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大漠刮起“钢铁风暴”

2020-07-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远程机动,到达实弹射击阵地。

点击进入下一页

实弹射击瞬间。

点击进入下一页

弹药装填训练。

点击进入下一页

  大漠戈壁气候恶劣,但官兵们总是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

  开栏的话

  习主席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今年,我军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力争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广大青年官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身强军实践,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不懈奋斗。

  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奋斗强军”专栏,集中报道广大官兵将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梦,在本职岗位上磨砺意志品质、苦练打赢本领、积极创新创造,书写新时代奋斗者精彩篇章的故事。敬请关注。

  ---------------

  深夜两点,距离实弹射击开始还有不到6个小时,大漠戈壁的夜晚寂静而寒冷。

  77集团军某炮兵旅远火营二连连长黄振豪躺在床上,眼睛闭着嘴里却还在不停念叨,“更新气象条件、装定参数、二连一炮打指挥所、二连三炮打装甲目标……”他一遍又一遍在脑子里过实弹射击流程,无法入睡就干脆起床,到室外打开小手电把射击演练资料又仔细看了一遍。

  全营官兵都在盼着6月30日。这一天,新装备列装一年多后举行首次实弹射击演练。无数次加班熬夜、无数次攻坚克难,终于要在几个小时后检验训练的最终成果。

  好成绩来之不易

  “二连一炮注意,M10001号目标,敌指挥所,10秒倒计时开始……3、2、1,点火!”

  大漠的朝阳刚刚升起,部队按计划顺利占领预选阵地,指挥员第一时间组织火力打击单元与气象、通信、弹药保障等模块协同训练,强化各操作手之间的密切配合,确保指挥体系和部队行动的高效顺畅。

  随着第一波火力打击指令下发,各打击分队实时更新气象条件、检查并上报弹药状况,完成火力打击准备。黄振豪所在连队二连一炮按照指令率先发起“攻击”。

  炮弹喷吐着火焰在空中划出亮眼的轨迹,几分钟的焦急等待后,前沿观察哨和无人机实时传回信息:首发炮弹精准命中目标!

  电台里“首发命中”的消息让官兵们欢欣鼓舞,但大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紧张地等待着后续火力打击指令。

  随着首轮打击持续进行,官兵们按计划采取无人机临空、抵近侦察等方式,通过卫星通信实时回传目标毁伤效果,指挥员综合判断各类信息,及时调整射击参数,依托高效顺畅的指挥体系,灵活采取火力压制、精打要害等战术打法,使用不同弹种对“敌”指挥所、炮阵地、装甲集群和弹药库等10多种不同性质、不同距离的目标进行了远程精确火力打击。

  首轮火力打击刚刚结束,官兵们就接到转移阵地的命令,各打击分队快速转移至预备阵地,指挥员根据“敌情”变化迅速制订新一轮火力打击计划,并利用指挥信息系统推送至各火力单元。

  远火营一连射击参数刚刚装定完毕准备射击,阵地风向、气温突然发生变化,连长胡强立即根据气象车上报的气象条件,指挥各火力单元重新装定诸元。

  “雷霆射击,M20001号目标,装甲集群,10秒倒计时开始……3、2、1,发射!”

  随着一发发炮弹接续精准命中目标,官兵们在新装备列装后的首次实弹射击中,取得了首发命中、发发命中的好成绩!

  “好成绩来之不易。”连长黄振豪清楚地记得,去年年初旅里列装该型远程火箭炮时,全营官兵均是由其他装备岗位转岗而来,没有一人掌握新装备操作使用技能。

  这些90后、00后们从零起步,积极破解新装备训练难题,探索新装备技战术训练方法,他们群策群力、集智攻关,采取干部带头、全员普及、专攻精练等学习方式,一步一个脚印,最终熟练掌握了手中的新装备。

  曾经离远火很远

  在刚开始展开班协同训练时,没有任何经验的二连一班班长彭亮按照教材内容开展训练。多次协同后炮手们总感觉自己拖了大家的“后腿”,彭亮也发现整个装填用炮中,人员操作显得凌乱无序,没法达到快打快收的要求。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彭亮。有一天,吃过晚饭后几名老班长像往常一样聚在一起聊一天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彭亮向大家提出了人员分工是否合理的疑问,这让几名老班长很有“共鸣”——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针对实际操作中的情况反复研讨,重新分工、明确职责,解决了班协同训练中杂乱不合理的地方。

