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2015-09-25
作者:杨克勤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的各个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度重视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在实践当中,也逐渐探索出了一系列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机制和程序,逐步建立起了决策咨询制度。决策咨询制度的建立,为智库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科学化、民主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建设高质量的智库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最近,中办、国办又专题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对于智库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意见》出台的意义以及背景

  这份《意见》的出台,指明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前进方向,可以理解为是中央对于智库建设发出的动员令,下达的任务书,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出台这样一份《意见》呢?从两个大方面来判断:首先,这是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们按照党中央的整体部署,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正在贯彻实施三大战略举措。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二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贯彻实施这三大战略举措,我们遇到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和困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社会利益的变化出现了新趋势,人民群众表达了新诉求。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面对着若干重大的战略问题,需要深入地研究;面对一系列的公共政策,需要破题、破解。在这样的形势下,作出正确决策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风险都是前所未有的。党和政府如此强烈地决策需求,对于智库来讲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所以,智库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地加强建设、加强发展,建立起决策的支撑体系,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保障。

  其次,这是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力量对比都在发生着深刻的重大变化,大国关系错综复杂,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应该在提高硬实力的同时,也要加强软实力的建设,在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我们要有话语权,这就要求加强智库建设,通过智库的研究、交流、传播、阐释,向世界来推介我国的发展理念、发展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

  从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两个方面来看,中央出台这份《意见》,是恰逢其时。这份《意见》把智库的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智库的建设、发展,迎来了一个应该大有作为,也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机遇期。智库人要趁势而为、顺势而上,努力跟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潮流。

  现在新常态、新趋势、新诉求、转方式、调结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站在这个十字路口的确需要智库来提供这样的一臂之力,来让我们拨开迷雾,看到真正的方向和道路。

  把握建设智库的总体思路

  认识这个问题要把握好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就是中国特色,这是管方向、管宗旨的。也就是说智库建设不能照搬西方智库的模式。在智库建设当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聚焦凝神于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全力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以人民的福祉为本,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智库绝不能够为某个利益集团所左右,更不能成为某个利益集团的附属品、代言人。

  第二个关键词是新型。也就是说建设的智库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研究机构,而是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包括思想观念、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制度保障等方面,要打造一个完全新型的智库。

  第三个关键词就是智库。这个词是管功能、管职责的。既然我们建设的是智库,它也要遵循智库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充分发挥智库建言、资政、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这几个方面的功能。

  抓住这三个关键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该是就把握了智库建设的方向、宗旨、体制机制以及它的功能、职责。按照这样一个总体的思路,《意见》提出来的总体目标就是到2020年要统筹推进党政机关,也包括人大、政协、公检法的政策研究机构,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的发展,形成一个职责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智库体系。同时,还要着力打造一批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要造就一支立场坚定、理论深厚、视野开阔、掌握政策、熟悉情况、联系实际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还要建立一套治理完善、运转有效、监督有力的智库管理模式。

  我国智库发展瓶颈

  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麦甘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发布的智库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美国是全球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紧居其后排名第二,这样看来我国智库数量还是较多,但是顶级智库数量则比较少,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质量方面还是有待于提高的。 

  智库发展的瓶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从需求方,也就是决策者的角度来分析。这几年0智库建设发展得很快,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形势发展不适应的情况,还是比较突出的。从需求方,也就是决策方来说,存在这样几个主要问题。首先,思想重视不够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一些决策部门看来,认为智库是务虚的,研究人员不了解实际情况,不熟悉政策,认为智库专家提供的方案对于实际工作没什么帮助,甚至反感、拒绝智库的专家学者,这种情况还是存在的。另外,虽然逐步建立了决策咨询制度,但是这个制度还不够完善。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的时候,这种听取意见还应该说没有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智库真正参与决策的实质过程,这种情况还不是很多。政府发挥智库作用,有时候也有些随意性的情况存在,比如说遇到一些临时性的、紧急的、突击的、救火式的任务交办给研究机构、智库部门去承担,但是一些中长期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这方面的部署、关照欠缺。

