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少萍:剪纸文化传播者,让传统艺术“活下来”和“火起来”!

2017-12-25
来源:智慧中国网    

  她是中国剪坛金剪刀的获得者,被誉为民间神剪、文化使者、南国第一剪、剪纸女王。

  她在纸上剪出了新乾坤,剪出了文化产业的新天地。

  她就是——高少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7级劳模班学员,中国剪纸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剪纸协会副主席,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技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福建省人大代表,第十一次全国妇代会代表,剪纸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高少萍的剪纸人生。

  因好奇和兴趣

  爱上剪纸

  小时候,高少萍十分活泼好动,对剪纸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加上父母的影响,耳濡目染慢慢地爱上了剪纸。

  高少萍说

  “小时候,父亲是漳浦县文化馆美术干部,又是美术研究会会长,研究会下面有三个协会,有书画协会,摄影协会,剪纸协会。为了抢救、挖掘和发展民间剪纸艺术,父亲总是会在每一年的寒暑假举办书画、摄影、剪纸培训班等,邀请全国著名画家、书法家、民间剪纸艺人奶奶们前来教学和相互切磋。每次父亲在寒暑假举办剪纸培训班时,我总是上蹿下跳的。看看这位奶奶在剪什么,看看那位奶奶在画什么,对剪纸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因喜欢而坚持

  希望更多的人爱上剪纸

  小时候的喜欢,一如既往的坚持,高少萍对剪纸的爱愈加浓郁深厚。

  为了传播剪纸文化,让更多的人爱上剪纸。高少萍每年都会在中小学校举办义务剪纸教学活动。并撰写了上万字图文并茂的教材,让剪纸爱好者得到教授和传承。

  高少萍说:

  “我随身携带剪刀,走到哪,传播到哪,互动到哪,到部队、到企业,到单位进行剪纸互动,得到了广大官兵、群众的喜爱和赞扬。”

  高少萍在台湾澎湖开办6个剪纸速成班,先后吸引了300多名男女老少前来参加。她说:“五天的传授时间里,看着学生每学会一种剪法,我心里特高兴!”

  深入生活

  只为剪出最好的作品

  为了创作出反映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好作品。高少萍经常深入农村,收集民间艺术素材。

  为此,高少萍的剪纸创作风格就像可以装进各种容器的水,创作题材广泛,作品不单有花鸟虫兽、古典人物、传统图案,还有现代人物、重大题材、民族风情、神话故事等。

  高少萍剪纸作品

  高少萍的作品富有创意,改单色剪纸为套色剪纸,使作品更加鲜活丰富多彩,更具装饰美,更有现代感。改剪纸小型张为各种规格的大型张、异型张,采用线条的弧度来表达透视的效果,使剪纸更有立体感。

 潜心于探究剪纸艺术的高少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

  她的剪纸有四大创新:

  1

大幅作品的创新:作品长度达到5米6米甚至长达十几米。

  2

  刀剪结合技法:以前的作品都是纯剪刀剪的,现在高少萍结合刻刀解决高楼大厦的笔直和现代题材的流畅度,使整幅作品提高2、3倍的效率。

  3

  时代主题创新:以前作品只局限于花鸟鱼虫、民间传说,现在高少萍会结合时代主题,经常接受命题创作与时俱进。

  4

  添加时尚创作元素

  高少萍说“时尚带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和不凡品味与感受,赋予人们不同的气质和神韵,能体现不凡的生活品位,精致、展露个性。而我理解的时尚元素它就根植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我用剪刀表现他们在一定的社会时期内所崇尚的理想和目标追求。”

  高少萍的每一幅作品都来源于生活,每一幅作品都赋予它美好的艺术灵魂。其中《奶奶》系列的剪纸作品更是表达高少萍对奶奶的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记录。高少萍说:“剪纸就是将所见、所想、所听,将心中的美好剪出来。心中有爱,剪下有情。”

