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回望路遥笔下的陕北高原
话剧《人生》剧照 (延安演艺集团供图)
“路遥的小说《人生》曾在我父亲年轻的时候给了他很多的启迪。今天话剧《人生》中提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话依旧能让我体味跨越世纪的深思。”7月21日晚,观众小曹带着父亲走进北京天桥剧场,两张280元的话剧票让他们觉得很值。
7月下旬,由陕西省延安演艺集团根据路遥小说《人生》创作的同名话剧登陆天桥剧场,浓浓的陕北方言和黄土地特色的布景让现场观众以舞台艺术的形式重温了这部经典小说。“一部优秀的作品会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陕北人原汁原味的表达让文学经典在舞台上又增加了新的魅力。”陕西省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马东坡表示。
文学经典的隔世魅力
《人生》是路遥的经典名作,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以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多次离开土地又回到土地的人生起伏。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它也是那个年代以高加林为代表的农村知识青年要走出去的历史趋势和命运抉择。2018年,路遥的《人生》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小说《人生》指引了无数个迷茫的灵魂,激励了千千万万个身在农村又不安于现状的青年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命运。这部作品先后被拍摄为同名电影、电视剧,2018年底,延安演艺集团首次以话剧的形式重新出品,用90分钟的演出呈现了那段发生在黄土地上关于爱情、奋斗和抉择的故事。
“站在路遥这个文学大家的肩膀上,小说本身已在高峰之处。我们希望用话剧的演绎让观众了解陕北黄土高原上老百姓质朴的情谊。还希望观众看完戏走出剧场时,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反思,对人生的道路有所思考。”延安演艺集团导演张悦表示。
记者了解到,话剧《人生》经过二次创作后,在延安演艺集团文艺工作者的倾心投入下,以真实、接地气的艺术方式演绎了这一故事,用灵动的舞蹈语汇和质朴的陕北方言重新解读那份青春的激情与迷茫。
小剧团有大使命
“在保证原著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在情感表达上不用太多话语,而是借助舞蹈语汇,使剧情更有力量。”张悦说。
延安演艺集团由延安歌舞剧团发展而来,该剧团于1951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指示下成立,使命是讴歌、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故事、弘扬传承红色文化。2013年,为适应市场需求,在延安歌舞团的基础上,延安演艺集团成立了话剧团。
正是这样一支从舞蹈团转型的话剧团,拥有了独特的优势:舞蹈表演出身的演员在语言表达上更显质朴,同时熟练的舞蹈表演正好将高加林与刘巧珍激烈的情感用肢体语言展示出来,在舞台上形成了更有力的视觉冲击,把那个年代的含蓄和羞涩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话剧《人生》的艺术魅力。
在《人生》之前,话剧团经历了6年铺垫。从独幕剧到现实流派的剧作,再到音乐剧,这个团队已经在舞台上历经了打磨。除了舞蹈表演,原汁原味的信天游和陕北民俗生活也在舞台上呈现。目前,该剧已经在陕西延安、西安,宁夏银川、神木以及北京多地演出近10场,未来还将在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进行巡演。
让浮躁的内心平静下来
“大地的胸怀是无比宽阔的,它能容纳人世间的所有痛苦。”“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路遥在《人生》中创造了系列人物,留下来许多不朽的经典名句。
“刨去小说的版权使用费100万元,话剧《人生》的全部制作仅花费200多万元,小制作背后却是大主题。尽管创排条件很艰苦,所有演职人员放弃节假日和演出费,尽全力打造这部剧目,就是希望用这部作品,用源自陕北的真诚打造一部有良知的作品,为社会过滤掉浮泛的文化泡沫。”马东坡表示,“路遥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他对生命的歌吟。在新时期,我们需要重新挖掘路遥作品的文化内涵,弘扬他对生命和现实的思考。”
“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高加林和刘巧珍。”导演张悦说,“第一次看小说时,更多地看到了爱情,觉得故事好。随着年龄增长,当我再一次拿起这本书重新阅读时,目之所及已不仅仅是爱情,这个故事背后的社会、历史以及复杂的人性思索让我深深沉迷。如果观众可以从《人生》中学会包容、理解,从浮躁中平静下来,我们的付出就有价值。”(记者 李 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