  其次,决策方对于智库的管理,如法律法规的缺失、经费保障的不到位,比如说信息的发布、传递不够公开。要让智库为你服务,要给他提供足够的信息,互通,要把你的需求告诉他,这方面做得也不够。这是从决策方,也就是从需求方来看。

  从供给方,也就是智库这一面来看,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一是就智库提供的产品可能有这样几个特征,一般产品多,拳头产品少;现实研究多,超前研究少;政策解读多,提供思路少;关门研究多,开门研究少。从体制机制上来分析,有这样几个突出问题。首先是成果的评价,智库许多就是建立在我们现有的党政部门所属的研究室、研究中心,还有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这些机构里面。究竟怎么评价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说我们的导向。在许多单位当中,这个导向不是很清晰,比如说评职称,对论文、专著的要求很高,特别是数量上的要求很高,一定要发表过多少篇论文,发表过几本专著,当然这都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对质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独到的学术见解,这种原始性的思想创新,这方面的要求不够。这是一个评价机制,一个导向问题。

  另外,分配机制还存在不能够充分地调动研究人员积极性的问题。我们的成果转化机制也存在问题。就是说,智库很多研究成果还不能够有效及时地传递到决策部门,渠道不够畅通。另外在用人体制机制上也有比较大的问题。行政色彩比较浓厚,人才的交流、流动,特别是在智库与党政部门之间,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旋转门”、联系渠道没有建立起来。大锅饭体制,研究人员缺乏竞争,进到体制内,有时候干好干坏一个样,都能生存下去等这几个方面。

  如何应对问题

  这一次《意见》对于加强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总体上,要推进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释放改革红利,激发研究潜能。具体来说,包括三个大的方面:首先,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包括深化智库的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要按照行政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设计和要求,来分类地指导、推进智库的体制改革。还要进行研究体制的改革。也就是要鼓励智库与实际工作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从而增强我们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深化资金管理制度的改革,还要深化成果评价机制、成果转化机制的改革、国际合作机制的改革,鼓励我们的智库更多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甚至可以到国外去办分支研究机构。这是第一个大的方面,也就是体制机制的改革。

  其次,创造一个完善的政策环境的体制和保障。这里面也包括几个大的方面:要完善政府信息的公开制度。这方面,国务院已经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要完善重大决策的征求意见制度。虽然现在也有这样的制度,但是不够规范、不够常态,还要建立政策评估制度,对于政策的效应,执行带来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还要建立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的制度,这是一个创新。还要完善我们的舆论引导机制,这是第二个大的方面,是从智库发展的外部环境,制度保障方面提出的改革措施。

  再次,加强领导。《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于智库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因为现在中央已经把智库建设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不折不扣地把思想统一到《意见》的基础上来,把《意见》提出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重视智库的建设。同时还要为智库的发展加强管理、加强引导。第三个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接下来,还有一些其他的改革措施。还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智库最终是出思想,它提供的产品是思想产品、文化产品,最终要靠人的思考、人的创造,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做保障。

  西方智库发展借鉴

  西方的智库发展历史比较长,我国在古代就有一个门客、谋士、军师这样一类人存在,实际上就是为决策者提供咨询建议、出谋划策。现代智库的起源,有一种研究认为是在欧洲,但是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在美国,是在二战期间,它最早是用于军事目的,就是有一批参谋、一批研究人员关起门来策划军事计划、军事行动、军事部署,对外是保密的。他们用的英文词“Think tank”,也就是“思想坦克”。战后以后逐渐地发展、逐渐地完善。确实美国有一批尖端的智库。当然美国的智库也有不同状态,有一些规模很小,经营也很困难的智库也存在,高端的智库也不过几十家。

