”。

  此外,德祥公司还为扩大群众利益空间不断尝试。

  最开始,群众购买的出菇棒一个5元钱。随着养菇技术的成熟,2024年,公司卖给群众的菌棒价格是3.8元,只是这样需要群众自己养菌4至5个月。尽管养菌有成本,但柳林基地菇农雷大平细一算账,今年仅此一项就省了十多万元。

  “香菇产业和群众是相互成就的,群众愿意种香菇,才促成了我们公司在产业链两端的作用。每次去基地,看到农户们对我的热情和尊敬,这种感觉比赚钱都好。”孙晓山说。

  从聘请“土专家”到引进高层次人才,“土洋结合”的人才团队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4月20日,柳林香菇基地菌棒进入最后刺孔阶段。

  菇农高三元走进大棚,一眼就瞅见两个菌棒好似受到了感染。他赶紧把问题菌棒扔到大棚外,正巧被基地技术员赵院强看到。

  他捡起菌棒对老高说:“这不是受感染,这是接种的时候搞混了,在一个菌棒上接了两个菌种,你看这两条褐色的线都延伸下来了,把菌棒分成了三段,将来这三段会各出各的菇……”

  “看看看,老赵又给我挣钱了。”高三元开心地笑了。

  基地技术员是香菇小镇的人才支撑,不光菇农的技术是他们一手传授的,香菇出现任何问题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帮忙处理。

  香菇小镇刚建成时,龙头企业德祥公司从我国著名的香菇产地河南灵宝等市引进了一批实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这些技术员被分配到各个种植基地,手把手给菇农教养菌棒、出菇、采摘、分选等技术,让村民逐步了解这个新兴产业。

  谷娜、王树清、赵院强等一批河南技术员现在都成了庙湾镇菇农的好朋友,他们每个人都在家乡有十几年的种植经验,每人每年最少养过3万菌棒,是有名的养菇能手。

  “种香菇说简单也很简单,技术员让你干啥你就干啥,比如通风啦、浇水啦,千万不要怕麻烦。”蔡河香菇基地菇农丁阿静说。

  作为一名80后菇农,她严格按照技术员的要求去管理香菇,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去年,丁阿静还被镇上评为“产业能手”。

  除了河南专家,庙湾当地的“香菇王子”崔战峰在产业推广上也给群众做出了示范。

  脱贫攻坚期间,柳林村党员崔战峰在镇政府的邀请下毅然放弃外面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带头发展大棚香菇,义务给乡亲们教技术。

  与此同时,镇上成立了香菇产业党群联盟,把党员“镶嵌”在香菇产业链上,充分发挥骨干引领作用;成立农民职业技术学校,邀请专家定期给群众培训香菇产业技术要点。

  追溯质优量稳的香菇产业发展,源头的菌种研发至关重要。

  初创时期,耀州区和全国首批开设食用菌专业的山西农业大学进行校地合作,引进了5名食用菌专业研究生,彭支杰就是其中一员。

  “不光把我们5个引来了,学校的常明昌教授还坚持做食用菌研发方面的技术指导,同时把基地作为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产学研基地。”

  这些年,“香菇小镇”还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成为该校全国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今年3月,庙湾镇党委书记带队到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拜访,希望在耀州食用菌品种引进与配套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合作。

  不管是引进高层次人才搞研发,还是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菌种,最终的种植任务还是要落到菇农身上。

  庙湾镇不是简单地让农民在基地打个工,挣个零花钱,而是要通过人才引领,让他们在学到技术、学会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自主经营、创新,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从现代化制棒到智能化大棚,科技赋能香菇产业提质增效

  走进德祥核心区制棒车间,一个个新鲜的菌棒经过层层工序最终生产完成后进入灭菌车间,严格的消毒程序后转入强冷车间冷却降温,随后又进入接种车间选择合适的菌种接种。经过这三道严格的科学程序把关后,菌棒才能最终卖到菇农手中。

  我们辗转来到庙湾香菇基地菇农常号军的大棚。“我去年11月底从德祥公司买菌棒开始养菌的,你看这棒子养得多好。”

  参观老常的香菇大棚,记者看到,每个棚内都有现代化的喷淋设施,土壤温湿度传感器能实时监测棚内温湿度,风扇能在异常天气条件下发挥降温、通风作用。

  看到一个个菌棒上插着的水银温度计,记者很纳闷。

  “这是技术员给我教的办法,插头插在菌棒中测量的是菌棒温度,露在外面测量的是大棚温度。” 爱琢磨的老常讲解道。

  “德祥核心区的智慧香菇实时监测系统能监测到每个大棚,哪里的温湿度不合格了,系统平台会发出警报。”常号军说。

  “今年,区上还开发了耀州智慧香菇小程序,我们了解市场行情就更方便了。”

  老常说的智慧小程序,能自动采集并分析大棚内的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条件,帮助菇农更加科学、精准地进行注水、通风等管理措施。

  除了科学管理,这款助农小程序最重要的功能在于:通过对实时市场数据、消费者需求的分析,帮助菇农预测市场需求、了解客商要求,让好产品卖上好价格;客商能在系统上看到各基地的出菇、产品分类情况,从而科学统筹安排收购时间。

  菇农通过小程序把自己的出菇、销售等情况及时填进系统,还便于各家各户最终盘点,也让政府部门在统计工作中一目了然,是一本万利的好事。

  4月底,耀州智慧香菇小程序按照大家的修改意见完善后,正式投入使用了。

  “我们很快就要组织镇上干部、基地技术员和菇农,给他们培训小程序的使用方法了。”庙湾镇经济综合服务站站长葛良超告诉记者。

  5月下旬,香菇小镇的夏菇迎来出菇季。

  “随着智慧香菇小程序的加入,今年的采摘、收购等工作将更加科学精准。”葛良超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