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张伟、上官彩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取决于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保障农民稳定就业和增收致富为核心,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农村发展,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把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稳定农民工就业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河南作为农业生产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更需要以民为本,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小康水平。
以提质促增效,增加农民收入。适应市场需求,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提升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仍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结合农村产业实际,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企业,按照“品牌+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国家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支持政策,以花生、甘薯、食用菌、中药材、草食家畜、优质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建设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高地,做强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调整产品和品种结构,着力开发“好中优”产品,大力发展市场需求缺口大、尚处于需求成长期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新品种,如优质专用小麦、高油酸花生、优质食品甘薯、羊肚菌等品种,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破解农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的问题。以市场需求和绿色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着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着力提升农产品的生态效益。
以延链促增值,做大收入蛋糕。农业是资源型产业,农产品产后增值潜力巨大。从地头到餐桌,农产品价值多数实现翻番,而传统农业收益仅局限在收入少、风险大的种养环节,留在农民手中的收益少之又少,产后大部分收益多被产业资本拿走。今后,要在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聚区、三产融合区、绿色发展区、循环农业区多区共建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加快产地生产配套和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生产设施、产地粗加工、仓储及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企业、交易物流市场等配套建设,引导关联企业、配套产业、相关服务业向优势区集聚,实现项目集中、资源集约、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功能集成,促进产后保质增值,将产业延伸发展的增值收益本地化,为农民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农民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增值收益成果。同时,在产业发展中,加快推进产、储、加、销一体化建设,引导更多的农民纳入现代化发展轨道,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产后各环节带来的收益。
以融合促发展,扩大增收途径。在发展农业产品经济的基础上,以农村空间资源发展利用为方向,以三山一滩为重点,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机遇,结合全域旅游、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康养农业、创意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文化产业,将农村环境资源资本化、生态产业化、文化经济化,既要建设好绿色青山,又要创造条件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加快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休闲康养区、民俗文化区,带动更多农民创新创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发展新模式、新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养融合、产村城融合,撬动城乡要素流动,拉动城市居民在农村消费,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更多机会。
以创新促创业,强化增收动力。充分利用社会消费需求转型升级和农业发展技术支持条件快速提升的现实机遇,创新发展理念、提质机制、技术引领,将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产融合示范区、特色优势农业功能区建设成为农民创新创业孵化区,培训及引导农民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引导农民利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施展抱负、实现梦想。尤其要引导农民利用互联网发展电商、微商,建设网上电商与网下实体紧密结合的营销平台,发展农产品“新零售”,实现精准化、个性化农产品销售,解决农产品销售时面临的供销链长、农产品损耗大、农民受益低、消费者成本高等问题,保障了农产品的新鲜度,将产后增值收益更多地转化为农民收入。
以项目促发展,创造致富机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农村各类投资建设项目增多,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各地集体经济组织应借此机会,主动承接乡村建设投资项目,在乡村建设中带头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并通过组织协调和技能培训,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之间互信机制,组织农民开展经济活动,将政府和社会投资尽可能多地转化为农民收入。
以转移促就业,增加务工收入。当前,农民务工收入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引导广大农民向非农产业、向城镇转移就业将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应继续引导和鼓励农民“走出去”,通过完善粮食主产省和主销省之间劳务输出机制,使更多愿意外出务工的青年人获得稳定就业岗位。同时,要“引进来”,吸纳沿海更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我省农区落地发展,让农村更多妇女、中老年人在当地充分就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