  借鉴西方智库的发展模式就是,它的智库研究的问题导向很清晰的。因为它要从美国的利益出发,提出军事战略、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社会治理等方面,这个问题导向还是比较清晰的。另外,内部的组织形式运转有效。从一些研究报告当中看到,一般智库内部的组织运行是采取项目制。一般由一位领军人物做课题组长,给他配备一部分助手,他组织这个团队开展研究,以项目团队这种形式来开展研究。组织形式比较有效。另外,“旋转门”这个经验可以研究借鉴。在美国智库当中,旋转门是一个很鲜明的特征。它的智库平时可以储备一批人才,根据轮流执政的制度,换了一个执政党,可能就要把智库里的一批人才带到华盛顿去,作为他的高参,作为他的顾问。大选之后,一个党下台了,另一个党又上台了,这批人员可能又回到智库来,继续做他的研究工作。所以这个“旋转门”运行的比较完善。

  还有一点,根据专家报告显示,美国智库研究实际上最核心的技术是它的分析方法、它的研究方法。我们社科院这一类的研究所和美国这一类的智库之间在技术上、方法上的差距。我们的研究用的比较多的还是传统方法,包括分析法、归纳法、田野调查、口述历史这样一些方法。像美国研究同类问题的智库,他们所运用的一些方法,就有判析法、行为分析法,就是技术方法上面比较超前,这是它的核心技术。它的研究成果质量也比较高。研究方法上我们也可以研究借鉴。

  利用公众提升影响力

  智库并非“只有国家队,没有民间队”。但是国家队力量雄厚、规模大,发展得比较好,而民间队规模小,力量单薄,发展比较滞后。在现代信息社会,我们各种新媒体、自媒体充分发展的阶段,确实我们的智库要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加强与公众的沟通。我觉得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的智库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说,我们的一些智库没有自己的网站。在公众媒体上没有自己的公共账号,不太注重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推介、传播,美国宾大麦甘教授的研究报告说我们中国智库有400多家,我们的专家说不对,你这个数字说小了。但是,麦甘上次到北京来开会,他说我也想了解你们中国的智库,没有渠道,我在网上查不到,或者查到了只有中文的页面,我看不懂。所以,这就从另一个角度暴露出了我们智库对于充分地利用网络来传播自己的成果,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方面重视不够。

  如何与公众更多地互动,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智库一般被认为是决策者与社会、与公民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一个纽带。就是说,在政府决策之前,智库在提供决策咨询建议的时候,你必然要做广泛的调研。你们对社会、对民众的诉求、他们的意见,有更多的了解,要把这个意见融入到你的研究成果当中,要充分地向决策部门反映。这是一个角度。另外,政府在作出了决策之后,智库也该有义务、有责任积极地宣传、阐释、解读政府的政策。这样就是在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渠道,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我们的智库这方面的工作还有不小的差距。在阐释政策、引导舆论、分析社会舆情、疏解社会情绪、引导理性表达诉求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智库的几大功能之一就有舆论引导,有社会服务,所以,我们要有效地发挥这方面的作用。

  这次《意见》囊括了所有的这些内容,提出了原则的要求。下一步,有关管理部门还会制定一些贯彻落实的实施细则。作为智库来讲,自己也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意见》所提出的方向、提出的原则要求,来研究自己的。

