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新时代改革定位

2018-08-28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一以贯之的不变主题。回首改革开放40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首先就要厘清“改革”的定位、内涵与深意,从而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改革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

  改革是通过解决矛盾从而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真正的改革都是问题导向的,也是问题倒逼的进程。改革本身不是目的,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社会存在矛盾和问题是必然的,我们必须正视矛盾,才能解决问题。矛盾既可能因无法化解而造成社会失序,也可能因解决矛盾的努力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就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只有不断进行改革,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不回避矛盾和问题,而是积极地对待矛盾,把矛盾看作是工作的动力,并把矛盾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契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砥砺奋进的五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结果。没有改革的深入,我们就不可能在全球经济低迷甚至长期停滞以及各种风险缠绕的情况下取得这么好的发展成就,就不可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这样一种局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改革方式也随之转变

  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决定了改革的方向和方式。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改革进程历史阶段的跃升。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有了显著提升,现在更加突出的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之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的客观根据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仍然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是在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发展,是更加直接的指导思想。

  改革是为了解决矛盾,矛盾是普遍的,改革也永远在路上。一方面,我们必须意识到,过去改革发展的成果并不是矛盾的结束,而是矛盾的转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改革要完成的任务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也就是说,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姿态和更加广阔的视野看待新时代的改革。

  新时代改革不是否定过去,而是继承提升

  必须明确,新时代的改革并不是对过去改革的否定,而是对过去改革的继承与提升。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是不变的,变的是不同历史阶段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当在新时代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候,这并不是说我们过去的改革是“片面的”“局部的”,甚或是“有局限性”的,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现阶段,只能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提出更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的策略,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提出的新问题和新需求。在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小康社会时我们往往主要关注经济目标,因为那个时候物质匮乏是主要的矛盾,到比较全面地关注小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协同发展的目标,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推进,这个进程本身就反映了社会进程与社会认识、社会问题与解决社会问题都是一同发展的。发展进程从局部启动、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推进到现在更加协调、更加包容、更加公正、更加绿色的发展阶段。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渐进式的变革,稳妥地进行建设性探索,这必须有一个从部分到整体、从局部到全局、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保证了中国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改革,让中国在没有社会震荡的情况下积累了丰硕的改革成果。然而,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好改的已经改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通过全面协同的系统性改革才能实现整体性、全局性、深层次的改革目标。此时,“摸着石头过河”仍然有效,同时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譬如,法治建设的目标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但是法治也必须有从一个领域到更多领域再到所有领域的推进过程,法律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必须基于历史进程的经验按照合法程序加以立法,而且也有一个培育全社会法治文化和法治信仰的过程。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目标不是黑格尔式先验的“绝对理念”,而是随着我们历史活动的前进步伐不断往前延伸的地平线。到今天,即使我们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这种改革仍然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分步骤展开,使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表现为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