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翡翠博物馆
“震撼,开眼了!”,一群群从翡翠博物馆走出来的参观者无不感叹地说。
云南腾冲,被誉为“中国翡翠第一城”,是翡翠商贸的发祥地,这里的翡翠加工、经营及其鉴赏源远流长,并形成了一整套识别和鉴赏翡翠的经验与理论体系。
世界上最大的宝玉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腾冲翡翠博物馆的建成是全国翡翠界的一个创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玉出腾越”,从古至今就以它的深邃晶莹的质地,形成璀璨夺目的中华玉文化,也是世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腾冲翡翠博物馆以它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翡翠的开发史、鉴赏识别的学术成果以及独特的翡翠“玉”文化“仁义礼智信”,暗合了这座英雄城市的人民一样,家家正堂悬有“天地君亲师”。
玉石在中华文化中不仅是自然矿物,更承载着道德、信仰、艺术等多重精神内涵,因此宝玉石的特质被赋予了中国智慧与中国精神。仁为“精光内蕴”象征温和包容的处世态度,其硬度体现坚守道义的品格;晶莹通透的质地,反映明辨是非的智慧。 “以玉喻德”的思想自孔子时代起便成为士大夫修身的标准,至今仍影响着社会道德规范。
以玉为载体精彩绝伦的“完璧归赵” 故事,彰显了诚信、智慧与外交艺术的完美结合。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符号,更是智慧与品格的象征。这一成语源自战国时期的史实,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它讲述了赵国使者蔺相如巧妙应对秦国将璧玉完好无损地归还赵国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华民族重信守诺、智勇双全的精神。
“玉”是艺术与精神追求的物象,玉石工艺体现了古代审美与哲学的融合,礼天:良渚文化“外方内圆”的玉琮,象征“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祀地:商周的“圆形带孔”玉璧,用于祭祀地神;通神:“玉半圭形”的玉璋,常用于祭祀山川。 这些器物通过祭祀活动将自然崇拜转化为社会秩序,形成“人与自然,物我相应” 的哲学基础。
从新石器时代的简单雕琢到明清时期的精细纹饰,都展现了东方工匠对自然美的提炼;汉代组玉佩的珩璜,通过行走时的“玉振之声”,象征君子言行有度。 现代人佩戴玉石仍被认为能“润心肺、助声喉”,体现对人与自然属性的精神寄托,其核心价值为“君子比德”的道德观与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
坐落于腾冲高黎贡历史文化街区的 “腾冲翡翠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翡翠专题博物馆。博物馆按自然科学、文化商业、历史人文三大领域进行划分,由“序厅”、“翡翠天成”、“天工琢翠”、“古城拾翠”、“鉴宝识翠”、“明清翡翠”、“六大名玉”、“翡翠大观”、“彩映名城”、“翠都玉商”、“历史腾越”、“现代腾冲”十二大部分组成,馆内藏品珍宝3000余件。
博物馆展陈以传统实物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特色鲜明,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各展厅相互呼应,环环相扣,构成一条流光溢彩的时空隧道,讲述着中华玉文化五光十色的前世今生。大美大雅,琳琅满目,魅力独具,是翡翠文化精华荟萃之巅峰。
切开之后发现翡翠纹饰形似带刀将军人形象
“我们见到了也触摸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宝玉石!” 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块巨大的翡翠毛料,它长3.4米、宽2.9米、高2.3米、重量超过24吨,经世界纪录协会认证,确认它为“世界最大翡翠毛石”,切开之后发现翡翠纹饰形似带刀将军人形。
中国玉文化专家、著名翡翠历史文化大师, 云南腾冲翡翠博物馆馆长黄永康先生向访问学者赠送《翡翠简史》。
黄永康馆长与来自清华大学、凤凰卫视等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黄永康,云南腾冲绮罗人,中国玉文化专家、著名翡翠历史文化大师, 现任云南腾冲翡翠博物馆馆长。
2019年12月,黄馆长联合北京故宫博物院,组织翡翠界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编著出版了《翡翠简史》一书,这是中国唯一一部系统论述翡翠历史文化的专著。这是对翡翠历史文化做抢救性的保护。为挖掘整理腾冲历史文化宝库,以期古为今用,2024年黄馆长又组织专家、学者点校出版了珍贵古籍《芸草合编》,体现了腾冲企业的文化担当与情怀。黄馆长表示,随着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特别是云南边疆翡翠珠宝产业与旅游业的兴起,做好翡翠历史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发掘工作,宣传博大精深的中华翡翠文化,教育和培养翡翠珠宝人才,促进边疆经济的发展,建设翡翠博物馆有着深远的意义。
探秘腾冲翡翠博物馆,破译极边文明密码。翡翠是腾冲特有的文化符号,翡翠文化是腾冲最重要的本土文化。腾冲翡翠博物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腾冲人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腾冲翡翠文化不仅在中国翡翠界影响巨大,在东南亚影响最大的翡翠名流也大多是腾冲人。特别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翡翠文化影响更是深远。
