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嘉定企业正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家国情怀加入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来,全力推进复工复产。面对量大面广的全产业链、全供应链难题,长三角一体化联防联控机制正在发挥着融合促进、互补共赢的作用,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开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高科技环保型液体洗涤剂和个人护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也是徐行镇唯一一家取得“消”字号产品生产的企业,近80%的供应链都在长三角地区。董事长于文说,从1月31日全部恢复生产以来,“每天都好像是在闯关,因为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会需要什么。”
公司刚复产时,产业链上下游都在放假中,消杀产品的原料非常缺,就连包装的纸盒、塑料瓶的瓶盖都有可能随时“断货”,“上游有11家供应商要协调,运输首先就是一个大问题。”“平时1个小时,现在需要3个小时,运输时间加长了,我们这边机器马上面临停产,供不上了。”昨天下午,在例行碰头会上,嘉定区常驻企业人员、区经委产业投资科工作人员田野、徐行镇经济发展办主任朱延,与开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文、采购经理刘勃维见面,一坐下来,于文又谈起了这两天在运输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不要慌,我们马上想办法沟通。”田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相关部门沟通,“如果有需要,我还会和市里的相关部门交流协调处置。”原来,在区交通委、区经委、区发改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科等部门的努力下,嘉定与周边城市签订联防联控备忘录,推出企业车辆通勤证,解决了运输难题。
公司复产过程中,不只通行,还存在其他难题。标贴、包装在江苏太仓,小瓶子在上海青浦,大瓶子在浙江嘉善,原液材料在湖南长沙,泵头在广东中山,如果没有快速有效的协调机制,复产也成问题。位于太仓市港口开发区的三大包装有限公司是开米公司外包装箱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由于人手短缺,公司一直无法正常复工复产,给上游企业开米带来问题。“2月1日,我们给他们发过复工函,2月15日再一次给他们发复工函,对方始终没有复工,后来,我们就把这个问题反馈给了嘉定区政府。”开米公司采购经理刘勃维回忆起这个过程,表示无奈,但也理解对方的难处。
得知情况后,嘉定区经委紧急联系上级部门,通过长三角工作机制,联系到江苏省相关部门,层层传递信息,为对方公司复工开通了绿色通道。目前,“三大包装”已经24小时连轴开工,每天可以为开米公司提供近40万个包装箱,解了燃眉之急。
疫情联防联控、企业复工复产,长三角一体化到底发挥了什么优势?于文用了“给力”这个似乎已经不时髦、但在她看来非常恰如其分的词,她认为,长三角地区内的主要道路卡口实现了“站点合并,一站两检”,给企业通行带来了便利;在人员信息登记方面,做到了“一证互认”,实现了员工通勤畅通。
截至目前,在沪苏浙两省一市行政范围内已经实现了信息动态互通互鉴、人员流动互认互通、共保物资运输车辆通行、合并交界点临近卡口、应急物资互帮互济、社会治安联合管理等工作机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跨域要素流动问题,提升了一体化治理水平。“这是各方驰援、长三角地区合力保障的攻坚战。”区经委产业投资科科长吉毅说。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嘉定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受益者”,更实现了从“自我出招”向“互补共赢”的转变。
(记者:俞超、王佳骏,编辑:卢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