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幸埋忠骨,烈士遗志永不忘。4月4日,清明节当天,第75集团军某红军旅组织官兵来到营区内三台寺烈士陵园,同驻地各界代表一起缅怀先烈。
走进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鎏金大字,庄严而又肃穆。
瞻仰烈士陵园
向革命先辈默哀
9点37分时,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正式开始。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唱毕,全场肃立,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
敬献花篮
鸣枪致敬
方阵前,以驻地党政机关、解放军77126部队的名义敬献的大型花篮一字排开。花篮的红色缎带上写着“烈士永垂不朽”。
伴着深情的《献花曲》,礼兵稳稳抬起花篮,缓缓走向烈士纪念碑,摆放在纪念碑基座上。
驻地和军队领导人缓步登上纪念碑基座,在花篮前驻足凝视。芬芳吐蕊的百合、轻盈绽放的文心兰,寄托着对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记者了解到在这座烈士陵园里,长眠着解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牺牲的烈士247名。每一块墓碑,数十个字,一张稚嫩的遗像,一个年轻的生命。
向革命先辈献花
时空对望
官兵们、老战士、老同志和烈士亲属等人手一支菊花,缓缓地走向纪念碑前,一块烈士墓碑让一营二连下士吴晓龙停下了脚步。“孙成兴,云南峨山人,1951年入伍……原13军37师109团炮兵营山炮连战士,在一次剿匪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二岁。”
吴晓龙对身边的战友说:“他牺牲的时候跟我现在一样大。”跨越70年的时空,两个同龄人“相视”,在使命和时代的感召下,他们的对话是青春与梦想的一次交融,更是对军人价值的认同。
一旁的宣传科干事罗民江指着另一块墓碑给大家讲起了故事。1953年10月12日,二营现在的火力连前身机枪连排长郑法云,在外执行任务中,遭遇山体塌方,为抢救战友献出了生命。再过两天,就是郑法云28岁生日。他的母亲赶过来时,才知道儿子离祖国边防这么近。在整理儿子的遗物时,她发现了一封尚未寄出的家信:“妈妈,由于我经常要出去执行任务,不能经常给您写信,虽说任务中会有一定的危险,但是我时刻为能守卫祖国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听完故事,许多官兵眼中噙着泪水说,军人的荣誉是牺牲奉献换来的,我们也要像英烈一样,在平时乐于奉献,关键时刻豁得出来。
向革命先辈敬礼
瞩目革命丰碑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扫墓缅怀革命先烈,使官兵们强烈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凛然正气和献身革命事业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思想得到了洗涤。
“先烈的历史功勋永远值得铭记,先烈的崇高精神永远催人奋进。”该旅副政委陈阳现场教育官兵,要深入学习英烈们伟大事迹和高尚精神,把勇敢忠诚的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实现他们追求的理想。
追思先烈足迹,自觉传承遗志。教育结束后,官兵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那种大无畏的精神,站排头、当尖兵。上士邓正贤深有感触的说:“先烈的英雄故事让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一定努力训练,不辜负祖国的培养,不愧于人民的信任!”(文/胡培森 李 琦 王 柠 黄国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