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病。对于肥胖与其他疾病之间的关系,仍存在“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难题。
肥胖,正在全世界蔓延!
从热爱炸鸡块、超大杯可乐的美国人,到喜爱米面的中国人,发胖的理由千千万,但最终却都失去了本来的身体曲线。
人类肥胖的情况究竟有多惊人?2017年10月10日,《柳叶刀》刊登了一项极大样本量的有关于体重和时代变化的大型研究。从1979年到2016年间,全球肥胖女孩数量从500万上升到5000万,男孩肥胖人数从600万上升到7600万;肥胖成年妇女人数从6900万增加到3.9亿,肥胖男性从3100万增加到2.81亿。而另外还有2.13亿儿童和青少年以及13亿成年人属于超重——肥胖的前驱状态。
而中国的肥胖人群状态也不容乐观。2016年4月2日同样发表在《柳叶刀》的一篇文章显示,从1975年到2014年将近40年间,中国男性肥胖人数已从1975年的70万人、占全球2.1%,上升至4320万人、占全球16.3%;女性肥胖人数从1975年的170万、占全球2.5%,上升至4640万人、占全球12.4%;增长速度为全球第一。
毫无疑问,肥胖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到底是发胖在先,还是疾病在前?为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
因为肥胖,所以生病
已有研究证实,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超重和肥胖会显著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且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每增加5kg/m2,过早死亡风险则增加31%。
肥胖患者由于脂肪组织过量蓄积,导致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不同程度受损。肥胖几乎影响人体的所有器官和系统,其中对心肺功能影响最大。
作为生命的“发动机”,心血管系统的生理任务是为全身各脏器供氧,从而维持新陈代谢。脂肪组织具有耗氧量高的特点,而机体的氧消耗与BMI 呈线性相关。肥胖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会代偿性地增加循环血量和心排血量,尤其是增加每搏输出量以应对脂肪组织代谢所需要的高氧耗。BMI每增加1kg/m2,机体就需要增加80mL/min2的心排血量或1.35mL的每搏输出量。肥胖是除了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之外导致心脏肥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左心室扩大的程度与BMI相关。
“由肥胖诱发的疾病,最常见的就是Ⅱ型糖尿病。”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煜在采访中告诉《中国科学报》。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调查显示,肥胖患病率增加是导致美国Ⅱ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几乎所有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和接近半数的男性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肥胖问题。
肥胖是如何诱发糖尿病的呢?刘煜解释说,肥胖时人体对内外源性的胰岛素的敏感性均有所降低,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胰岛细胞代偿性地肥大、增生,最终可使胰岛β细胞发生疲劳以致受损,不能分泌足够量的胰岛素,从而引发糖尿病。
菌群引发的肥胖
如今,肥胖容易引发疾病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减肥、健身成为全民话题,要想有效地减肥,就要首先搞明白人为什么会发胖。
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各国科学家的研究重点。对于菌群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赵立平解释说:“肥胖的人肠道菌群和健康的人不一样。但是,这种不一样是因为我胖了,所以我肚子长的细菌和别人不一样了;还是因为我肚子的细菌和别人不一样,所以我胖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因果关系一定要搞清楚。”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他提出应遵循传染病病因研究中的“科赫法则”。研究团队在一位体重175公斤的志愿者肠道内,发现了一种叫作“阴沟肠杆菌”的肠道条件致病菌异常升高,占到总菌量的35%,由此怀疑该细菌是引起病人炎症、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原因。随后,通过特殊设计的营养干预,改变了他的肠道菌群的结构,该细菌很快下降到检测不出的水平,病人的体重也在将近6个月里下降了51.4公斤。
之后按照“科赫法则”的要求,研究人员把阴沟肠杆菌分离出来,接种到无菌小鼠内,结果引起了严重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从而证明这种内毒素产生菌在人的肠道里过度生长,是引起人体肥胖的原因,而不是结果。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能够引起肥胖的人体肠道病菌。
刘煜表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肥胖的之间的关系也将愈发清晰。比如,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团队研究发现,多形拟杆菌(BT菌)的丰度在肥胖人群肠道中显著低于正常体重人群,且与血清谷氨酸浓度成反比。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口服BT菌可降低小鼠血清谷氨酸浓度,增加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过程,从而降低脂肪堆积,达到减重效果。
矛与盾,胖与病
其实,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病。早在1997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了首届全球肥胖大会,会议中明确指出“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随后,WHO 在其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中也正式给予肥胖一个独立的疾病编码。
对于肥胖与其他疾病之间的关系,仍存在“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难题。刘煜举例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常合并肥胖,但是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清楚。”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女性中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以雄激素过高、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患者还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由于内分泌变化,可能会引起不孕、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子宫内膜癌。但其发病原因至今尚不能肯定,有研究表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虽然不知道是肥胖引发了PCOS,还是PCOS导致了肥胖。但对于肥胖型PCOS患者来说,减重大多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刘煜表示:“通过对进行生活方式调整,戒烟、戒酒、减轻体重至正常范围等基础治疗,肥胖型PCOS患者能够减轻高胰岛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还可以改善月经、恢复排卵。”
最近几年,五花八门的减肥方式方法层出不穷,生酮、辟谷、轻断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摄入小于消耗是减肥的不二法则。对于如何减少能量摄取的同时保证充足的营养,注册营养师、科普作家吴佳在采访中建议说:“主食的选择尤其重要,在控制数量的同时,尤其要控制主食的来源,也就是更多的选择全谷物、杂豆、薯类,减少精白米面的量。每天保证1斤左右的蔬菜摄入,多吃深绿色蔬菜;适量摄入水果,尽可远离高热量零食。同时也要注意烹饪方式,远离油炸、炭火烧烤,以清蒸、水煮、凉拌等清淡方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