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韵传心,桥连共治: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团队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实践

2025-04-18
来源:中华网    

  近期,华北电力大学的法治宣传和调解团队积极开展了一项深入基层的实践活动,旨在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广泛传播与应用,让这一蕴含深厚法治智慧的宝贵经验得以具象化落实。该实践活动在法学研究与基层治理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优化基层治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枫韵传心,桥连共治”项目由负责人林书亦及其他四名法学专业背景的成员共同推进。团队成员凭借扎实的法学基础和对实践的探索热情,致力于挖掘“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潜力,力求在学科深度与广度上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力。

  团队成员合影

  在基层实践中,“枫桥经验”主要通过调解机制、群众参与和多元协同等方式,实现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及源头治理。基层政府、法院、社区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了以调解为中心、以群众为基础的治理模式。尽管“枫桥经验”在基层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群众信任度不足、治理协调性不够、数字化推进缓慢等挑战。

  为深入了解“枫桥经验”的实际运作情况,分析其成功经验与现存问题,为基层治理优化提供参考,该项目团队在近半年时间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序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寒假期间,团队成员分别在北京、河南、云南、贵州等地开展实地调研与宣传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共收集到237份有效数据,涵盖了不同年龄和身份的群众对“枫桥经验”的认知及实践建议。同时,团队走进校园、社区、街道,开展主题宣讲并分发宣传册,广泛推广“枫桥经验”。在线上,团队建立了“枫韵传心”的小红书账号和公众号平台,进行普法宣传,并提供争议调解与劝说服务,让群众亲身体验调解在矛盾解决中的优势。

  团队开展“枫桥经验”宣讲活动

  在校期间,团队针对北京市内的在校学生、中年和老年群体,开展了基层探访与推广活动。通过采访和普及,团队发现,在校学生对“枫桥经验”的了解程度相对较高,而其他群体认知度较低。普遍问题在于,群众对基层矛盾调解的方式仍局限于传统法律思维,如依赖诉讼、仲裁等成本较高的方式,且基层矛盾调解平台尚未普遍建立,导致群众难以真正了解和体会“枫桥经验”的优势与作用。

  基于此次调研,团队自发成立了校园矛盾调解平台及调解工作室,致力于实现“枫桥经验”在基层调解中的落地应用。团队成员积极寻找矛盾案源,秉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精神”,成功调解了校园读书会小组内的矛盾,充分展现了“枫桥经验”在促进基层关系和谐稳定、提升矛盾解决效率方面的显著成效。

  团队向群众宣传“枫桥经验”相关内容

  “枫韵传心,桥连共治”项目持续挖掘“枫桥经验”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的潜在动力。在党的政策支持下,依托人民群众的实践,充分发挥“枫桥经验”的作用,对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项目团队将继续深入探索,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