泰华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副主席,泰国汇鑫珠宝集团董事长邓汇鑫先生说,腾冲翡翠文化是对几千年前发端于新石器时代中国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建立起了翡翠在商贸评估中的规范体系。翡翠质量的评估定价是比任何商品都更加复杂多变的难题,腾冲翡翠文化是在现代地矿理论还未引入的情况下 “独创翡翠商人通俗、直观、易懂的翡翠质量鉴定和鉴赏术语”,系统完成了翡翠的鉴定评估全过程,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伟大创举。
腾冲地处南方古丝绸之路要冲,作为连接东南亚通往南亚的重要门户,历史上既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军事重镇亦是商贸与文化交流中心。千百年来腾冲大地上留下了丰富独特的文化遗存,这里的每一件宝玉都是镌刻在腾冲大地上的文明密码,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与人文传承,承载着岁月赋予的独特记忆,见证着腾冲绵延不绝的历史脉络,穿越沧桑、触摸历史,走向未来。透过宝玉石文化,感受到在翡翠之路上闪烁的是腾冲人勇敢、智慧、勤劳、仁厚、心怀天下的特质。那些采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的翡翠,与腾冲人相融,实现了自然石头与人类文明的无价蜕变。由此联想到腾冲人的特质亦如翡翠般闪烁着华彩的光芒。
黄馆长介绍,腾冲翡翠是以云南腾冲地区为核心形成的翡翠加工与贸易历史文化形态,发端于明代中期,其作为中国翡翠加工业发祥地,清代发展为缅甸玉石最大集散地,形成贯通南亚、东南亚的贸易网络,特别以精湛的玉雕工艺和繁荣的贸易闻名,称为 “中国翡翠之都”。
追溯记载翡翠宝石首次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详细记载了腾冲翡翠原石、加工成品及翡翠经营者的情况,使得蕴含着神秘东方文化的“东方绿宝石”享誉天下,被世人奉为最珍贵的宝石。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曰:“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古人用两种美丽的小鸟来命名这一宝石,该是拥有一种怎样动人的情怀。
走进翡翠博物馆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在馆中听到看到这么多传奇而动人的翡翠故事。翡翠之路即是腾冲人的命运线,也饱含腾冲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喜怒哀乐。正如博物馆创建者段治葵先生说,“翡翠对于腾冲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物品,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情结,已融入到每个人的血脉中”。
腾冲市委、市政府明确将翡翠产业确定为富民强市主导产业,全市紧紧围绕“建设富民强市支柱产业”这一目标,使得腾冲市翡翠产业蓬勃发展。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强力推动下,创建“腾冲翡翠博物馆”,将腾冲翡翠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以及腾冲先祖建立起来的翡翠鉴赏评判体系载入史册。对于及时总结经验、指导翡翠产业健康发展,弘扬创业精神,使之持久造福全社会,对建设健康富足、生态和谐的新腾冲具深远意义。博物馆自面向社会开放以来,在弘扬中华玉文化、打造“中国翡翠第一城”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如今,翡翠博物馆已经成为腾冲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展示和宣传腾冲翡翠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是腾冲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它让更多的人了解翡翠的历史、文化和鉴赏知识,进一步推动了腾冲翡翠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翡翠历史文化璀璨明珠将继续闪耀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为中华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腾冲翡翠博物馆于2013年经腾冲市文广局、保山市文广局和云南省文物局批准,并经国家文物局备案,由腾冲恒益集团投资兴建,于2014年1月19日正式开馆,总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开馆以来,共接待来自世界各地游客及学者超60万人次。翡翠博物馆以实物为载体,多角度、全方位展示翡翠的开发史,展示翡翠鉴赏识别的学术成果,探寻翡翠文化源头,集中展示独特的翡翠文化,再现了腾冲作为翡翠加工发源地、翡翠贸易集散地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风貌。
(作者: 赵一丁 国声智库高级研究员、智慧中国大数据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