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金碧镇新兰村农民在葡萄园内采摘葡萄。 洪水镇长堰村村民刘刚摄 |
河北剪纸艺人李宝峰的作品《开镰抢秋》。 |
安徽农民画创作者王淑玲的作品《事事如意节节甜》。 |
云南农民画创作者金牛的作品《丰收》。 |
上海金山农民画创作者陆永忠的作品《采莲》。 |
河北剪纸艺人牛世民的作品《满载而归》。 |
吉林省吉林市金星村农民袁永贵摄影作品《收获》。 |
浙江金华华溪村村民丁国嵘摄影作品《希望的田野》。 |
9月23日是农历秋分,金风送爽,华夏大地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听,丰收在麦浪欢快的歌声中,在收割机澎湃的轰鸣声中,也在农民按下快门的“咔嚓”声中;看,丰收在稻穗金色耀眼的灿烂里,在苹果羞答答的红脸庞上,也在农民恣意挥洒的创作中。
剪纸艺术展现丰收场景
本报记者 邵玉姿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会剪纸。”受家庭影响,51岁的河北省无极县西南汪村农民牛世民从小就喜欢剪纸。五六岁时家里的老人们经常围坐在一起剪纸的场景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那时长辈们的剪纸就取材于咱们当地的农民生活,传达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景。”
“今年我家小麦每亩地收了1300多斤,这是我记事来第二次收这么多,是个丰收年。”麦收时节,牛世民往回拉着小麦,想起了儿时小麦丰收满载而归的情景。回到家后,牛世民立马构思设计,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创作了剪纸作品《满载而归》。“满载而归!寓意每年都是丰收年。”牛世民说。
今年41岁的李宝峰是蔚县杨庄窠乡李家庄村一名颇有名气的农民剪纸艺人。因为从小喜爱本村著名剪纸艺人李申、李佃仕等人的窗花作品,李宝峰中学毕业后便开始学习蔚县剪纸的画、刻、染技艺,如今已创作众多精美的剪纸作品,大部分都与农村、农民有关。“我从小生活在农村,一直就梦想把农村生活的感受、体验、经历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李宝峰说。他创作的作品《开镰抢秋》便展现了农村生活中家家户户秋收时的场景。
从河间市朝东北方向驱车行驶半小时,便到了米各庄镇前榆杭村,田野里玉米长势正盛,散发出阵阵清香。
村子西南角的一处农家院里,祖孙三人在专注地剪纸。“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我们仨正以丰收为主题比赛剪纸。”67岁的宋保树自8岁起便开始学习剪纸技艺,至今已近60年。
今年,河北省小麦生产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宋保树的大儿子宋伟杰经营的农场也迎来了大丰收。“小麦平均亩产足足有1200多斤呢。”宋伟杰说。
“再过20天,俺们家的玉米也要丰收了。”说起今年的收成,宋伟杰难掩喜悦。以富贵花、柿子、莲藕、荷花为表现元素,他将自己的喜悦注入剪纸中,创作了团花剪纸《喜事连连》。
“丰收喜逢中秋,我剪的是《恭贺中秋》。”宋保树的孙子宋子扬也不甘落后。田野硕果累累,院内笑声连连。“我们要用自己的手艺剪出我们农民自己幸福的模样。”宋保树说。月季花旁,祖孙三人约定,明年丰收节还来一场剪纸比赛。
画笔描绘幸福的生活
本报记者 徐 靖 李茂颖 黄晓慧
一支毛笔、一方砚台、一张宣纸,描描画画之间,翠瓜绿叶、荷塘春色……在王淑玲的手中活灵活现。
王淑玲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刘套镇徐安村,生在国画之乡的她,从小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绘画。1987年,她来到当地的农民书画院正式拜师学习国画,至今已经30多年。
农民想学画可不容易,但架不住王淑玲有一颗热爱绘画的心。就连出嫁时,她也让家人用红色画案、文房四宝作嫁妆。
“那个时候家里种棉花,白天天不亮就要下地干活,晚上很晚收工回家,之后才能有时间画画,画不了一会儿就得赶紧睡觉,第二天还要接着忙呢。”王淑玲说,“那会儿两天的事情恨不得一天就干完,有点空闲的时间都想用来画画。”
农村的生活生产经历,赋予农民画浓厚的乡土气息。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农民画创作者金牛的作品色彩鲜艳、勾画细腻,独具视觉上的冲击。“我的画就好像是对每一个农村生活场景的综合与再现。”金牛说。
与王淑玲、金牛一样,地地道道的上海金山人陆永忠也出生在农民家庭,爷爷和爸爸都是泥瓦匠,擅长画壁灶画。
陆永忠17岁离开学校后,在金山干巷镇的文化站当临时工,画了近两年的电影海报。1989年,金山成立农民画院,金山各个文化站选送擅长绘画的农民到画院学习。陆永忠被选中,并通过了创作考试留在画院,正式开始学习、创作农民画。这些年,陆永忠把很大精力放在“大地美术馆”上,以大地为画布、万物为颜料、锄头为画笔。
对于许多喜爱绘画的农民来说,农民画,画的是绿水青山、万物生长,画的是人们在自然生活中的喜悦与幸福。“这几年农村的变化非常大,我们的创作有了更多素材,希望今后我们农民画家的画笔能够展现出更加生机勃勃、红红火火的乡村生活。”想到未来,金牛眼里满是憧憬。
镜头记录田野的变化
本报记者 祝大伟 刘以晴
“丰收的时候,咱村里最美。”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金星村农民袁永贵感叹。今年67岁的他,生长在农村,靠种地打工为生。
袁永贵50多岁时,在文艺下乡活动里接触了摄影,后来成了一名摄影爱好者。“咱农民熟悉农村,知道怎么拍农村。”袁永贵说,春种秋收,他在田间地头拍了不少照片。
“秋天,那就拍丰收的喜悦。”眼瞅着又一年秋收到了,袁永贵把前些年拍的照片整理出来,他对自己的作品《收获》印象深刻。
“那时候我背着相机,骑着自行车四处转。”袁永贵记得,他骑了10公里,到新站镇的村子里拍下了这张照片。
收割好的水稻立在田里,形成一道道笔直的线条,没有收割的田还是金黄的色块,线条与色块错落,三两个农民在田间忙碌。“透过照片上金黄色的稻子,都能闻到米香。中秋前后收水稻,人团圆庆丰收,圆圆满满的事儿都赶在了一起。”
最近两年,袁永贵再拍水稻丰收,少了人却多了大农机。“农机能把倒伏的稻子都收起来,比人收轻松。”袁永贵说。
浙江金华义乌廿三里华溪村农民丁国嵘也热衷于拍摄田间地头的景色。微斜的夕阳、金黄的稻田、忙碌的大农机……去年10月,正是丁国嵘在村里的现代化标准化农田蹲守的第三年,这次,他总算拍到了满意的照片,“这就是‘希望的田野’!”丁国嵘欣喜不已。
年年拍丰收,袁永贵、丁国嵘们的镜头记录着田野里的变化,也折射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据统计,202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10.3亿千瓦,农机保有量2.04亿台(套),分别较2003年增长72%和63%。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1%,较2003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已超过80%。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2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