  提升智库创新能力

  智库要开展一些战略研究、超前研究和储备研究,这些都离不开创新。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一是,这次《意见》当中,中央明确提出来,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提倡不同的学术观点,不同的政策建议之间,开展磋商、争鸣,开展平等的深入的研讨。《意见》提出的这些大原则,为智库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舆论环境。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智库自身来看,要增强自己的创新性,还是要苦练内功。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智库要自觉地增强服务意识。就是说,智库研究一定要紧紧围绕重大战略问题,围绕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决策。要站稳国家立场,站稳人民立场。不能唯上、唯书、要唯实;不能人云亦云,脱离实际、哗众取宠;更不能食洋不化,立场摇摆。这是首先的一点,就是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第二,要有问题意识。就是研究要求研究者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要分析研判,对可能给发展过程带来的结果,作出一些超前研究。第三,应该有调研意识,就是要出创新成果,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这就是说要联系实际,要接地气,要深入实际。第四,要有创新意识,不能墨守成规。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第五,应该有合作意识,因为智库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成果是以机构的名义提供的,不是个人发表的专著、论文。这里就要有一个集思广益,既有分工合作又有协同创新。智库内部团队之间的合作,不同智库之间的合作,甚至我们中国智库与外国智库之间的合作。总之,要有很好的合作意识。再一点就是时效意识。因为智库的研究,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它的政策建议要有一定的储备功能,就是说,你什么时间向决策部门提出你的政策建议,这个意识也要非常强。如果提的时机不合适,不能够引起重视,达成共识,提得早,也许还没有这样的决策需求,提得晚了,时过境迁,也不发挥作用,所以这个时效意识也很重要,这也是一门工作艺术。

  智库建设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兵突进某一方面的改革能够带来成效,它一定是综合性的、配套的。

  如何建设新型智库

  经过20年的努力和探索,要建设一个新型智库,大体可以归纳这样几个方面:做好决策咨询工作,建设新型智库首先还是要聚焦中心、服务大局。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甚至还要想领导忙而未想、想而未议、议而未决、决而未行的问题,开展这样的战略性、对策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所以我们做这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重点任务工作大局,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去开展研究,开展决策咨询建议,这是第一点最主要的。

  第二点,打造自己的优势特色。行政学院是作为国务院的一个直属机构,其特点与其他一些机构相比较,更加贴近政府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行政学院的决策咨询当中主要是围绕行政体制改革、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政府管理创新、法治政府建设这几个大的方面来打造的特色。

  第三点,完善内部的体制机制。行政学院有专门从事决策咨询研究和管理的部门。行政学院也有专门从事政策研究、发展战略研究的研究中心。同时各个教研部门也成立了一大批研究中心。比如说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政府法治、公共外交、社会治理等等。在内部要把这个力量组织好、整合好,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同时,又开展协同创新。现在在实践当中发现,有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靠一个部门、一个研究中心、一个学科支撑不了,一定要打通,要开展不同学科之间的跨界交流、协同创新。比如说研究土地问题,如果仅仅由我们研究经济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的专家来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局限。因为土地问题很复杂,它涉及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一些生态问题等等。

  坚持三位一体。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这是行政学院的一个特色。如何把这一块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我们一条体会和经验。比如说我们围绕政府工作当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我们的培训专题。培训专题确定以后,就要认真地开展调研,组织备课,这就是我们的科研工作。在培训过程当中,把科研成果、调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传播给学员,组织学员互动研讨。在互动研讨当中,有一个特点,因为我们的学员都是高中级公务员,他们来自于政府工作的一线,他们有很高的政策水平,也有很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研讨当中,他们又可以给我们一种反馈、一种互动、一种交流。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资源。行政学院开展决策咨询的金山银矿,就是我们宝贵的学员资源。他们这些意见、建议反馈回来以后,对我们的教学和科研又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同时,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提炼,加以归纳,有可能又产生了一份咨询报告。所以这三者之间是有机的整体,所以必须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我们的一条体会。

  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就是前面所提到过的,因为智库最终的优势还是在于人才上的优势。所以,我们学院也提出了人才强院的战略。我们一方面通过我们平常给我们的老师创造机会,让他们到地方党委政府挂职锻炼,到企业挂职锻炼,我们现在有这个措施,到一线去,他们一定要了解政府是怎么运转的,实际工作是一个什么状态。

  还有一条,就是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当中专兼结合,除了自己专职的教师队伍以外,还聘请了200多位兼职教授。这200多位兼职教授一部分是党政部门的领导同志,还有一部分是著名的专家学者,200多位是兼职教授,这也是履行决策咨询职能的一个重要的依靠力量。总之,这是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有这样几条体会。就是在工作当中,也是探索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