  “一炮手装填准备时直接拉臂挂接,展开装填,电缆对接由四炮手和六炮手实施……”重新分工后,各炮手分工更加清晰,协同更加高效,极大减少了操作时间。

  弹药吊装作业时,操作人员需要与其他人协同配合才能精确作业。刚开始配合操作时,各连指挥手势各式各样,最后虽然能够完成吊装,但工作效率不高。

  几名老班长又聚在一起开“诸葛亮会”,研究规范手势,形成初步意见后又在实装操作中反复检验,努力总结出最科学高效的协同方式。“左手拇指指向为调整方向,右手比哪个数就动哪一缸……”官兵把这样的协同方式称作“配指法”。通过这种简单实用的“配指法”,吊装时间缩短近一半,极大提高了装填效率。

  列兵夏川是连队里的训练尖子,所有单兵专业成绩都达到优秀以上。新兵下连刚好赶上新装备训练攻坚期,整个远火营从上到下都在加班加点搞训练,“被迫营业”的夏川一度挺不适应:“大家都在练,我不得不跟着一起练。”

  但这名训练尖子的心态很快发生了变化。每天训练结束后,他都能看见干部骨干依然“黏”在装备上,休息间隙也总会发现士官班长们围在一起讨论训练问题。身边浓厚的训练氛围感染着夏川:“大家都在练,我要练得好上加好。”

  6月30日的实弹射击结束后,官兵们兴奋地坐在一起聊起这次任务中的点滴。六班班长鲁渊博坐在远处,从上衣口袋里拿出几张字迹潦草的作业纸,休息间隙他要把这几天任务中的经验整理到“随身宝”上。

  “随身宝”是鲁渊博的学习笔记本,本子的扉页上写着一句话——“征途是星辰大海,门票要自己拿”,里面详细记录着新装备学习的知识要点和平时的训练感悟。

  远火刚列装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鲁渊博面对高度机电一体化的新装备产生了强烈的“本领恐慌”。厂家技术人员培训时,各种专业术语“生僻难懂”,他便用笨办法,把需要分步骤的地方用流程图标示,需要重点记忆的部分涂上颜色,把遇到的各种难题和请教来的解决方法都记在笔记本上。

  “学习笔记就是最好的教材。”鲁渊博说,像这样的笔记本,几乎每个班长都有一份。就是这样的“随身宝”,成就了远火营实弹射击“百发百中”的战绩,也让越来越多的战士成了“兵专家”。

  成为“远火第一人”

  “营长,我认为诸元计算运用的是1号阵地坐标……”一次模拟训练中,指挥保障连指控车操作员商永成与营长发生了争论。营长寇仙向他解释:“在我们实战过程中,1号阵地坐标是预选坐标,而2号坐标是实地坐标,所以诸元计算运用的是2号坐标。”

  为了验证是否正确,商永成进行了反复核对,最后通过实践检验,确定营长的观点是正确的。

  中士商永成之前是一名侦察兵,新装备列装后他更换到指控专业岗位。在“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惯了,忽然成为指控车操作员天天面对电脑,可把商永成愁坏了。

  由于底子薄,商永成要从最基本的熟悉键盘开始学习,训练过程中经常犯错而被营长训斥。但每次批评后营长寇仙也会耐心为他纠正错误:“这个操作应该是这样的……”

  “每次挨骂,都会进步。”商永成总结说。实弹射击结束那天,商永成终于收获了寇仙营长的第一次表扬:“今天可以的,商永成,没有出问题。”

  远火营的官兵大多是90后、00后,戈壁大漠高温酷暑的恶劣环境磨砺了他们坚强、乐观的性格,当同龄人谈论“诗和远方”时,他们聊的是“诗与远火”。

  在一次装填对接训练中,二连三炮手容基炜不小心从车上摔下,为了不影响班级整个训练进度,他忍住疼痛迅速从地上爬起,继续完成了整个操作。

  可后来经过检查才发现自己腰椎骨裂,休养两个月后归队,向往成为“远火第一人”的想法驱使他第一时间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加入训练。面对容基炜的多次申请,连长黄振豪叮嘱他说:“继续参加训练可以,但必须做到量力而行,同时你需要换为一炮手,这样力气活儿相对少些,但一炮手需要担负更多任务,你得下功夫才能练好。”

  “我一定要参与营连的首次射击。”再次上炮的容基炜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每一个动作他都会反复练习,直到让肌肉形成“条件反射”。通过不懈努力,不久前的远火营实弹射击中,容基炜所在班圆满完成任务,他如愿以偿和战友们一起成为了炮兵旅“远火第一人”。

  彭小明 胡靖文并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