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漳州核电2号机组内穹顶成功吊装 创下工期最短新纪录

2022-08-24
来源:人民网    

8月23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工程——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内穹顶提前成功吊装,标志着该机组从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方煌琪摄

  8月23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工程——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内穹顶提前成功吊装,标志着该机组从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方煌琪摄

  人民网漳州8月24日电 (苏海森)8月23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工程——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内穹顶提前成功吊装,创下了“开顶法”实施前提下“华龙一号”单台机组从核岛厂房第一罐混凝土浇筑到内穹顶吊装工期最短的新纪录,标志着该机组从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漳州核电2号机组内穹顶总共分为5层,由153块球瓣组成,重超350吨,相当于300多辆小轿车的重量。方煌琪摄

  漳州核电2号机组内穹顶总共分为5层,由153块球瓣组成,重超350吨,相当于300多辆小轿车的重量。方煌琪摄

  内穹顶吊装是“华龙一号”核电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穹顶位于核岛顶部,主要功能是保证反应堆厂房完整性和密封性,对放射性包容起关键性作用。

吊装当天,随着一声令下,内穹顶被缓缓吊离地面,经过一系列高精度动作,平稳落钩就位在安全壳钢衬里上。方煌琪摄

  吊装当天,随着一声令下,内穹顶被缓缓吊离地面,经过一系列高精度动作,平稳落钩就位在安全壳钢衬里上。方煌琪摄

  据介绍,穹顶吊装是大型薄壁式钢结构体吊装,首先在地面完成半径20多米半球形结构的穹顶预制,再用重型吊车将穹顶吊到反应堆厂房筒体上。其吊装难点首先在于变形控制,上口下口错边量要求不超过1mm,这对于6mm厚的薄壁结构来说难度极大;其次,穹顶迎风面大,大风、阵风都会带来吊装作业的风险。

内穹顶吊装是“华龙一号”核电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方煌琪摄

  内穹顶吊装是“华龙一号”核电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方煌琪摄

  漳州核电一期工程建设1号、2号两台机组,是国内“华龙一号”批量化首个建设项目。其中,1号机组内穹顶已于去年10月成功吊装。此次内穹顶总共分为5层,由153块球瓣组成,重超350吨,相当于300多辆小轿车的重量。

吊装当天,随着一声令下,内穹顶被缓缓吊离地面,须完成起钩、变幅、提升、带载行走、大臂逆时针回转等一系列高精度动作。方煌琪摄

  吊装当天,随着一声令下,内穹顶被缓缓吊离地面,须完成起钩、变幅、提升、带载行走、大臂逆时针回转等一系列高精度动作。方煌琪摄

  吊装当天,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内穹顶被缓缓吊离地面,经过起钩、变幅、提升、带载行走、大臂逆时针回转等一系列高精度动作,精准直达约20层楼高的漳州核电2号机组反应堆厂房上方,随后缓慢下降,经调整无误后,平稳落钩就位在安全壳钢衬里上。

漳州核电一期工程建设1号、2号两台机组,是国内“华龙一号”批量化首个建设项目。方煌琪摄

  漳州核电一期工程建设1号、2号两台机组,是国内“华龙一号”批量化首个建设项目。方煌琪摄

  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成果,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完全具备批量化建设能力,已成为中国为世界贡献的三代核电优选方案。目前,“华龙一号”在全球已有4台机组商运,批量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双碳”目标下,我国核工业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漳州核电项目承载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工程建设的伟大使命。方煌琪摄

  “双碳”目标下,我国核工业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漳州核电项目承载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工程建设的伟大使命。方煌琪摄

  据悉,每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每年发电超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

8月23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工程——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内穹顶提前成功吊装。方煌琪摄

  8月23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工程——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内穹顶提前成功吊装。方煌琪摄

  “双碳”目标下,我国核工业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漳州核电项目承载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工程建设的伟大使命,项目团队大力协同,及时总结“华龙一号”漳州核电1号机组建设的良好实践,大力推进核岛筒体全模块化施工、不锈钢等离子自动焊技术、齿条式多平台施工等创新工艺和车间流水化作业、标准化施工手册等精细化管理手段,实现“华龙一号”漳州核电2号机组内穹顶吊装比1号机组节省工期24天,为“国之重器”再建新功,再次擦亮了“国家名片”。

  (责编:陈楚楚、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