  以剪纸为媒,实现剪纸外交

  建立剪纸文化产业链

  高少萍的剪纸除了有四大创新外,还有一大突破,就是把民间剪纸搬上舞台,实现剪纸外交,建立剪纸文化产业链。

  高少萍对剪纸作品进行包装美化,使其成为可与国画、油画一样装潢厅堂馆所的艺术品,传播海外,走向市场。

  高少萍作为中国的文化使者,从1999年开始走出国门,多次出国表演,先后前往俄罗斯、印尼、泰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开展艺术交流活动。有上万幅剪纸作品赠送或销往海内外,不少精品被国家、省级美术馆和个人珍藏,海内外媒体发表有关新闻、通讯、专题、图片等1000多篇(幅)。

  纸上乾坤大,剪下友谊深

  2015年10月不丹使团来访中国,高少萍借不丹使团到福建漳州停留之际,巧妙地把剪纸艺术搬上舞台,在很短的时间剪出精美的吉祥如意图案,并敬献给使团。短暂的交流既让不丹朋友们得到艺术享受,更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到由衷的敬佩,艺术的魅力感染了使团。

  以剪纸为媒,不但加深了与旅外华人、华侨的感情,还赢得了外国人民的喜爱和友谊。

  法国南特市报纸在报道时说:“用她手中一把剪刀,高少萍将纸变为神奇。这个黑头发娇美的中国女人,用纸创造了奇迹。在高少萍的手中,一张纸被折叠,被剪空,然后展开,一幅奇妙的图画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法国艺术家夏威尔对她说:“你是一个漂亮的艺术家和一个奇女子。你的剪纸让我疯狂。我非常高兴认识你!”

  高少萍说:

  作为民间非遗传承人应有坚定的文化自信。突破才能有新发展,民间剪纸更应如此。”

  从小埋下的种子

  在高少萍心中生根发芽

  当问起,为什么会想到建立剪纸文化产业链时。高少萍说:

  “小时候,一些剪纸老艺人为了省一毛钱。清晨4点,徒步从农村走到县城,来参加剪纸交流和集训,那时父亲总会在中午的时候请她们到家里来吃饭,然后每人再给两毛钱搭车回家。那时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会莫名其妙的感到心疼。当时就暗暗发誓长大了一定让这些老奶奶有钱花,让剪纸能卖出钱来。”

  为了实现小时候的理想,让剪纸更值钱。剪纸产业化的构想一直萦绕在高少萍的心中。

  为此,高少萍创办了剪纸艺术馆,并在澳门举行个人剪纸作品展销会,100多幅剪纸艺术品惊艳展出,受到来自港澳台企业家及海内外嘉宾热捧,纷纷购买或预订。

  为表达福建与澳门两地的情谊,在庆典仪式上,高少萍现场剪了一幅长2.8米、宽0.6米的以水仙花与莲花首尾相连、交相辉映的图案《水仙、莲花哈达》,献给澳门旅游局。

  高少萍说:

  “剪纸是雅俗共赏的艺术珍品应该得到应有的市场价值。”

  传承剪纸文化

  让剪纸艺术大放光彩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传统艺术品被“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等物质性的东西所替代。如何才能让剪纸文化‘活下来’和‘火起来’呢?

  高少萍说

  想让剪纸文化‘活下来’,就得让剪纸走向市场,深入社会各个层面。毕竟鱼,没水不能活。更重要的是传承,只有永不停息地传承,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

  要‘火起来’就得敢于创新和突破,几十年的艰难前行,所取得的成果,就是因为自己心中永远坚定着应有的文化自信。我坚信对生活充满爱,我的剪纸艺术一定会大放光彩!像山花一样烂漫。

  现代社会文明已经将传统艺术逐渐地稀释殆尽,传统艺术被解构得几乎所剩无几。在工业社会,剪纸艺术只有回到源头,并在追溯传统中做出一定的创新,才能彰显不被同质化的自身价值和意义,高少萍在传承剪纸艺术的这条路上从未停歇,她一步一个脚印,笃定前行。

  名人语录

  心中有爱,剪下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