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培养德艺双馨人才

2024-07-23
来源:智慧中国网    

  2024年7月1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的伟大时刻。回望百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从一叶扁舟成长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其背后的力量源泉,正是那份历久弥新的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86个字概括了大会的主题,其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赫然在目,凸显了建党精神对于曾经饱经风霜但仍能屹立挺拔的大党而言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品格。

  从“精神”所蕴含的力量而言,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无精神不伟大,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无精神则无以立德;从“精神”所蕴含的育人价值而言,伟大建党精神根源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活力密码,更是艺术类大学生投身时代敢于创新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如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艺术类大学生血脉,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作用,成为艺术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伟大建党精神是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

  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基础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基本内涵的首要内容,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脉。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守理想是坚持真理的题中之义,体现了对既定目标为之奋斗的思想逻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动力源。

  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遵循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前后呼应并内在统一的,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伊始就立下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铮铮誓言。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前的50多人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党,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政治奇迹,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大情怀和牢记使命的大格局。

  伟大建党精神的风骨和品质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三部分内容,是对党的斗争精神的实践肯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100多年来,每一位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每一位不怕牺牲的革命英烈,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艰难历程、流过的辛勤汗水和做过的英勇斗争。这样的牺特既无私又伟大,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风骨和品质。

  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品质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最终落脚点。对党忠诚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首要政治品质,不负人民饱含了党对人民情真意切的赤子情怀,二者都应坚定不移落实于具体的行动中。

  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优势和为民造福的历史使命。‌这一精神不仅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动力,‌也是高等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宝贵财富。‌通过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和激励大学生继承红色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立德树人与艺术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和统一性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新征程,学校要紧紧围绕这一标准,结合学校特色和实际,将严格规范的管理和润物无声的启迪相结合,将立德树人扎扎实实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各环节。  

  立德树人是文艺工作的事业之基。文艺作品的优劣与文艺工作者的价值取向息息相关,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可以创作出载道传世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手中的妙笔源于心中的大美,心中的大美方能驱动手中的妙笔绘出“铁肩担道义”的豪迈和流芳百世的佳作。

  立德树人是衡量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艺术院校应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体验等渠道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好的文艺作品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技艺,还要有“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的价值引领作用。立德树人在艺术院校人才培养进程中起着发动机的作用,也是检验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方向和路径是否正确的金科玉臬。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效融入是实现艺术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艺术院校教育工作者将建党精神内涵融入育人全过程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可以为艺术领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持。

  (一)从建党精神中汲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养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文学艺术家们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研究文艺理论、文艺作品创作、文艺作品评论过程中获得启迪后进行研究产生的理论成果。

  汲取“德艺双馨”的价值滋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发展进程紧密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后,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逐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精神财富,尤其是毛泽东于1942年在延安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始成为中国文艺界的指导思想。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艺领域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汲取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养分,是继《讲话》发表以来,文艺界最为系统、全面的关于文艺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艺术院校培育“德艺双馨”人才提供了理论滋养和价值遵循。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价值遵循。理论如果不结合具体实际,不看到具体实践的特征,只是高高凌驾于实践之上,不仅不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反而会成为革命和建设中的障碍物。分析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奋斗历程取得的成绩和付出的艰辛,凡是成功的革命和建设经验都是坚持从中国实际情况和时代背景出发,都是将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得好的;凡是失败的革命和建设教训都是脱离中国实际和具体情况,机械照搬书本知识和国外经验,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艺术院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可靠艺术接班人的重要平台,应当引导学生将艺术理论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从扎扎实实的实践中凝练主题、获得灵感。脚踩大地进行的创作才是有血有肉、能打动人心的精品力作。

  (二)从建党精神中汲取爱国主义的力量

  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砥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激励中国人民勇往向前的动力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共御外敌入侵,爱国主义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文艺领域,爱国主义题材的优秀艺术作品也是凝聚中华儿女不畏艰险、奋进拼搏磅礴力量的精神需求和现实需要。

  爱国主义是文艺创作的主要旋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产生了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文艺思潮,一些不良思潮也充斥其中,干扰着艺术类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成为立德树人进程中的绊脚石。面对这些不良思潮,文艺创作应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不仅可以抑制文化浊流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还可以引领艺术类大学生创作出颂扬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优秀作品。

  爱国主义是文艺育人的重要目标。在中华民族由弱到强、由贫到富的发展历程中,文艺发挥着重要的感召和影响作用,文艺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和文艺素养是决定文艺作品好坏的重中之重。艺术院校在培养艺术大学生的过程中应自觉承担起塑造灵魂、培育爱国情怀和践行爱国志向的重任。实践证明,有爱国情怀的文艺作品就像春天的小雨、夏天的凉风一样不仅能滋润心灵,还能启迪心智,扫除文艺领域中的颓靡之风。艺术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把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当作“立德树人”关键任务,才可以培养出讴歌祖国、描绘家园、书写精神的优秀文艺工作者。

  (三)从建党精神中汲取为人民服务的创作理念

  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不负人民”铿锵有力地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作为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的耕耘和硕果累累当然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审阅。艺术院校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为人民服务的创作理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文艺需要人民。“为人民”的命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因其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高度一致,中国文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然也选择了“文艺为人民”的创作导向。2022年春季获得高收视率的电视剧《人世间》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其热播的原因除演员阵容强大外,最主要原因在于剧情就是反映普通老百姓真实经历过的时代蝶变、家庭伦理和朋友真情等。如果剧情的起伏和人物的悲欢只是创作者闭门造车、远离人民而著,那么此剧也将会成为无根浮萍和无魂的躯壳,难以获得高收视率。艺术院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艺术生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在实践中体会人民的情感、感受人民的疾苦,进而使创作主体的思想和情感与人民群众一致,最终创作出能表达人民立场和愿望的优秀作品。

  文艺要热爱人民。如果说文艺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源于人民,那么文艺成果的内容就要热爱人民、奉献为民。热爱人民就要俯下身子扎根实践接触人民。文艺作品对人民的热爱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应付诸理性认识支配下的实践行动。关在亭子间中无病呻吟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不仅缺乏创作的灵感,也不会激起人民的热情。因此,艺术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导艺术生充分珍惜和利用每一次写生实践,俯下身子亲自到第一线去感悟,引导艺术生创作出贴近人民、热爱人民的优秀作品。

  拥有99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大党,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就是伟大的建党精神。艺术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将这一成功密码融入“立德树人”的育人过程,让艺术生切实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依靠坚毅的风骨在攻坚克难中成长,在伟大实践中壮大;让艺术生切实做到将伟大建党精神通过认真学习内化为高尚的艺术品格,通过艺术创作外化为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最终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韩晶磊:西安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邱必震:西安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