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杨凯:躬耕沃土奋力书写农业科技的精彩答卷

2023-12-07
来源:后稷网    

  “杨所长,我们的苹果树要怎么样管护才能提高品质和产量?”“杨所长,我们种的桃树现在出现了很多虫害,要用哪些药?”……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杨凯的手机成了农民朋友的咨询热线,接到求助电话后的他,总是马不停蹄地奔走于乡野之间,及时为农户答疑解惑。

  他爱岗敬业初心不改,用心耕耘始终如一,始终坚守在农技推广岗位,他牢固树立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产业发展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和农技推广工作者的情怀和梦想。他曾入选“山西省百企千村产业扶贫专家”,荣获“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山西省科技奉献个人二等奖、“运城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并先后11次被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及果树研究所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磨砺奋斗品格迎击时代潮涌

  “我作为一名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者,就是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职责,把青春年华奉献给农业科技工作。”杨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5年,一直从事果树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的杨凯受命担任果树研究所黄金梨课题组负责人,带领20多名职工,管理近400亩的果园和沟地。

  课题组的工作地点远离职工生活区,且基础设施破败不堪,既不通电也无水源,晴天工作完口渴难忍,雨天道路泥泞难行,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对此,杨凯并没有退却气馁,反复调研,结合课题组现状制定出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打造观光采摘园作为课题组创收的主要渠道,增加收入反哺科研。没有经费,他就自筹资金购买建材、农资;没有农机,他就向其他课题组借;没有技术工人,他就和项目职工自力更生。渐渐地,吃水窖建起来了,电也通上了,道路硬化了,环境美化了。4年间,藏在山沟沟的黄金梨课题组,变成了游人如织的观光采摘胜地,年接待游客突破3000人次,创经济效益10余万元。

  “现在想起来,在黄金梨工作的那几年,虽然异常辛苦,但看到课题组一年一个变化就特别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这种磨练让自己的心态慢慢沉淀了下来,为潜心开展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杨凯回忆说。

  2012年,山西省科技援疆项目启动。围绕北疆设施果树栽培,杨凯开展了为期10年的对口援助,确定了北疆地区以玫瑰香型系列葡萄、红玛瑙樱桃、玉露香梨等为代表的设施果树主栽品种,配套促早栽培技术、连年丰产技术,实现了早期丰产且亩产值比原来翻了一番,为北疆设施果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科技支撑,并获得强烈反响。2018年,他又在果树主产区万荣县建设200亩苹果高标准核心示范园,集中展示滴灌水肥调控、智能装备应用、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循环农业等技术。目前,以万荣县为核心辐射全省,累计推广应用4.5万亩,新增利润超过1.6亿元。

  科技服务助推地方产业健康发展

  山西省地处半干旱区域,70%的果园为山地且无灌溉条件。近些年,随着干旱频率加快,旱情加剧,果园生态脆弱,病虫害趋重,导致果品质量下降,果农收入受到极大影响,高平市的苹果产业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

  2017年,杨凯在全省果树调研中接触到高平市北诗镇政府的领导,对方无奈地表示,北诗镇自然条件优越,曾经的“四明山”苹果远近闻名,售价长期高于市场30%,是当地果农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但这几年管理滞后,产业规模和效益远不如从前。听闻此言,杨凯决定开展实地调研,了解生产一线的具体情况。同年,他带领团队两次前往北诗镇,走遍了种植苹果的村庄,没想到,产业现状比听到地更加严峻。

  “全乡果树面积从最初的8000余亩萎缩至不足5000亩,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加上缺乏必要的旱作管理措施,受气候影响极大,平均亩产900公斤,仅为常规苹果园亩产的20%。”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杨凯感慨到,由于当地锈病发生严重,果实品质良莠不齐,经济效益难以持续提升,果农从事果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结合北诗镇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管理水平,他制定了当地果园管理的技术路线,并根据不同树龄、栽培模式、地域划分建设了4个栽培管理示范点,通过室内讲座、田间指导、微信群交流等形式,以点带面地提升了北诗镇的苹果管理水平。两年间,杨凯20余次深入北诗镇,围绕旱地果园保墒、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制定出《北诗镇苹果旱作栽培技术规程》,累计培训从业人员12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余份,北诗苹果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产业规模稳定了下来,产业效益也大幅增加。

  2019年,北诗镇苹果锈病再次发生,全乡苹果产业效益受到巨大影响。预计次年锈病仍会发生,2020年初,杨凯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便,带领植保专家深入北诗调研,寻找锈病发生根源,制定防治预案。通过不懈努力,他发现导致锈病的罪魁祸首原来是主干道两旁的条桧,锈病孢子寄生在条桧中,成熟的孢子在春季雨后便随风传播危害果园。时间紧急,杨凯一方面制作防治规程,向果农讲解防治要点,另一方面协调乡领导,购买药剂,发动政府和果农开展群防群治。由于诊断及时,防控到位,当年全乡4000余亩果园防治成功率达到98%。经此后,北诗的果农完全掌握了锈病的防治规律,再也不用担心苹果卖不上好价钱了。科技服务在北诗镇的苹果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杨凯也践行了“到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庄严承诺。

  勇担使命谱写农业科技新时代答卷

  山西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国排名倒数第二,仅次于宁夏。而果树生产现状是大量果园仍采取漫灌,不但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破坏了土壤通气性,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瞄准产业发展瓶颈,2014年,杨凯组建了果树旱作节水团队,建设果树旱作节水试验示范园,从节水灌溉、旱作栽培技术配套提升、病虫害生态调控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推广。“果树节水是一个交叉学科,所以我们要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培育科研成果。”杨凯说。为此,他筹划建设高标准试验基地,加强同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等“产学研用”单位的合作,探索出了一种高效、稳定的研发推广体系与合作模式,期间累计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30名,发表各类论文50余篇,参编论著2部。

  2021年,杨凯的“废弃果枝快速堆腐关键技术”被评价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2022年,“SH矮砧苹果滴灌技术规程”获山西省标准化创新贡献三等奖;2023年,“果-菇-肥-园生态循环增碳沃土技术”入选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同时,他还承担了国家、省部、地市等各类项目40余项,审定果树新品种6个,制定山西省地方标准6项,获国家专利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评价国内领先科技成果2项。他的技术成果连续入选2021、2022、2023年山西省农业生产主推技术,并入选山西省2023年有机旱作农业技术1项,获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一等奖1项,山西省标准化创新贡献奖标准项目三等奖1项。

  “未来的果树产业一定会大量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技术,这就要求更多的学科融合进来,开展更为密切地合作,出大成果、硬成果,推动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杨凯表示,农业科研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他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心系国之大者,勇担使命,投身果树科技攻关,用实际行动谱写一名科技工作者的华美篇章。(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