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黑土地 让国之粮仓更丰实

2020-08-10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好耕地是关系14亿人吃饭的大事。东北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黑土高产丰产让东北地区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粮仓”。长期的大规模开发、高强度利用和土壤侵蚀,造成东北地区黑土的表层越来越薄、肥力迅速衰退、有机质含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影响了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好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是把藏粮于地落到实处、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用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黑土地保护,说到底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目的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黑土地可持续利用,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一是践行好绿色发展理念,厚植农业绿色生产优势,充分释放东北地区黑土地微生态系统优势,加快农田生态环境全过程治理修复,实现农业生产与黑土地生态系统相协调,切实提高黑土地肥力。二是坚持用养结合、保护利用,实现用养相得益彰。既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避免黑土地肥力透支和环境污染,实现永续利用和环境友好;又要统筹好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和黑土地保护的关系,通过高效保护为粮食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夯实可持续发展的耕地基础。对此,建议大力推广生态保育型农业技术,采取工程、农业、生物等多种措施,确保黑土地保护得好、利用得持久。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形成黑土地保护共同体。黑土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涉主体多,需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完善激励相容机制,积极调动各方积极性,打造紧密的黑土地保护共同体。一是要明确政府、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等相关者的诉求,以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各方通力合作,将粮食生产、环境保护、收入增加、技术研发有机统筹起来,形成合力保护黑土地。二是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结作用,以保护好农民土地权益为底线,充分调动农机专业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实现黑土地的规模化、机械化保护。此外,要大力发展土地托管服务,不断释放黑土地保护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农民收益来源多样化和结构合理化,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

  强化顶层设计,不断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实施黑土地保护是一项战略工程,具有全局性和整体性,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和高位推进。一是要落实好《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和《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完善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东北黑土地保护有序推进。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建设,释放黑土地保护制度优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黑土地保护考核机制,将黑土地保护与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统筹起来,精准掌握黑土地质量变化趋势,做好黑土地保护动态监督管理工作;完善黑土地保护资金保障机制,在中央财政专项每年5亿元资金支持的基础上,中央政府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地方政府应整合相关资金对黑土地保护给予补贴,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黑土地保护,构建中央财政强力投入、地方政府积极补贴、社会资本踊跃参与的黑土地保护资金保障机制。此外,要健全黑土地保护科技支持制度体系,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创新科技服务机制,调动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投身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完善科研成果收益分配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获得感。最后,要依法保护黑土地,既要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又要支持地方性法规规章,形成中央与地方联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法律支持和技术保障。

  (作者:刘元胜,系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