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国产化替代工程打造数控机床高端产业链

2021-05-10
来源:智慧中国    作者:张 震

  按照先进装备制造业八大行业分类,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工程中心编制了《先进装备制造业进出口产品目录》,并依据此目录划分的数控机床54类海关编码,收集整理了数控机床进出口大数据,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大数据分析洞察数控机床未来发展新机。

  一、数控机床行业进出口状况分析

  据CCID数据显示,2017~2019年全球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全球数控机床产业规模为1492亿美元,同比增长4%。日本是全球第一大数控机床生产国,中国大陆列第二位,德国列第三位,产业规模分别占全球比重32.1%、31.5%、17.2%。

  根据大数据分析,中国大陆虽然是数控机床的生产大国,但出口是以低端数控机床及零部件为主(单价10万美元以上的数控机床仅占1.1%),进口则是以高端数控机床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为主(单价10万美元以上的数控机床占比87.6%)。我国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和数控系统仍大量依赖进口,高端数控机床明显供给不足。而且德、日等国掌握着数控系统的领先技术,全球前十大数控机床制造商中日本、德国占了80%,中国大陆未有企业列入。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仅为10%左右。

  据全球贸易观察系统®(GTF)数据显示,2019年,从出口看,德国是全球第一大数控机床出口国,日本列第二位,意大利列第三位,中国大陆列第四位,出口额分别占全球的20.4%、17.2%、7.3%、6.6%。从进口看,中国大陆是全球第一大的数控机床进口国,美国列第二位,德国列第三位,进口额分别占全球的15.3%、13.4%、8.3%。

  2019年,中国大陆的数控机床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10.9%,较上年下降18.7%。其中,出口占全球的6.6%,增长1.3%;进口占全球的15.3%,下降25.3%。进口相当于出口的2倍有余,对外依存度较高。

  在中国大陆高档数控机床TOP10贸易伙伴中,日本、越南和美国是前三大出口市场,出口额分别占中国大陆出口的11.8%、8.2%、7.9%。日本、德国和中国台湾是前三大进口来源地,进口额分别占比29.7%、28.7%、12.7%。

  从中国大陆数控机床的主要进出口省(市)看,江苏省、广东省、上海市排名前三位,分别占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的26.5%、12.6%、12.2%。辽宁省在全国排名第六位,占比4.8%。其中,出口占8.2%,进口占3.3%。

  在辽宁省数控机床TOP10贸易伙伴中,日本、韩国、德国是辽宁省最大出口市场,出口额分别占中国大陆出口日、韩、德的31.8%、18.8%、16.4%。德国、日本、瑞士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地,进口额分别占中国大陆从三个国家进口的4.9%、4.2%、2.9%。

  从辽宁省进出口数控机床的主要城市来看,沈阳、大连两市出口额合计占全省的98.4%。沈阳、大连两市进口额合计占全省的89.4%。

  

  沈阳精合数控

  

  二、数控机床行业进出口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优化产业布局,打造高端产业链

  我国对数控机床制造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发展得益于国外数控机床制造技术的成果。目前,数控机床虽然能够实现国产,但根据机床杂志社的数据,国内客户在购买机床时主要考虑可靠性、性价比、售后服务等因素,而国内数控机床的主要问题是“精度和稳定性差”、“故障多发”,与消费者的需要还有一段距离。此外,由于核心技术、核心专利被国外制造商所垄断,国内企业大多集中在数控机床低端产业链,甚至有一些企业只是组装机床,用户自行购买光机、数控系统、丝杆、刀库等部件。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仅为10%。以辽宁省为例,虽然沈阳机床研制出I5 数控系统,大连数控机床也开发了DMTG 数控系统,实现个性化和自主升级服务,但从贸易数据看,辽宁省是以出口数控机床零部件为主,占比达到50.9%,其他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档数控机床设备出口较少。

  建议,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发挥“龙头”效应,形成产业上下游协作配套能力,打造高端产业链条,带动产业竞争力的整体跃升,进而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二是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用数控机床、特种数控机床方向发展,通过税收优惠或金融支持鼓励其深耕专用数控机床、特种数控机床及核心零部件、材料、元器件、传感器、各类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实现差异化发展。

  (二)强化系统集成,打造全球创新中心

  目前,由于我国数控机床产品与德、日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在设计同类高端产品时,需要突破和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对较多,进而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实现技术的突破和验证,大大增加了研发时间。我国机床企业开发基型产品的周期约为15~18个月,其中设计时间约为5~8个月,占总周期的40%左右。而国外先进机床企业同类基型产品的开发周期为6~9个月,其中设计约1.5~2个月,只占25%。因此,无论是产品开发的总周期还是设计所占的时间比例均与国外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智能温控中心

  

  建议,一是围绕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数控系统等关键技术,超前布局创新链,以数控机床龙头企业为主导,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有契约关系的创新联合体。二是鼓励龙头企业建立数控技术全球创新中心,整合全球资源,积聚高层次人才,通过“揭榜挂帅”解决数控系统卡脖子问题,提高数控技术创新能力。

  (三)实施国产化替代工程,打造自主品牌

  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国内市场长期被德、日等西方企业垄断,进口依赖度仍然超过90%,我国企业在高档数控系统领域,少数产品在精度方面可以与发那科、西门子媲美,但在产品的使用寿命、性能和稳定性上面则依然落后对手。因此,其配套的高端数控机床的实测占有率不足10%。本报告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大量进口技术含量较高的数控加工中心。

  另据全球贸易观察系统®(GTF)数据显示,2019年,印度、俄罗斯、波兰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进口数控机床的主要市场,中国大陆分别占三个国家市场份额的11.9%、9.9%、3.6%,辽宁仅占三个国家市场份额的0.44%、1.03%、0.08%。另外,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其对装备制造业产品的需求水平也逐步升级,2019年“一带一路”TOP20进口国家中,越南、匈牙利、乌克兰对数控机床的需求同比增长了18.2%、11.9%、7.1%。

  建议,一是立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施国产化替代工程。出台鼓励央企、大型国企和民企优先使用国产高端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的政策,进一步扩大高端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国内市场份额,实现数控机床高端产业链自主可控。二是加强国际市场开发。运用好国家出口支持政策,以及中外产业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在海外重点应用国家布局相关零部件、整机组装等生产,形成支持进出口配套能力和服务体系,打造国产数控机床知名品牌,多元化开拓全球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提高数控机床产品国内、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张震在大连光洋数控机床调研

  

  (作者系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工程中心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